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在2019年4月份首次“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签约的125个项目中,已完成或执行中的项目为116项,占总项目数的92.8%,其中已完成项目为16项,按合同或协议约定正在执行中的项目为100项。去年会议期间,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商协会、企业及有关国际组织的8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无论从项目进展还是从参与者的覆盖面看,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各参与方带来福祉,广受国际社会欢迎。
平台作用凸显 项目持续推进
工商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生力军,各国企业间务实合作是“一带一路”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关键所在。
在2019年4月份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提出“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
首次“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签约的125个项目,呈现出国企、民企踊跃参与,项目领域覆盖面广,总体推进顺利等特点。据统计,从企业性质看,央企、地方国企项目共75项,其中70个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占比93.3%;民企项目共40项,37个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占比92.5%。从项目类别看,工程承包类项目共53项,49个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占比92.5%;投资类项目共44个,43个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占比97.7%;贸易类及技术合作类项目共21个,18个项目进展较为顺利;7个金融及其他类项目均进展顺利。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正由单一项目合作向一揽子项目合作延伸、由企业分散布局向园区集聚布局转变、由单一国家合作向跨国走廊建设迈进。在去年的高峰论坛上,渣打集团主席韦浩思将“一带一路”视为全球化2.0的起点,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在去年的企业家大会上,我们与吉布提政府签订了为200名吉布提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合作协议,并约定为培训合格人员提供就业机会。”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介绍说,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该公司已完成了对近100名吉布提人的培训,包括木工技能、建筑技能、泥瓦匠技能等培训。
何烈辉说,将培训与相关技能岗位相结合,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在吉布提的经济特区项目建成后,可以大量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帮助当地人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吉布提人不仅对我们的项目充满期待,而且认为我们是在与他们实现共同发展。”
香港经纬集团是唯一一家在去年企业家大会上签约项目的港资企业。作为目前泰国市场上唯一港资背景的保险公司,经纬保险大众有限公司积极为在泰国的“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保驾护航,也积极为泰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经纬保险在泰国各界眼中不仅是金融创新的先行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更是中泰两国经贸往来的联络者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陈亨达说。
作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的案例,红豆集团投资打造了“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海江为此提出“八方共赢”概念,即应实现企业与股东、员工、顾客、供应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和社区八个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共享发展成果。这一概念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可。
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冈萨雷斯、南非非国大经济发展论坛主席达瑞尔·斯瓦尼普等多位去年参会国际嘉宾表示,“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为各国工商界搭建了沟通交流、对接合作、项目签约、深化合作的平台。
经济彰显韧性 “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本就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世界贸易组织日前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减少30%至40%。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物流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展现出来的稳健和韧性以及中长期向好的态势,“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活力和张力,给世界经济增添了宝贵信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实现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在外贸方面,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计进出口2.7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4%。与此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也保持增长。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今年一季度在“一带一路”相关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
中欧班列恢复开行为国际供应链畅通提供了保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2920列,运送26.2万标箱货物,同比分别增长24%、27%,综合重箱率98%。仅在4月份一个月中,中欧班列就开行979列,运送8.8万标箱货物,同比分别增长46%、50%,综合重箱率97.8%。总开行数量和去、回程班列数量均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当前,中国已率先控制住疫情,全国复工复产正快速推进,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以中国为基础的全球供应链也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合作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汇聚抗疫力量 开拓美好未来
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候,“一带一路”工商界人士向中国伸出了援手。
意大利派专机运送医用物资援助中国,意大利总统府还举办特别音乐会向中国人民表达支持。此后,随着意大利疫情日益严重,中国政府先后派出多个专家组协助意方抗疫,并提供了大量相关物资。
土耳其商人格克尼兹经营着一家名为海尔斯的无纺布工厂,在得知中国遭受疫情袭击后,他说服科威特客户,优先将防护服卖给中国。他在随货发出的慰问卡片里写道:“亲爱的中国人民,我们工厂正在努力提供无纺布的一次性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你们更好地与病毒斗争。我们生产的产品,将和你们共同抗击这次疫情。请你们相信,土耳其人民与中国人民在一起!”
当中国疫情得到遏制,复工复产进程不断加快时,中国防疫物资生产工厂里的机器开始为世界抗击疫情而轰鸣。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额达2613亿元,增长5.9%。
事实表明,疫情无法阻断全球工商界合作步伐。在共同抗疫过程中,中国与相关各国增进了战略互信,“一带一路”建设将在国际经贸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通力合作,共赢未来。诚如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路易斯·保利诺所说,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与各国共同建设,中国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为各国合作推动全球进步并从中获益创造了机会。
稳固全球抗疫的合作定力
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在国际舞台,中国带头迅速共享防疫信息、全面推广医治经验、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在先进互联网科技的帮助下,让全球抗疫合作从“远在天边”变为了“近在眼前”,也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宅经济”和“云上班”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通过远程会议和线上交流的方式,深圳与波兰波兹南、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俄罗斯喀山等城市共享抗疫经验,深圳巴士集团与联合国援助处和环境规划处以及比利时、智利等国的海外同行分享公共交通和城市运行方案,罗湖医院集团与日本医疗专家团队共享核酸检测和社区防控经验。
据《欧洲时报》综合报道,海外侨胞纷纷使用“数字抗疫经验”丰富自己的防疫生活。据统计,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华侨通过支付宝上的海外抗疫平台,与1000多名战斗在中国抗疫一线的医生“云上见”。身处西班牙的中国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们自发建立起一个数字“联盟”,并成立微信群,将来自30个国家与地区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400多个问题进行分类、翻译和分享。
面对疫情,联合国正在加强数字化领域的发展。作为联合国全球合作伙伴,腾讯公司在今年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术方案,包括使用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和腾讯同传在线举办数千场会议活动。
“通过腾讯,我们能跨越国界、年龄,连接全球各地的人,开展在线对话。”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秘书长特别顾问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看来,这对于扩展联合国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疫情全球流行的情况下,世界需要多边反应协调机制来应对数字化挑战,包括制定新的政策和法规,使更多国家能够弥合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应继续积极推动全球数字领域协同治理,提高数字“一带一路”的参与度和法治化水平。比如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协同纲领和跨国企业投资责任倡议、形成“一带一路”国家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建立数字“一带一路”争端解决国际平台、通过培训来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提升信息化能力及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和完善数据保护等。
激发各国抗疫的治理潜力
近年来,中国全面实施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数字治理、发展数字经济,在诸多领域领先全球。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国内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的治理效能更是大大提升,率先树立起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数字时代的治理标杆。
比如,上海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以满足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疫情防控需要,浙江推出“一图一码一指数”进行分类治理、动态管控、精密智控,中国电信“村村享”平台的乡村“大喇叭”一键喊话功能发挥抗疫奇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认为,“抗疫引发了中国新一轮数字化高潮”。
数字技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认同。奥地利前财政部副部长、世界银行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董事科特·拜尔认为,尽管欧洲人对分享个人数据有天生的抵触、对新技术应用持怀疑态度,但在病毒面前他们必须接受数字技术,本次疫情将让数字经济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
从中国的经验看,把个人信息集成到本地健康码平台以及打通跨区域的健康码信息互联共享,非常有助于追踪密切接触者、找到疑似患者、实现及时隔离。德国已将数字化的追踪平台作为恢复社会流动性的必要前提条件。瑞士和英国也开始了监控社交距离规定执行情况的手机应用试点。哥伦比亚、捷克、加纳、以色列、挪威、新加坡和印度等国纷纷效仿中国的做法,官方引入类似的应用程序,以保护公众免受病毒感染,并评估公民的感染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共建数字“一带一路”不仅将促进跨境健康码认证支持的绿色出行数字平台建设,也将促进现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需求升级改造,从而搭建起更大范围的共享防疫数字平台来助力全球抗疫。
释放世界经济的发展活力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数字“一带一路”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至2019年间,201家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数字化企业(包括171家民企和30家国企)聚焦探索“多中心+赋能+共享”的企业全球化新模式,进行的1130个海外项目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东南亚、中亚、非洲、中东欧等新兴市场正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是共建数字“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
具体来说,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以《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和《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议领导人声明》等为切入点,双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正开展广泛的创新合作。
中亚地广人稀、信息化基础和应用较落后,中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产业、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数字金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有充分的合作空间。
在非洲,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功能手机、智能终端和泛娱乐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中国还为当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信息技术专家。
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数字化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运用中国先进的弹性计算、数据存储、物联网等云计算产品和技术推动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共建数字“一带一路”的过程也是中国数字化企业把数字基础设施、产品体验、服务能力带到相关国家进行广泛赋能的过程。中国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投入大、并购能力强、数字技术相对领先、具有本国发展积累的经验,在海外能充分契合新兴经济体特点,如年轻人移动互联网消费发展快、电子支付与普惠金融需求强烈、创业与就业需求迫切、中小企业供应链生态化等。共建数字“一带一路”有利于在国际分工变化中稳定全球产业链,维护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成果。
中国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1862.1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当前传统外贸受疫情冲击严重,通过开展在线营销和在线交易可以助力外贸攻坚克难,全国105个综试区正凸显更大作用。这既包括中国将口罩、消毒液、医疗设施等防护用品和抗疫装备及时出口到有需要的国家、买家可以在线采购而无须出门排队抢货,也包括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品的进口、助推中国国内“互联网+”消费升级。
当前在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一带一路”国家)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只有10%的人持有信用卡,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有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银联商务、蚂蚁金服等跨境数字支付企业将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理念相结合,推广云闪付、本地钱包等便利的移动支付手段以及蚂蚁双链通等区块链网络,及时帮助“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小微用户和小微商家,有利于缓解疫情期间金融方面的“燃眉之急”。
尽管疫情对工业生产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也加快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华为5G设备的普及有助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物流实现实时跟踪和数据交换、加强采购方信心,也会促进数字化企业在数字协同平台层面的沟通和创新,通过数字设计零配件等方式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