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34|回复: 0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要控制子女的婚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5 0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年前的春节,因不满父母安排的相亲,时年31岁的彭小虎离家出走,与整个家庭断了联系。8年来,彭烈金和家人费尽心力,希望能找到儿子。最近的一次,彭烈金找到了儿子上班的地方,但后者迅速辞职,避而不见。几经周折,派出所民警找到了彭小虎的电话。12日下午,被确诊为肠癌晚期的彭烈金躺在病床上,颤抖着拨通了儿子的电话,电话通了,却始终无人接听……

朋友老家有一孩子十一岁,才上五年级,年前上吊自杀了,据说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极严厉,认为学习成绩优秀是唯一出路,所以给他施加了很多压力,并几乎剥夺了他所有的课余时间,他没有玩伴,没有游戏机,也没有电视可看,没有任何的娱乐……他留下的遗书,有部份内容是这样的: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只是我觉得这样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3.jpg


在现实生活中,以上的悲剧例子数不胜数。这些话伴随着孩子人生中的每个选择:升学、择业、辞职、婚嫁、生子等等。绝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最后也许会变成以爱为名的强迫甚至要挟,一句“我是为你好”往往会成为万能的理由。你可以在中国式家庭里看到无数这样的例子:父母拿着棍子监督孩子学乐器,说“我们花钱让你学这个,是为了你好”;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美其名曰“掌握思想状况”,反正“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要求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因为“我们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逼着孩子考公务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这是“为了你好”,让你更安稳或更有前途;父母逼孩子结婚,因为“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到现在还一个人,太不负责任了,而且,人就是要结婚的,不然以后多孤苦,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要抱孙,“人怎么能不传宗接代呢,子女是生命的延续啊,而且你老了,也有孩子照顾你,我们是为了你好”……

如果父母都有较高等且高明的觉悟,自觉不干涉子女的婚姻,把催促子女结婚生娃的精力,用来经营自己的婚姻和晚年,就不会有那么多婚姻冷淡如陌生人的父母了。说到底,中国父母擅长逼婚,大多是自己婚姻不善故而转移注意力,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如果父母婚姻和谐温馨美满,自然不会把对于伴侣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

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总喜欢议论哪家的晚辈做什么工作,找了个什么样的对象,品头论足一番,真心见不得这种情景。一帮连自己婚姻生活都搞不定的中年妇女,整天对别人指手画脚,说难听点,就是自己过得不幸福,也不希望晚辈如愿,从而拿出“你还小不懂生活的复杂”之类的谎言恐吓晚辈,听信这类恫吓,你的人生就完了,从现在开始就要弯腰驼背唉声叹息地在妥协里过一辈子。

在中国,一个年轻人想走自己的路,往往需要的步骤大致如下:先进行妥协,然后用痛苦经历告诉长辈此路不通,之后再争取走自己的路。如今的老一辈在政治运动中成长,与子女经历迥异,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更使得代沟无限扩大。甚至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代际差异最大的两代人。它带来了这样一种局面:长辈随着年纪的增长,习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以“适应社会”、“会做人”、“工作要稳定”等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且,因为当下的老一辈(尤其是40后和50后)经历了太多动荡和饥饿,对妥协和稳定更为看重,甚至将之摆在梦想、尊严之上。但年轻人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比长辈的年轻时代更为自主,有个人想法,甚至更加叛逆,因此很难避免观念上的冲突。

与其说他们极爱孩子,不如说他们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弗洛姆曾这样评价精神操控的父母:“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对亲近的人语言打击、拒绝沟通、情感威胁,多少“以爱之名”带来的伤害,甚于真实的武器,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以爱之名,施行对子女最大的控制。这种爱,正在慢慢将孩子变成奴隶。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无法反抗,感到压抑和不自由,难以与人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很难获得幸福。

控制型父母在孩子长大后大部分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并不快乐,一心想逃离家庭。而孩子不受控制又让这类父母的挫败感更明显。认知的局限让他们无法审视自身问题,把一切归咎于孩子的叛逆、不孝,无法重建正常的家庭关系。说什么“都是为了你好”只是理由,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控制欲和占有欲的借口,更是堂而皇之搅和他人生活的一个幌子,全然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过度“关爱”,其根源在于中国父母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人生的延续,而非独立个体。

如果能把“我是为你好”换成“你快乐吗”,中国式家庭的关系断断不会如此疏离。强烈的父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来源:搜狐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