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工业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并未完全夺走人们探索生活意义的热情,饮茶就是一种放空与抽离当下的方式。
喝茶这件古老而缓慢的事情,在让人与自然神游的同时,也兼容并蓄地发展了适合现代节奏的品饮方式。
1901 年,美国的罗伯塔·劳森和玛丽·莫拉伦两位女士发明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茶包,她们发现每次泡茶时都须煮上一整壶才能饮用需要较大的投茶量,如果饮用不完,放置过久,茶水滋味也会変差,导致大量浪费。
于是她们将少量茶叶放入网织棉布袋中,将袋子放入杯中,这样只需少量茶叶即可冲泡出一杯茶。两年后,她们将这一发明申请了专利,然而并未大量投入市场。
茶包在市场上的风行,要归功于另一位美国人——茶叶商人托马斯・苏利文。1908 年,他为了减少成本,用丝绸布袋装入少量茶,作为茶样寄给客人。一些客人并没有像常规那样将茶叶倒入壸中煮,而是直接将丝绸布袋放入热水中,一杯浓醇的茶汤就这样意外诞生了。
由于这种饮茶方式操作方便,还能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迅速析出,托马斯抓住这个商机大力推广,茶包很快风靡美国。
但茶包在现代社会的全球风行还是离不开嗜茶的英国人的传播,其中的代表就是「立顿」与「川宁」两个英国百年品牌。20 世纪 20 年代左右,茶包在美国已经大受欢迎,甚至战时也有不少国家会发放茶包给士兵作为补给,然而英国人对茶包却始终持怀疑态度。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在家务革新等变化的冲击下,茶包才终于在英国火爆起来。在如今英国人的日常饮茶中,袋泡茶已经占 90%以上。
而立顿早在 1892 年就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后在美国及印度远东市场开设门店。1972 年,立顿被全球著名的联合利华集团收购后,更是跟上全球化的浪潮,开始了更强势的扩张之路,将其独创的三角茶包的饮茶方式推广到全世界。
茶包与普通茶品原料的区别在于现代茶包多选用碎茶拼配的方式,茶品的配方可谓企业最重要的机密。已拥有 300 余年历史的川宁,除了得到皇室委任状以外,其拼配师和审评体系也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品牌资本。
茶包的制作在这一百年来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化,起初选用的丝绸茶包,材质昂贵,且丝绸孔眼太密,茶叶内含物质无法快速渗透析出,随后人们选用了棉质布料。
茶包的密封最初是依靠胶水,然而胶水和茶一起浸泡,极大影响了茶的味道,为了改良这点,人们改用折叠细线来作为密封的方式。
随着当下设计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审美的提升,越来越多形态、材质各异的茶包逐渐出现在市场上。
在通常的茶叶售卖体系里,大多的茶类是论斤出售(普洱茶多按照357克/饼出售),即使一些产量稀少的高端茶品,也以两为单位售卖,鲜少像茶包一样论每泡出售。这种售卖方式对于初了解茶的人来说,体验成本太过高昂,短期内若饮用不完,且保存不当,茶叶可能会因受潮等情况而影响滋味。
但当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品牌注意到这一点,开始推出按每泡的投茶量来做小包装的产品。小罐茶的出现及爆红,可以说给传统茶企的宣传推广带来了新的思路。
小罐茶定位高端市场,采用铝罐包装,每罐 4 克,这是一个大多数茶类都适宜的投茶量,而且小罐茶选用的茶叶原料偏中高端,茶汤滋味稳定,对于初接触泡茶品饮的人来说,也比较容易泡出不错的滋味,故成为高端礼品市场的一个新选择。
当下中国的茶叶品类和等级,足以覆盖从入门到极稀有的高端产品,但大多茶企的生产水平与营销能力并未同步提升。会做茶的不会做品牌推广,会做推广的不一定能把控好茶的品质。小罐茶以这样的营销方式杀入市场,至少证明了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能力巨大,茶企还有太多机会去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茶。
仪式感的意义在当代生活中显得愈加重要,它能在忙碌的节点提醒人们不断回望。除了越发便捷与快速的饮茶方式外,郑重而精致的品饮也从未消失。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提到茶室不过是「时兴之所」,用以承载一时涌现的诗意。而现代人的诗意也在茶这个古老的载体里有了新的盛放空间。
茶空间
饮茶的公共空间自古有之,唐代时候已有「茶坊」「茶肆」,宋代有「茶楼」,元代有「茶房」「茶铺」,明代有「茶社」「茶馆」,清代有「茶寮」,民国以后多称为「茶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茶馆也开始分化转型,不仅保有面向大众的公园街边茶馆,也有更为前沿精致的「茶空间」。
部分茶空间是由传统茶楼转型而来,运用更富质感的装潢,提供精致餐点,主要作为商务洽谈场所面对高端消费人群。注重包厢的私密性,以及环境品位与身份的契合,是大多商务人士倾向选择茶空间的原因。
而另一类茶空间,则更偏向于休闲与体验意味浓厚的「茶艺馆」。这类茶空间多位于风景优美环境清幽之地,或隐于山林中的度假酒店内。
前者的品饮方式多为茶艺师在准备室泡茶,用公道杯均匀几次的茶汤后,与茶点一同递至客人桌前。 而后者则更偏重于饮茶这件事本身的体验感,由茶艺师坐在客人面前冲泡,引导客人共同品饮,感受每一道茶汤的滋味。
一些茶室亦有茶艺师做简要指引,客人自己冲泡的形式,除常用的盖碗、紫砂壶冲泡形式外,也有部分茶室提供日本抹茶、复原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的体验。
除了作为基础的品饮场所之外,大多数的茶空间也将茶道、香道、古琴、禅修、插花等艺术的展示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类似书院的体系,作为修习和文化场所。
部分更为开放的茶室,亦时兴与各类艺术家或手作职人合作,将茶空间作为展览的载体,时常做不同主题的布展和雅集,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作,既保证了来访者常看常新的体验,也将茶文化融入到方方面面,让大家看到茶在创作和生活中的包容性与无限可能。
来源:中国茶的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