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4|回复: 0

新国产动画离经典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9 23: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3新國產動畫離經典還有多遠?.jpg

  图:《大鱼海棠》充满吉卜力动画的风格

  这厢《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四十九亿(人民币,下同)票房刚刚大获成功,那厢又一部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口碑逐渐发酵,以三千万的小成本上映十天在内地揽收二点三亿票房。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至今,国产动画在口碑和市场上被注入强心针,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我们看到一个个古典人物在或日系或美系的画风中,用愈渐成熟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一个个非常荷里活的故事,而国产动画曾经引以为豪的民族性在他们身上却似乎再难寻到。\小 惠

  国产动画电影在题材和人物的选择上,一直以来都比较怀旧,自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立体卡通片《铁扇公主》(一九四一)起,古代人物和古典神话故事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常客。近年热映的几部电影,除了取材自《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的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下称《大圣》)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外,《罗小黑战记》中亦出现了哪吒这个人物,「庖丁解牛」的庖丁是《大护法》中的重要人物,《白蛇.缘起》故事来自民间传说《白蛇传》,《大鱼海棠》则是取诸《庄子.逍遥游》、《山海经》、《搜神记》几本中国古书,并融合了「女娲补天」等上古神话元素。

  大热之作欠中国特色

  然而并不是说找几个家喻户晓的古典神话人物做主角,就叫中国特色了。如果我们细看今年这些电影,会在《大圣》与《哪吒》的画风中找到《冲天救兵》、《玩转极乐园》、《恐龙乐园》等荷里活动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影子,会发现《罗小黑战记》是彻头彻尾的日本二次元风格,会在虽是主打「中国风」的《大鱼海棠》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吉卜力风」。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动画导演陈廖宇,曾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从「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话讲别人的故事」,到如今再回到「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所谓「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即借鉴外国的手法和技巧来展现中国的故事。面对如何令国产动画继续前进的问题,不少人想起了万氏兄弟。作为中国动画先驱的万氏兄弟,一九四一年受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启发作《铁扇公主》,当时在影像风格上尽管使用水墨画风做背景,但在人物的造型上明显借鉴迪士尼的风格。而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动画崛起与迪士尼并驾齐驱,一九五六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美影厂)制作的动画短片《乌鸦为什麽是黑的》,在美术造型格调上近似苏联,几乎找不到中国的影子,虽获得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却一度被认为是苏联动画。在此之後,上美影厂的电影便在万氏兄弟等人的努力下,开始了对中国风格的持续并深入的探索。

  昔艺术之高今难企及

  去年大英博物馆为庆祝「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展厅」重开,以3D技术重现晚明画家项圣谟作品《秋林读书》,观众随视频画面穿梭画中,感受古朴远意。而此创意早在近六十年前,便被上美影厂实践。一九六一年上美影厂经过实验研究,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开创的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此片原型为齐白石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上蝌蚪在影片中动了起来,随山泉而下,寻找妈妈,片中的虾蟹等形象亦来自齐白石笔下。八月份,日本经典动画电影《辉耀姬物语》的手稿在尖沙咀展出,其作者是已故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大师高畑勳。这部动画明显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留白,高畑勳在五年前接受内地一家媒体采访时曾坦言,他们留白比较多的作品,是受到上美影厂导演特伟的水墨动画片的影响,他说:「特伟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妈妈》,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小蝌蚪找妈妈》之後,上美影厂又先後制作了水墨动画电影《牧笛》、《鹿铃》、《山水情》,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上美影厂,在动画电影的艺术创作上是不管市场、不问成本的,这些水墨动画有多奢侈呢?《鹿铃》的美术设计是国画家程十发,《牧笛》的背景设计是「长安画派」山水画家方济众,「主角」之一的水牛是根据着名国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据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此前对媒体所述,李可染曾为《牧笛》画了十几张水牛图以供剧组参考。此外,水墨动画的制作过程亦十分复杂繁琐,每一张画面都要分解、描线、分层渲染着色,并在摄影台上再三固定和拍摄,所耗人力时间远高于普通动画。

  除了水墨动画外,上美影厂在学习西方动画的过程中亦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一九五六年,他们通过借鉴京剧的脸谱艺术和配乐,制作了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并在此後的发展中创作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两座高山:《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在人物造型上借鉴了皮影戏的艺术形式,延续了京剧的配乐与武打动作,挪用敦煌壁画的美术风格,形成了具有中国式审美的视听语言风格;《哪吒闹海》继续发展这种视听语言的风格,并深入挖掘「削骨还父削肉换母」的人伦话题,令动画电影面向全龄、面向世界。

  国产动画电影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今天望去依旧难以企及。进入市场经济後,上美影厂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此时深圳的动画加工公司开始承接国外动漫的加工制作,给工人开出高额的薪水,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就此成为欧美动画的加工员,导致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动画的突然熄火。直到今天,国产动漫市场逐渐被打开,属于国产动画的特色却依旧无迹可寻。当然,这不仅仅是创作者的问题。

  3D大潮下应如何发展

  不管是《大圣》、《哪吒》、《大鱼海棠》,还是《大护法》,都在後期使用了转制3D技术,三维立体动画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特色而言,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更何况是3D电影。西画焦点透视的立体画法与3D一脉而生,而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讲求写意的风格,与为写实而生的3D技术可谓南辕北辙,如何在3D的潮流中找到表达自己的民族特色,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当初上美影厂面对动画这个舶来品,选择艺术与通俗两条路并进,但在通俗的探索亦并未放弃传统东方的视听表达,才有了《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这样的作品。如今受到由荷里活动画培养出的市场审美偏好限制,大部分的国产动画电影画风雷同美日、结构效仿荷里活,还停留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上,在民族特色的创新上浮于表面,所以我们才会看见一个披着荷里活皮的哪吒,才会对他感到恨也不是爱也不是。可以说当下国产动画在艺术方面探索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风格未见建立,恐怕还难言复兴。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26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