|
在基甘博尼大桥通车仪式上,马古富力总统高度赞扬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和中国中铁大桥局为坦桑尼亚提供的精品工程,让坦桑尼亚人民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他宣布以该国国父尼雷尔的名字命名基甘博尼大桥。上万名民众欢声雷动。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来参观这座“中国制造”的现代化大桥。许多人拿起手机跟大桥来一张自拍照,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基甘博尼大桥连接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市区与海洋资源丰富的基甘博尼半岛,是一座双塔单索面斜拉桥,造价1.35亿美元,全长680米,主跨度200米,桥面宽32米,双向6车道,采用国际标准设计、施工,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
此前,一道浅浅的海湾将达累斯萨拉姆与基甘博尼半岛阻隔开来,百姓只能乘渡轮或绕道30多公里往返于两地之间。早在1933年,政府便规划修建一座桥连接海湾两岸,但一直未能实现。“过去我们要苦等渡轮,坐船又不安全,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可过桥。”建筑材料供应商阿里·基尤勒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第一步,未来这片区域会有更好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好。
一桥飞架,从此天堑变通途。大桥缩短了距离,为达累斯萨拉姆发展拓宽了空间。达累斯萨拉姆市民尼安比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为这座大桥感到非常骄傲,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大桥通车让人们节约了时间,也让达累斯萨拉姆更加现代化了。”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亦龙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座大桥将促进中坦友谊,还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改善。”马古富力认为,这座大桥将成为坦桑尼亚的地标建筑,见证当地的幸福生活。
通车后的基甘博尼大桥平坦如砥,这也是中坦人民真诚友谊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坦途。承建大桥项目的中铁建工东非公司前身便是坦赞铁路建设者,坦赞铁路交付使用后,他们继续承担着铁路设施维修、保养工作。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注册并逐步壮大,公司承建了如今坦桑尼亚主要城市70%以上的房建工程,并连续3次荣获坦桑尼亚最佳外资承包商奖。
坦赞铁路的精神在延续。中铁建工东非公司董事长胡波表示,大桥项目所在的海域地质情况复杂,进场时,整个水面是一个大的深海沼泽区,每天施工都要小心翼翼,陷入沼泽就有生命危险。许多技术人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大桥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
在施工过程中,中国公司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据介绍,大桥工程建设为坦桑尼亚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主要人员本地化率达到90%,管理层本地化率达30%。穆亦龙说,这既为当地就业提供支持,也能让企业更好地融入所在国。
“中国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品质,更是一种信任。”尼安比说,“这种信任从坦赞铁路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基甘博尼大桥业主、坦桑尼亚国家社保基金工程部副部长卡里姆·马塔卡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中铁不但修建了一座完美的桥梁,还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坦桑尼亚愿与中国兄弟一起发展。”
吕友清对本报记者表示,坦桑尼亚80%以上的政府工程是由中国公司承建,中国公司在当地受到广泛欢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公司优异的工程质量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吕友清介绍说,中坦当前的经贸合作可以用“4个50亿美元”形容:中坦双边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中国对坦直接投资超过50亿美元,正在建设的中坦合作项目达50亿美元,中坦签署产能合作项目超过50亿美元。“中坦经贸合作处于非常好的发展阶段。”他说,坦桑尼亚是印度洋沿岸重要国家,口岸优势非常明显,中坦正在合作建设的巴加莫约港口,将成为非洲大陆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制造业中心。
双向6车道,宽32米的桥面,双塔斜拉索。尼雷尔大桥外观现代,又很有当地特色:桥头立着“站岗”的猴面包树和红黄白三色的收费站,两侧人行道上还有头顶货物的当地人行走。
坦桑尼亚工程师埃里克斯记得尼雷尔大桥刚通车时,当地居民盛装前来、载歌载舞的盛况。很多不是本市的居民也坐几小时的车前来一睹大桥真容,还有新人们把这里当成拍摄婚纱照的胜地。也难怪,早在1933年,当地政府便规划修建一座桥连接海湾两岸,但一直未能实现,如今梦圆,尼雷尔大桥成为坦桑尼亚的地标性建筑。
作为大桥的工程师,埃里克斯最兴奋的是自己学到了斜拉索大桥的建造技术。“这种大桥我只有学生时代在电影里看过,现在居然真切地看到是怎么修建的,并且还能参与其中。”
大桥的修建诞生了两个世界之最。“一是桥塔混凝土强度全世界最高,这个强度此前只在实验室里做过,没有应用过;第二个世界之最就是斜拉索,每一根斜拉索都由160束钢索组成。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芝加哥实验室也只做到一根136索。”中铁建工集团东非公司总经理谢志翔说。
大桥下看似平静的水面其实是个深海沼泽区,地质情况相当复杂。谢志翔说,当时中铁建工年轻的技术人员们在工地上必须十分小心,一旦陷入沼泽就会有生命危险。他们昼夜奋战,建造的速度和质量让同在非洲做项目的欧洲人直呼“这是一支鬼神之队”。
尼雷尔大桥不仅让埃里克斯这样的工程师增长了技术知识,也为坦桑尼亚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据悉,大桥项目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主要人员本地化率达到90%,管理层本地化率达30%。
承建尼雷尔大桥项目的中铁建工东非公司的前身当年就参与了坦赞铁路的建设。60多岁的曼果有个地道的中国名字——老马,但他其实是中铁建工一名坦桑尼亚籍工程师。上世纪70年代就参与了坦赞铁路的建设,今天仍在为中铁建工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五星酒店项目工作。这位到中国留过学的非洲工程师,将自己的人生与这家中国企业联接在一起40多年。
老马用带着京味儿的普通话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坦赞铁路的精神没变,但是如今施工条件、施工技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上世纪70年代,包括中铁建工员工在内的5万余名铁路建设者,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崇山峻岭、遍地荆棘之中,在疾病肆虐的情况下,历时6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贯通了东非和中南非。坦赞铁路交付使用以后,留在坦桑尼亚的中铁建工员工们利用坦赞铁路建设时期留下的设备和材料重新创业。刚开始全部资产只有“1吨钢筋、1个龙骨、40多根钢管、300多个钢管卡子”,而如今创造了结构施工5天一层的东非纪录,三次获得坦桑尼亚“最佳外资承包商大奖”。老马说,中铁建工为当地施工技术带来了一场大革新。
如今,象征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也即将翻开新的篇章。坦赞铁路目前基础设施老化、列车多处限速、设备严重匮乏,原有线路已不适应新时期坦赞两国的发展。中国中铁已在开展“坦赞铁路激活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相关工作,准备为升级改造坦赞铁路、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像非洲的猴面包树一样,在干旱中落地生根,能屹立不倒几千年,不断滋养着当地人。”新一代建工人这样描述坦赞铁路精神的延续。他们学习当地的斯瓦希里语,有的还在当地组建了家庭,深深扎根在非洲大地。
中国企业不仅在基建方面“修桥建路”,也为坦桑尼亚修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原本担心这里网络不通畅的游客,装上坦桑尼亚的手机卡,发现4G网络很流畅,看视频也丝毫不卡。翻开坦桑尼亚的移动流量包价格表,可能还会再大吃一惊,7天10G流量合人民币不到40元,30天10G流量合人民币112元左右,比国内流量包还便宜不少。使用当地的手机卡,打电话回中国一分钟差不多也只要3角钱。
支撑质优价廉的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是由中国通信建设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建设的宽带骨干网。这是第一个覆盖坦桑尼亚全国的国家宽带骨干传输网络,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建设,也是坦桑尼亚第一条国家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通信资费大大下降,电信用户数由2010年的2100万增加到2015年底的近4000万。
中国企业还帮助当地人看上了价格便宜、内容丰富的数字电视。“以前看数字电视是富人专利,每个月要花100美元才能看到数字电视,现在每个月3美元就能看了。”在四达时代传媒坦桑尼亚公司的服务营业厅里,正在等候办理业务的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据公司总经理廖兰芳介绍,四达坦桑尼亚公司的地面基站覆盖19个省,卫星电视覆盖全国,用户达到150万,每个月3美元到15美元即可观看数十到上百个频道。“《媳妇的美好时代》《滚蛋吧!肿瘤君》这种讲述家庭伦理和情感的影视剧比较能引起共鸣,最受当地观众喜爱。”廖兰芳说,目前四达招募了一批斯瓦希里语配音演员,准备把更多优秀的中国影视剧带给坦桑尼亚观众。
“扬中国之长,解坦桑之难”,大大小小的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建筑建材、纺织服装、信息通信等非资源类领域,中国企业的比重最大,中国企业在坦桑创造的就业机会也最多,至少有20万个,另有40万人在从事与中国贸易有关的工作。”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介绍,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经成为坦桑尼亚第二大外资国。中国企业的贡献不断提升着中国在坦桑的影响力。业务覆盖非洲44国的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南非、印度等与坦桑渊源深厚的区域大国,也超过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
根据人民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