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00后谈成功要素
五四青年节当日,B站(bilibili视频网站)发布「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配合青春影像混剪,点赞当代年轻人的优秀特质,充分诠释了年轻人表达自我,拥抱世界的态度。视频发布后,引起了不同年龄层观者的热烈讨论,有人觉得生活需要这样的鸡汤,视频激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为之努力奋斗实现希望,也有人认为让前人定义自己这一代人,没有说服力,未能尽如人意。
「我今年20岁,应该算『后浪』吧。」伊人看完《后浪》,在感慨同龄人五光十色生活的同时,也肯定了视频对她的正向激励。「我在网络上看到许多争议,批评《后浪》只展示了富二代、只展示了那些有条件的人才能拥有的生活,可B站最吸引我的,本身就是其展示的多元化生活。或许我现在做不到,但以后不一定做不到,这难道不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向往美好生活而奋斗
当伊人将这段话发至朋友圈后,不了解她家境的人在底下留言,批评她看不懂当代年轻人的压力与绝望,「饱汉不知饿汉饥」。「我怎麽不懂?我来自江西农村,从小到大,我的玩具都是我爸做的,衣服也是别人穿大了给我再穿的。」伊人说,恰恰相反的是,正因为懂,她才向往希望。
高考时,伊人考上了一所上海的211大学,并申请了助学贷款。「我从所谓绝望的环境中出来,靠的是奋斗,靠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站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许下了更大的奋斗目标,光凭这些难道就不值得被点赞?」
伊人坦言,《后浪》很鸡汤,但生活本身就需要鸡汤。「当代年轻人能正视自己的出身,通过后天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过上想要的生活,这不是很好麽?」
自身定义更有说服力
而不少网民持相反态度。归根结底,《后浪》引发争议,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两代人的话语隔阂。
正如视频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包容不同观点正是多元价值观的体现。人民日报对《后浪》点赞,称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而新京报则疾呼:「无论是『年轻人一无是处』,还是『你们都是对的,听你们的』,其实骨子里都有一种傲慢,而不是平等意义上的理解和对话。」
「我看完确实心里挺别扭的。」陶陶今年18岁,当他看到《后浪》时,没感受到喷涌而来的青春活力,而是自称「又被父辈教训了一顿」。「让『后浪』来演绎《后浪》,或许更有说服力吧。」陶陶认为,「后浪」大可以自己定义自己,不需要博得「前浪」的认可,这不才是视频中所说的真正的选择的权利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