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5|回复: 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边疆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30 07: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近日在京发布了《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边疆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我国边疆的发展则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以实现,边疆地区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际环境契合的重要空间,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

1.jpg

  
边疆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前沿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连接线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合作空间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有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最开始致力于建立中国与泛欧亚地区的合作空间,让泛欧亚空间更加充满合作的活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指向主要是中亚和西亚地区,并经过俄罗斯联邦和地中海地区通向欧洲和非洲北部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指向主要是从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出发,经印度洋通向欧洲,经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倡议将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紧密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泛欧亚合作的现代网络体系。近年,“一带一路”倡议在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形成了升级版,即“一带一路”已超越欧亚范围,实施全球意义上的合作,是全球范围的合作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全球性的大区域合作方案,主要解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更具体地说,是解决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合作问题。而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合作首先需要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进行深度而全面的合作。因此,中国与世界深度合作就必然借助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国的陆疆和海疆加以实现。可以明确地说,中国陆疆和海疆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前沿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契合线和连接线。中国沿边9个省区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施融合发展及区域合作的重要接合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泛欧亚大陆相衔接的重要区域。而中国的海疆则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向世界的重要契合线和纽带。“一带一路”倡议离不开中国边疆地区。中国的边疆地区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对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需要借助边疆地区与周边和泛周边地区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国陆疆和海疆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边疆地区是对外联通的最佳空间,是与周边国家进行共商共建共享的衔接区域,是对外开放的枢纽地区。中国陆疆和海疆与周边国家在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新疆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中国的东北边疆、北部边疆也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是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合作区域。而我国南部沿海的福建可发挥很大作用,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方向就是中国与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国家甚至是北冰洋国家和地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人文领域的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从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做起。崛起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路径是非常明确的,即“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存在两面性,这表现在:合作与矛盾并存,利益契合与利益竞争并存,既有“中国机遇论”呼声,也有“中国威胁论”噪声。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先构建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这就需要通过发挥中国边疆地区的优势,充分与周边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利益契合。
  
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优先方面,中国正在实施亲诚惠容的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周边外交,使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中国边疆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认真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边疆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我国边疆的发展则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以实现。我国边疆地区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际环境契合的重要空间。
  
中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
  
蓝皮书认为,中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抓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边疆地区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六条经济合作走廊都需要通过中国边疆地区走向国际。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朝鲜半岛和泛东北亚地区的海上通道具有密切的关联,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
  
俄罗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本身就赋予了大欧亚空间合作的现实价值。2019年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宣布,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俄罗斯联邦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支持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以欧亚经济联盟为载体所推动的一体化进程。中俄在着力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中国还支持俄罗斯联邦提出的关于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这表明,中俄都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同大欧亚伙伴关系并行不悖,完全可以造福欧亚大陆人民。在这个大的框架下,中俄将加强两国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两国毗邻地区的企业将开展大豆等生产、加工、物流合作,全面落实《关于俄扩大大豆和豆制品输华的合作规划》《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中俄还将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推动中俄黑河公路大桥和同江铁路大桥的开通,加强两国间跨境运输合作。中俄黑龙江公路和铁路大桥的通车必将推动两国口岸全方位务实合作,这就要求两国毗邻地区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展开务实对接。此外,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应扩大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共同建设北极地区基础设施,继续联合开展极地科研合作。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前景。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对接,中国将华北、东北地区港口向蒙古国开放,使其能够通过这些港口走向海洋。中国可以通过区域合作向蒙古国提供向东过境运输便利,最为现实的是,在辽宁省向其开放港口。蒙古国可以借助辽宁省沿岸港口实现其与亚太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国与蒙古国共同建设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重要合作意义。只有这样,蒙古国才能实现在亚太地区的深度经济合作。中蒙俄正在积极加强区域合作,谋求“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之路”+欧亚经济联盟,形成欧亚区域合作的大空间。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形成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规划纲要》《中蒙俄国际道路运输发展政府间协定》等文件。中蒙俄三国合作可以比较完整地实现欧亚过境运输通道的畅通。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与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关联性和经济合作的辐射性。不仅如此,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8个国家接壤,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十分明显。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着密切的合作。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首倡国。两国需要落实《中哈2015~2020年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联合协调机制,形成中哈“物流机制”,进一步畅通中哈陆海联运新型通道,引领哈萨克斯坦从欧亚内地走向海洋,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中国还与其他中亚国家持续进行经济合作,例如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实施关于两国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15~2020年)。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构建离不开中国云南和广西两省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从中国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出发,直至新加坡,由三条陆路和一条水路组成,即南宁和昆明分别至新加坡铁路和昆明至缅甸皎漂铁路,澜沧江-湄公河的水上运输。
  
东南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东盟-湄公河流域开放合作机制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在区域合作中不断发挥作用,中国也在逐步与其建立密切的关系。2015年,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形成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主要涉及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组建了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交流、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大的方面加强合作。中国所设立的“两优”贷款、产能合作专项贷款、优先使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等举措具有积极的合作促进作用。澜湄地区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以及中小型合作项目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互联互通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和跨境多式联运等物流体系,形成了能源、信息等跨境网络体系,推进立体口岸基础网络建设,着力加强通关便利化制度体系建设。《中国-东盟交通战略规划》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法律文件。但是,还要看到,我国广西北部湾港作为关键节点还有很大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联盟,共同推进中老缅泰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势在必行,而中国西南边疆——云南和广西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昆明到老挝、越南、缅甸等国际高等级公路已经开通多条,起到了互联互通的作用。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具有重要的区域合作意义,但这条走廊还需各当事方投入更多的精力加以推动。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印度和尼泊尔,对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达成了几项重要的共识和决定:第一,设立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第二,加强经济发展战略对接;第三,探讨建立制造业伙伴关系,推动双边贸易平衡可持续增长;第四,同意拓展“中印+”合作,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第五,推动各方尽早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六,维护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同尼泊尔国家领导人也达成了多项共识: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尼泊尔的“陆联国”国策;第二,实施口岸、道路、铁路、航空、通信等联通工程,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第
三,启动中尼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第四,加强贸易投资、灾后重建、能源、旅游四大领域合作。中尼“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有利于中尼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枢纽作用。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与巴基斯坦联手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六条走廊中进展最顺利和最快的合作走廊。当然,中巴经济走廊在建设进程中也有一些相关问题需要从学术的视角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相关的风险评估问题需要从多重视角进行分析。

此外,过去十几年,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很多成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市场走出去容易,走进去、走上去难。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海外拿项目、卖产品或置换能源,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中国人来了,中国人走了,中国人又来了,中国人又走了”,很多反应是物理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没有产生共振。所以,企业更多需要思考如何在标准、资质、知识产权等“软联通”方面发力,即“走进去”,以及如何在文化、理念、价值、管理经验等方面实现全球共振,即“走上去”。
  
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有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第一阶段,中国企业“抱团取暖”,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借船出海”。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但短板是中国企业还是“扎堆”存在,本土化程度不高,与驻在国的融入不够。第二阶段,中国企业“由点及面”,通过绿地投资解决技术、资质、知识产权、标准等“软联通”问题。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中国企业“走进去”的问题,要在关键技术、关键原材料、关键工艺等领域发力。第三阶段,中国企业要提升软实力,在文化、理念、价值观等无形的领域发力,通过价值共振,增强“一带一路”的“通心能力”。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中国企业“走上去”的问题,中国企业不仅要关注靓丽的销售数据,也要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以及“一带一路”的欣赏与认同。

当前,新疆的企业发展就面临着转型升级,学者有四点具体建议。
  
第一,摆脱“汗水经济”“飞地经济”“通道经济”“能源经济”模式,走向智慧经济、品牌经济。应鼓励新疆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如江苏无锡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建立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浙江华立集团在泰国建立的罗勇工业园区等可供新疆企业学习借鉴。但总体而言,境外经贸合作区所实现的物理反应多,化学反应少。笔者在埃塞俄比亚、越南、柬埔寨等境外经贸合作区调研时发现,诸多园区的入园企业多以劳动力密集企业为主,主要业务是为欧美名牌企业做代工,其社会贡献主要是为当地居民解决就业,但中国企业自身发展基本上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汗水经济”。因此,要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基点,由点及面,增强绿地投资比重,走智慧经济、品牌经济的路子,要真正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能力。
  
第二,要建立多元主体开发模式。目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境外园区开发的还比较少,要鼓励驻在国或第三国企业以入资入股的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要增强各方的经济粘性,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特别是要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合作,积极吸引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企业入园。意大利的普拉托,可以说是没有围墙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此种模式值得持续关注与研究。普拉托常住人口为19万,其中3万多是移民(记录在案),而移民中近2万是华人。华人的努力加上意大利人的时尚创意使这一小城成为欧洲最大的纺织与服装中心。华人企业对该地区的GDP贡献达14%,这里原来多是面料企业,现在生产服装,华人把这里的产业链拉长了,使得各方的经济粘性也增强了。
  
第三,增强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切实提升“软联通”能力。中国企业比较擅长做通路、通电、通水、通气等“硬联通”项目,为了能够在国外地区获得持续性发展,中国企业既要通商脉,也要通文脉。为此,要建立“一带一路”企业以及项目的动态评估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随时为企业发展把脉,及时调配资源、解决问题。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地项目进行科学引导。目前,加工业、轻工业或制造业类型的合作基本饱和,要根据相关国家的实际需要,尽快打造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类型的“一带一路”合作,并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培训服务与战略咨询服务。中资企业的特点是建设能力长于运营能力,为弥补这一短板,园区建设要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第四,避免“简单重复”,尽早打造旗舰项目。新疆的传统思维惯性是面向中亚五国开放,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有需求导向式发展思路,要在东南亚、中东欧甚至非洲、拉美发力,只要有需求,新疆企业都可以精准对接。要鼓励新疆企业带动西北五省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但要避免“简单重复”,避免企业之间相互懈力,要形成合力。故此,建议在全球重点区域、重点国家,打造一两个旗舰项目,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之,“一带一路”不缺产品,缺精品,要精准定位、循序渐进,“点穴式”地解决中国企业特别是新疆企业国际化布局的关键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以及科技的跨越式进步,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实质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发展的关键是产品必须具有品牌价值,这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基础。1954年,美国的《财富》杂志第一次对“世界500强企业”作了排行,中国内地没有一家企业上榜,直到1989年,中国银行才首次入榜。1995年,中国内地也只有3家企业上榜,而日本当年就达到了149家。2015年,中国企业首次“破百”,有106家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说中国只用了20年走了其他国家一个世纪该走的路。之后,中国企业以每年5家递增的速度进入“500强榜”,2016年110家、2017年115家、2018年120家。从2015年开始,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能够做到超过10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不过从结构上看,入榜的中国民营企业相对较少。例如,2017年,在中国的115家“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只有20家,民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体现不足。另外一个特点是,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很难,但掉榜很快,有些上榜企业仅一年就掉榜,如安邦、华信能源等。
  
另一个世界级的榜单是“品牌价值100强”,该榜单看的是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价值。2018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美国苹果排名第一,中国只有1家企业上榜,就是华为。120家中国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但是只有1家中国企业能够进入“品牌价值100强”,这就是“大而不强”的问题,即规模很大,但是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实现了富起来,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汗水经济”。当前,中国很多企业依然在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不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可以高效利用中国的“劳动力”红利,但是“汗水经济”决定了其附加值不高。
  
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数量都是海量,但是企业背后有没有品牌、品牌背后有没有品牌价值,这是中国企业一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企业有品牌、有品牌价值的时候,才会有相对较高的附加值。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臃肿”“虚胖”“体弱”的问题也相当突出。怎么实现“强起来”?答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全面开放新格局就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建设。一方面,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消费者不仅在消费产品、服务,也在品味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由于每个企业的文化是有差异的,因而要发挥错位竞争优势。基于此,民族地区的企业应借参与“一带一路”的机遇,积极开发区域文化资源、民族资源,实现从功能定位走向人文定位,实现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
  
2015年11月,笔者在日本调研时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最初是城市在成就企业,但最终还是企业成就城市。虽然日本知名的城市没有几个,但这些城市都拥有世界知名企业,如三菱、索尼、本田、富士通等,正是这些品牌化、国际化的企业支撑了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有华为、中兴、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品牌化,但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晋江作为县级市在企业发展方面成就卓越,众多知名品牌的企业汇集于此,但这些企业的品牌价值不高,依然是“汗水经济”的经营模式,这与民族地区的企业经营模式十分相像。对于新疆等民族地区而言,其企业经营模式、成熟程度较东部地区依然落后,有企业实现了走出去,但很少有企业做到走进去、走上去;有产业规模,但缺乏品牌化,国际化程度不够。
  
评价一家企业是否实现了国际化,主要看海外营收占比、海外员工占比这两个指标是否超过了30%。笔者通过考察美、欧、日、韩的“世界500强企业”发现,其海外营收占比分别为40%、80%,韩、日为60%~70%。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基本是个位数,而民族地区企业在这一指标上整体低于东部地区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企业应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品牌化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使企业真正强起来。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核心区定位已经使新疆获得巨大收益,除了可以孵化本地企业外,也开始吸附优秀外来企业,如特变电工、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野马集团、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等。2016年底,太平洋建设正式注册落户新疆,完成了挺进大西北的重大战略转移,成为第一家总部设在新疆的“世界500强企业”。迁址新疆后,太平洋建设按照国家“一带一路”的部署,以新疆本土企业身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有力推进同新疆周边国家的良好互动,特别是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地铁项目、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铁路项目、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10亿美元的能源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3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等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强化了同伊朗、沙特、阿联酋各国的联系,伴随国内外影响的不断加强,美国市场呼之欲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其中,国有企业是主力军,民营企业是生力军。核心区建设,需要新疆企业对标上述定位,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上去;不仅要产业化,更要品牌化、国际化。唯有全面开放才能倒逼改革,唯有全面开放才能带动创新。过去开放,很多省份往往是跟谁挨着、跟谁合作,有什么就卖什么;今天,新时代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中国企业能够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谋化发展战略,整合与转化全球资源以补自身短板,通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企业家精神使国家真正强起来。

根据 中国侨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6 0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