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挑战,四川省国资委组织全省国资国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部署,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扩大开放合作、实现稳中有进的重要突破口,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海外项目安全生产、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为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主动作为 抢抓海外市场新订单
科学研判形势,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统筹联动,多措并举拓展海外市场。
东方电气一次性获得18台外贸汽轮机合同。3月11日,东方电气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印尼宾坦南山工业园热电公司二期工程18台150MW汽轮机及辅机设备采购合同,这是东方电气一次性签订机组台数最多的外贸项目汽轮机设备销售合同。合同签订,有助于以绿色动力驱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东方电气品牌的海外影响力。
四川发展(控股)获得印度火电烟气脱硫大单。四川发展旗下上市公司北京清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克服多重困难,周密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借助互联网远程协同工具,于3月14日通过网络方式与印度 PES Engineers 私营有限公司签署《印度国家电力公司(NTPC)第四合同包辛格劳利电厂一期、二期烟气脱硫系统包设计及供货合同》,标志着清新环境与NTPC达成首个直营电厂项目合作,合同含税总额约4.27亿人民币。此次成功签约,不仅开创了清新环境在印度的又一新商业模式,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科技企业“走出去”倡议的成功实践,为清新环境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车资阳公司打出海外市场拓展“组合拳”。作为中国出口内燃机车数量最多、车型最多、出口国家数量最多的企业,中车资阳公司聚焦“一带一路”市场,针对不同国家特点,形成不同种类的产品系列,并创新开展“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确保生产不断、业务不停、服务不歇。3月份曲轴公司再新签2000万元曲轴订单;正在密切跟进的另外2000万元海外订单,也有望在上半年签订。该公司具备“一天一支轴”的产出能力,复工复产后首批18支曲轴即发往印度。疫情爆发至今,该公司从未停止境外服务,40余名员工克服困难、连续作战,在加蓬、阿根廷、安哥拉等10个国家从事售后服务及维保工作,受到有关方面一致称赞。
强化统筹 坚持防疫生产“两不误”
充分发挥四川省国有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发展联盟等作用,健全防控机制,指导推动国企海外项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确保防疫不松、目标不变、任务不减。
中铁八局结合境外单位分布情况,指定13名海外防疫第一责任人,结合国别、驻地、工点实际情况,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手册。同时,坚持生产经营“不打折”理念,先后中标刚果(金)新矿业公司30kta铜湿法冶炼项目、刚果(布)红星玻璃生产线建设工程土建工程等多个项目。菲律宾宿务项目部、援塞内加尔阿菲尼亚姆水坝修缮项目、摩洛哥乌季达水厂防洪渠项目等工程作业人员克服困难,连续作战,形成大干、快干局面,确保圆满完成工期目标。
四川省铁投集团在海外疫情尚未扩散时,就积极推广国内经验,科学指导海外项目疫情防控和生产建设“双线”作战。柬埔寨公司统筹组织1号公路和3号公路项目部实行职工返岗有效隔离制度,严防疫情外部输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挪威贝特斯塔德桑德大桥项目扎实推进大桥钢箱梁涂装和桥面附属设施安装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桥EPC工程项目提前组织施工人员,提前沟通协调设备、材料和生活物资供应,推动项目生产建设持续开展。
四川省能投集团俄罗斯原油深度转化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项目建设。制定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全面系统掌握和关心人员动态信息,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目前,已完成电缆敷设18万米,电气设备安装1000余台,项目70名员工连续作战,克服极寒天气影响,集中精力投入到“决战50天”的建设任务中,全力以赴推进生产经营各项工作。
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项目筑牢疫情“防控线”,坚守海外“生产线”。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建立制度防控、心理防控、行为防控、后勤防控的“四层防控”体系,坚持早部署、早备料、早隔离原则,全力确保中老铁路施工生产任务顺利推进。目前,作业人员已到位2300余人,带动老挝当地1247人就业。疫情期间,完成了101孔T梁架设任务,孟塞制梁场顺利通过海外CRCC认证,并相继实现万象主席路连续梁墩柱浇筑等节点工期,完成施工产值超过2亿元。
近年来,四川设施联通水平实现新提升。据悉,已形成进出川开放大通道31条,西成客专、成蒲铁路、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成贵铁路四川段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上线试验,成自宜高铁全线开工建设,成南达万高铁力争2019年底开工建设,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互联互通不断加强。
四川自贸区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逾95% 形成400余个创新实践案例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四川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着力强化合作载体功能。打造创新改革平台,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先后在全国推广16条经验、数量居全国首位,中央赋予四川自贸试验区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逾95%、形成400余个创新实践案例,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等成为聚集高端要素创新要素的开发开放高地。
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推进中德、中法、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已落地一大批企业和项目。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中国—欧洲中心已入驻40多家海外机构。打造开放口岸平台,已建成开放口岸1个、临时开放口岸3个,进境产品指定口岸功能8个,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成都落地实施,成都航空口岸实现7×24小时通关保障。
此外,还打造海外投资贸易服务平台,已设立4个驻外投资促进代表处、9个境外商务代表(处)、4家海外贸易中心、境外经贸营销网点1000余个,建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会、“走出去”企业联盟、企业进出口联盟等。
“空中丝路”更加顺畅,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航站区和工作区三大核心工程加快建设,场外配套项目轨道交通18号线、机场高速、成都至自贡铁路机场段开工建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 航线114条,2018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居全国第4位,货邮吞吐量达66.5万吨、居全国第5 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持续巩固。
国际物流大通道四向拓展,成都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的国际班列稳定运行,通达15个国家25个城市,截至2019年3月底累计开行数量超过4900列,其中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过3300列、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都经广西北部湾至东南亚国际铁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超400列。
经贸产能合作开创新局面
四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值累计达7045亿元
不仅在交通方面成果斐然,经贸方面也是收获不小。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四川经贸产能合作开创新局面。2013至2018年,四川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值累计达7045亿元,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累计为243.6亿美元,引进沿线外商投资企业287家,投向沿线国家企业269家。
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值达1652.2亿元、增长24.4 %,高于全国11.1个百分点,对沙特、印尼等13个国家出口翻倍增长,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出口总值占全省1/3以上。
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取得早期收益,东方电气集团在瑞典、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承揽电力项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成都新筑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的超级电容项目建成投运,天齐锂业44亿美元收购智利化学矿业公司23.77%股权,四川路桥承建的挪威第二大跨径桥梁、北极圈里最大跨径的悬索桥—哈罗格兰德大桥通车,中铁二院承建的孟加拉最大基建工程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落地,建成西门子在全国唯一的数字化工厂,西门子研发创新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