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18日说,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中国地震局将服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构建“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协调人机制,召开协调人会议,并推动与亚美尼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双边合作协议。
中国2019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当天在北京举行,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介绍2019年工作部署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开展“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的同时,中国地震局还要举办第二届地震预警国际研讨会,推动地震安全合作。持续推进援建尼泊尔、老挝地震监测台网及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深化与德国、美国、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以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郑国光指出,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地震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明显,包括组织编制“一带一路”防震减灾发展规划、完成援建尼泊尔地震监测台网6个站点建设、启动援老挝地震监测台网项目、举行中美地震火山科技合作协调人会晤,并推进中韩、中日地震减灾务实合作,与埃及、厄瓜多尔、德国等21个国家相关机构开展双边高层会谈等。
2018年,我国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中有升。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介绍,2018年我国综合观测取得新进展。风云二号H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四号A星和碳卫星投入运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风云卫星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陈振林表示,2018年,中国气象局与“一带一路”各方的国际用户对接风云二号卫星服务需求,与国家航天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意向书和协定,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应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高。
2018年,气象部门还完成了全国近14.5万个贫困村的太阳能资源评估,为光伏扶贫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此外,气象局与各部位之间也在2018年展开了深入合作。
从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联通了视频会商系统,联合开展未来15天全国空气质量形势预测会商会。2018年底,两部门签署总体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李健军称,气象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扩散、传输和沉降,与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气象实况观测、预报预警信息是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根据合作协议,2016年至2018年,中国民航局与中国气象局开展了深入有效的合作,搭建了面向航空安全与效率的气象大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共享观测信息和基本预报产品。双方还合作研究开发雷暴、颠簸、积冰等重要天气的预报预警产品,并提供在线服务,比如,合作研制了面向各机场雷暴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及未来变化,强度及预期变化等产品,研制了面向京广等大流量航线的雷暴预报和积冰指数、颠簸指数等产品。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副处长马珂也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最多的国家。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必须依据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清洁能源发电能力,统筹安排各类电源开机,才能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低碳供应。
作为世界上少数设有专门从事防震减灾机构的国家,中国地震局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41个国家建立双边合作关系,签订22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王满达说,中国开展“一带一路”防震减灾合作表现在四大举措:
首先是援建或合建地震监测台网。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由3100多个台站组成的地震综合观测台网,基于这些经验,中国为老挝、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建设了24个地震台站及5个数据中心。今年启动的“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系统”等项目,预计新增45个境外地震台站。
其次是推进震灾防御工作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例如为中缅油气管线、斯里兰卡科伦坡电视塔、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柬埔寨达岱水电站等12个战略项目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
第三是提供地震人道主义救援及应急能力建设援助。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亚洲第二支经过联合国认证的重型救援队,先后赴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新西兰、尼泊尔等国实施地震救援行动,成功搜救出5名幸存者,并为近5万名灾民提供医疗救助。中方还为来自新加坡、蒙古国、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的124名救援队员提供应急救援培训。
第四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技合作。其中,通过实施中蒙远东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项目,为蒙古国编制首份地震目录和蒙古地区地震区划图。
“地震观测仅是了解防震减灾基本背景的手段,我们还需要深化防范灾害的认识和技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丽说。
王满达认为开展防震减灾合作还需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性不足、领军人才不多、大科学计划不强等难题。
王满达表示欢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进来,引进量子通信、人工智能、3D打印、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一带一路”区域防震减灾科技合作计划。
根据 第一财经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