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互联互通,面向未来”为主题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7月29日闭幕。多国人士表示,期待亚投行成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
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奉行精简、廉洁、绿色理念,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共谋发展、规范高效的良好形象。四年多来,亚投行始终保持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给予的最高信用评级,并保持稳定的评级展望。目前,亚投行成员已从初期的57个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人口总数占全球的78%,GDP总量占全球的63%。
亚投行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截至目前,亚投行已为24个成员提供了87个、总额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2019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浩大、周期长、涉及国家多,面临着地缘政治动荡、项目资金不稳定、高成本融资、债务风险、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和挑战。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可发挥国际化、多边透明、专业审慎等优势,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及支撑作用。
2017年5月,亚投行会同世界银行等6家多边开发银行,与中国财政部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聚合国际社会之力,共同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久前,亚投行正式决定成为多边开发合作融资中心资金机制的管理人和执行机构。
进一步增进国际多边项目贷款合作,发挥亚投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支持作用,可考虑由亚投行牵头,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打造一个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形成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贷款、共同发包、共同招标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开透明运作体系,从而调动世界各国及跨国公司的积极性,使各国有实力的企业均可投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亚投行与其他开发银行建立联营共同体,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有效性和使用范围。资金供给不足、供需匹配难度大是国际开发性金融领域多年存在的结构性难题。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主要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足,甚至一度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范围广、周期长、地缘环境复杂,所需资金数额庞大,资金缺口较大,单独由一个机构出资难度很大。就亚洲而言,根据相关测算,2015年至2030年,亚洲新的基础设施需求将达到3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资金缺口在1.4万亿美元左右。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巨额贷款,中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放贷,可有力消除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中国作为新兴的债权大国,需要积累更多有效管控外部债务风险的经验。巴黎俱乐部是主要债权国的常规沟通机制,中国可更多借鉴巴黎俱乐部的经验,遵循透明、可行、可持续借贷的国际贷款规则,更好地防范中国面临的外部债务风险,助力保持全球金融稳定。
此外,亚投行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稳健可持续公开透明运作体系。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银行均为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都是国际公共产品,是全球治理的组成部分。各地区开发银行对相应地区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等更为了解,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经验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可与亚投行实现合作共赢。除了开展双边合作,各地开发银行也可将多边合作机制化,统筹协商跨国、跨地区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发挥各方优势,降低沟通成本,切实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更好落地。
作为中国首次牵头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区域性多边金融投资机构,亚投行开展多边化金融合作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开放包容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世界各国及全球跨国公司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新型多边开发机融机构的筹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和国际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方面,全球资本有效流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存在很大阻碍,原因是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再加上全球投机性资本的涌入。另一方面,当下大多数的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匹配,原因是多边金融机构主导者多是发达国家,欧美主义倾向严重,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都不太适用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组建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
金砖银行是金砖成员国为有效处理金融危机对货币的潜在威胁,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通过盘活资金的方式来支持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4年7月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宣布正式成立。金砖银行储备基金为1 000亿美元,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金砖国家金融问题,同时重点关注扶持金砖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成立和推进是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一环。此“三行”所代表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对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将大有益处。同时,中国相继筹建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不仅展示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金融体系治理的重要贡献,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更有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形成完整的融资链。首先,通过成员国来源的增加能够明显地提升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成員国的增加可以使得金融机构可用资金量增加,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高金融杠杆比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服务和金融支持的作用。还可以吸引全球流动资本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转移,学习欧洲国家在金融治理方面的经验,推动新型多边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治理和资金服务。其次,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有效使得储蓄向投资的合理转变,也可以加速虚拟资本向实体资本的转化,从而组建合理、高效的融资链。
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合作、高效的国际经济平台。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全球共睹,中国主持组建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有效地刺激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经贸合作新平台。一套合理、有效的分工体系能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产业优势,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贸易投资额来看,中国同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额较大,但是同发达国家的贸易投资额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以金融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一个合作、高效的国家间经贸合作平台,让各成员国最大限度地运用金融杠杆,借此来获得更多有效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从内部来看,新型多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挑战涉及到治理结构问题、股份问题和投票权分配、业务开展和人才利用等问题。首先,治理结构问题关系到各层级之间运行是否高效稳定,关系到各金融机构能否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其次,股份问题和投票权分配问题是更为敏感的问题。
从外部来看,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还会受到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影响。尽管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得到了众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美、日两国所主导的亚洲金融体系的依赖,美日两国为维护自己经济大国的地位,必然会对中国主导的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发展施加压力。
中国主导筹建的以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将会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金融支持,有效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投融资问题,同时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面对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可能遇到的挑战,应主动借鉴吸收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多边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有效化解治理结构、股权和投票权分配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挑战。还应当审时度势,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从而实现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