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0|回复: 0

秦始皇这一伟大工程,足足保护了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依然非常雄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3 0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有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于夏末商初被北迁之夏族淳维兼并为匈奴,世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可以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亲率大军与塞外的匈奴展开了一场决战。由于,秦军士气高涨,最终,一举拿下胜利,取得了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匈奴部队只能逃亡,深入漠北,远离秦国边境。秦军能够取胜,也许是刚刚完成统一天下的壮举,才有那份战无不胜的自信。

正当秦军想要乘胜追击直捣匈奴老巢之时,他们得到的却是坚守的命令,不得踏入大漠深处。大军还收到了另一道命令:修建长城。战国时期,在燕国、赵国、秦国的边境上,都有各自的长城,它们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规划。现在,秦军正好在那里,他们必须将三段防御线连接起来,还要一直延伸到辽东一带。因此,贯穿东西的长城正式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秦始皇愿意放弃歼灭匈奴的机会,反而,耗费国力去建造一条防御线?

因为,秦始皇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懂得治国之道在于合理运用资金,要避免无止境的投入。这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始皇是如何考虑制约匈奴等事宜的。

1.jpg


秦朝的百姓基本都是农民,他们平常都只会耕作,如果,秦军想要深入漠北消灭匈奴,势必需要依靠大量的骑兵。把只会种地的农民转变成骑兵,国家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让农民去学习、去训练,还需要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而且,农民不种地了,国家的税收肯定会受影响,没有足够的税收,又怎么能支撑训练农民的事情呢?

就算秦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骑兵,他们可以深入大漠追击匈奴了,但是,粮草输送和路程上的消耗,也是需要解决的。那时候,没有铁路及公路,也没有容量巨大的货车,这些运输都是需要通过人力或者畜力。据历史记载,从中原送一石粮食到前线,中间需要消耗的粮食就有192石。如此巨大的消耗,自然是统治者不允许的。

相比而言,身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他们的作战成本就很低。匈奴人早已习惯了马上的生活,上马能作战,下马能放牧。他们已经养成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在后勤保障方面比中原骑兵好很多。中原民族的作战成本高,收益还少得可怜,就算中原民族真的占领了草原,但是,那里不适合耕作,而政府的税收不会减少,这样,农民为了缴税肯定不会在草原居住。

所以,草原对于中原百姓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即使占领了也守不住。而且,作战的高额成本也会让政府难以承受。

汉武帝崇尚武力征讨,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很不错的成果,甚至,将匈奴给彻底打服了,以至于,他们再也不敢冒犯强盛的大汉。可是,这个征服的过程是以劳民伤财为代价的。也是这次对匈奴的征服,大汉的经济实力受损,汉朝开始衰落下来。明成祖朱棣五次出征大漠,苦战蒙古骑兵,将他们的兵马打得到处乱窜。就算是这样,最先撑不住的还是明朝兵马。

所以,这些完全是游牧骑兵的优势体现。

他们的骑兵来去自如,能够轻易的掠夺中原农民积累的财富,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如此大的收益,引发了游牧民族极大的热情,让他们渐渐习惯这种掠夺的生活。

秦始皇无法忍受这种差异,所有,必须改变自己与游牧民族在成本及收益上的差异。于是,他想到了战国时期的防守策略,就是在边境修建长城。有了长城的存在,移动的战场就会变成固定的防御线,敌人要想发动战争,就必须跨过长城。现在,游牧骑兵已经不能再实施“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策略,必须先跟我们的守军打上一战才能有所收获。

这样的话,中原朝廷与游牧骑兵在收益方面的差距就缩小了。呈防守状态的中原农民就可以安心的种地,获得粮食并向国家缴税。以至于,呈进攻状态的游民民族想要再来掠夺,就很困难了。长城一带都是绵延不绝的山峰,重要关卡都有中原的步兵把守,他们正静候游牧骑兵的到来。现在,游牧骑兵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被中原的步兵痛打一顿。

有了长城作为依靠,中原农民不用专门被训练成骑兵才能作战,这样朝廷对百姓的投入就会大大的减少。又因为,这些士兵原来都是农民,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可以继续耕作养活自己,朝廷的负担也就不会很大。

秦始皇虽然没有机会学习现在关于经济的专业书籍,但是,他兴建长城的举动却无意间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一致,至少秦始皇关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在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修建长城虽然短期内经济投入很大,但是,它能够产生长期的效益,秦始皇在这方面的考虑还是很到位的。

秦朝以后,各个朝代都尽可能得利用长城来防御塞外的游牧骑兵。也可以说,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的修筑过长城。

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骑兵常常侵犯甘肃一带,明朝皇帝召集大臣商量御敌策略。大臣给皇上算了一笔账,如果,去修补长城,只需要征集五万农民施工两个月就可以完成,耗银一百万两。但是,如果坚持要跟敌军决战,那么,势必要派出骑兵,粮草和运送费用总计要一千万两。

这样一比较,皇帝自然知道要做出什么选择。

而且,这些驻守长城的士兵还可以在城内开荒耕作,获得足够的粮食,更可以大大减少从中原征调的粮草,且减少大量的粮食费用及运送费用。于是,明朝决定修补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就是那时候定型的,而元朝时期来访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没机会看到明朝长城的。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