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外交人士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反响,未来将继续造福各国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说,“一带一路”倡议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之后,在国际社会取得热烈反响。去年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270多项具体成果,可谓“成果丰硕、非常成功”。
李保东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能在国际社会获得如此关注和好评,是因为这个项目能给沿线国家带来实惠,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他说,各国都在寻找、发现国际上有哪些公共产品能带来切实福利,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样的公共产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4日上午11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富田 摄
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叶大波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的共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叶大波曾在斯里兰卡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大使。在他看来,他们都是中国的睦邻友好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性很高。据悉,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与多个沿线国家达成合作项目,例如在斯里兰卡投资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和汉班托塔港合作项目都进展顺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欧盟使团前团长杨燕怡受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可惠及沿线数以亿计的人民。她说,在欧洲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很多早期收获,例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匈塞铁路”等;目前,该项目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旧帕佐瓦段已正式开工。
杨燕怡说,欧债危机过后,很多欧洲国家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中国在欧加大投资、贸易,帮助了当地企业,对欧洲复兴和欧盟一体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很多企业和民众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但也有对我们缺乏理解的民众。”杨燕怡希望,以后的工作能使欧洲民众加深对中国的认知,让中国的倡议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
今年的全国两会,李保东认为是讨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好机会。他说,中国政府各部门、民间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很多想法、建议都可在会议期间讨论。作为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公共产品,他希望各方一起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使之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国际社会。
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将在全球扮演何种角色也受到外媒关注。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张业遂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而就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张业遂澄清称,“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不排斥或针对任何国家,对所有有兴趣的国家开放。
在两会开幕前,中国角色的积极影响就受到外媒的普遍注意。《澳大利亚人》称不论是现在还是可预见的未来,澳在经济上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新加坡媒体分析该国企业能够如何从“一带一路”中收益;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经济界希望了解“一带一路”项目中蕴藏的商机……《经济学人》评论称,“几乎没有一个相关国家不愿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改革措施全球瞩目】——中国如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将深远影响世界经济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问题将成为本次两会的关注焦点。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认为,中国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仅关系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也将给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9%。外媒称,商界人士密切关注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和预算赤字目标,以及中国加速经济改革的举措。美国彭博社报道了张业遂就整合“外资三法”计划的表态,称中国希望创造透明、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同时扩大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
美联社认为,中国正在打造消费主导型经济,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重视“高质量增长”,强调更加稳定、更加节能的经济活动。
亚洲新闻台引述专家观点称,中国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环境保护、房价增长、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么就意味着更多人将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评论称,中国倡导的新增长模式,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可持续性和质量上,而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高增长。
外媒看两会: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愿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资料图: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塞罕坝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起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 杨可佳 摄
【多项议题规划未来】——机构改革、反腐和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英国广播公司(BBC)注意到,今年,全国人大有2980名代表。其中,女性代表有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比第十二届人大提高了1.5个百分点;此外,还有438名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0%。
在为期15天半的人大会议中,近3000名人大代表将就多项议题进行广泛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之外,将提交人大审议的中国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也受到外媒的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日经亚洲评论》则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的审议,《联合早报》称,这被视作中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反腐的法治化和高效化。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和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环境保护同样是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预计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进行详细讨论。《海峡时报》指出,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媒引用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来描述中国对未来的规划。
根据凤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