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邓芬《水明楼忆事诗》一首述及叶恭绰为水明楼题额\作者供图
叶恭绰(一八八一─一九六八年),字裕甫,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祖籍浙江余姚,生於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金石、书、画均闻名於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早年毕业於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後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民国後,历任路政司司长、交通部长,并兼理交通银行、交通大学。一九三五年「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成立,叶恭绰任董事长。建国後,任北京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代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叶恭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对於交通、铁道的建设,建树良多,是交通银行及交通大学的创建者,享誉国际的铁道工程先驱詹天佑,都是得到他的提挈支持,得以建立殊功。
叶恭绰性喜收藏古籍和文物。他花了大量财力,收藏稀世珍宝,如西周毛公鼎、晋王羲之《曹娥碑》、晋王献之《鸭头丸帖》、清初张纯修《栋亭夜话图》等;收藏了大量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如清人词集有五千余种,《全清词钞》有三千余家。
叶恭绰为保护文物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後,上海沦陷,他准备避难香港。临行前,秘密将珍藏的七箱文物暂存在公共租界英商仓库,其中一箱就是毛公鼎。此件国宝能免流国外,叶氏居功厥伟。
晚年他先後将所藏书画、典籍、文物重器尽数捐献给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图书馆、博物馆,以垂永远,令人敬佩,例如《鸭头丸帖》归上海博物馆,《栋亭夜话图》归吉林省博物馆。又为弘扬传统文化,他刻印了很多典籍,尤重视师友风义,其知交友好陈师曾、梁鼎芬、曾刚甫及文道希等遗作之梓行,亦不遗余力。
叶恭绰致力中国传统艺术活动凡五十余年,是中国现代书画大师,着名文人和收藏家。他的着作极丰,主要有《遐庵诗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词》、《遐庵谈艺录》、《遐庵汇稿》、《矩园余墨》、《历代藏经考略》、《梁代陵墓考》、《交通救国论》、《叶恭绰书画选集》、《叶恭绰画集》等。另编有《全清词钞》、《五代十国文》、《广东丛书》、《清代学者像传合集》等。
邓芬与叶恭绰相交於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大本营,急召正在日本避祸的叶恭绰回粤相助,委以财政部长之要职,不久兼署建设部长、兼任税务督办。当时邓芬寓居广州市新城,昕夕过从梁季宽於卷密斋,风雨无间,座中名士,皆政界要人,如陈少白、陈之鼐、梁庆桂、余肇湘诸老辈,时孙中山大元帅将北征,胡毅生管理粮食,总监军需,赵士觐为两广转运使,皆与梁季宽往还至密。邓芬厕身其间,得以结交大元帅府中政要。
一九二九年叶恭绰於上海筹办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四月邓芬应广东省教育部长黄晦闻之邀请,代表广东省出席此盛会。第一届全国美展,乃上世纪初中国美术界的大事,当时如诗人徐志摩、曾农髯、吴湖帆、丰子恺、徐悲鸿、黄宾虹等全国艺术界的精英云集此地,邓芬是次上海之行,得到易孺世丈引介於沪上艺坛,其绘画造诣及才华,得以展露人前,更奠定其在北方艺术界之地位及名声,邓芬与文化名人及政治家叶恭绰之密切交往,肇於此段期间。
邓芬停留上海期间,曾经有过一段缠绵悱恻的恋情,根据他亲录之《水明楼忆事》诗册,里面贴有其当年纳为侧室杨娟的玉照,俏丽温柔,丰姿绰约,是三十年代的美人胚子。诗词作品共二十五首,专录「九月初三」杨枝赋别的种种离愁别绪,由一九三八年起至一九五二年止,长达十五年。「水明楼」原址在上海东照里,这是他们最先共赋同居的地方,叶恭绰尝篆「水明楼」匾额为赠。
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叶恭绰侨寓香港。当年邓芬亦携家避兵香港,寄居周之贞山边台大宅,与叶恭绰时有文酒之会,亦尝为叶氏撰写之「百花塚歌」删改度腔。
据邓芬於其「香澥避兵日记」有以下记述:戊寅二月廿八日(一九三八年三月廿九日 星期二 是日黄花岗纪念日假期 晴暖七十度左右)
三时睡起,到山边台偕杨姬步往庄士顿道,直下轩鲤诗道茗园食店,因此处乃马来群岛华侨厨子弄馔,皆南洋风味,食後乃步行直过中环,在伊利缝肆拟制新衣,後定下手提袋二事,遂直往添男茶楼听小明星唱秋坟一曲王心帆制曲,颇悦耳得恬静意耳,十时许与徐柳仙同过太昌楼,因贞甫未尝听柳仙奏技也,故嘱其专度梦觉红楼曲,惟刻意度音必不如随意无意发声为佳也,十一时同返徐柳仙家,时遣子儿先回陈宅,在柳仙宅谈至十二时即别,往中环威灵顿买饼饵归山边台,纪事时杨姬与谈往予之能歌者真无几人存矣,一时许为删改「百花塚歌」乃叶恭绰遐庵为柳仙所撰,拟付「和声」机音者也,吟哦有顷即还寝。
注:「百花塚歌」一曲乃叶恭绰撰写,纪念明代末年,才色倾动广州之名伎张二乔。当年张二乔死後,葬於梅花园。城中诸位名士,各为赋诗一首,植花一本以表敬意。环墓栽下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种,朝霞暮霭,芳香四溢,因此称为「百花塚」。每逢春秋佳日,羊城仕女多临吊祭。其友好更把张乔遗诗、遗像以及悼诗合编为《莲香集》五卷刊印,成为羊城诗坛佳话。
一九四○年代,名居士伍佩琳,尝请邓芬绘张丽人二乔像。叶恭绰遐庵,当年与香港艺文界同仁雅集,纪念张二乔生日,会场悬挂此幅,以作供养。一九五五年叶恭绰曾写下当年撰写「百花塚歌」之感受:「当时域中半沦於日寇,广州失陷,流人多寄异乡。愤郁无聊,为此自遣,故语多悲慨。今重录於此。目昏手战,不复成字矣。一九五五年秋,遐翁。」
邓芬弟子陈丙光曾为其先师出版《昙殊居士书画集》,由罗叔重作序,郑春霆撰述生平,封面题署更是叶恭绰手书,足见这两位艺坛名士的深厚交情。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