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古塔,满语意为「六个」,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清朝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因为宁古塔在东北边陲,常年冰封,环境严酷,所以成为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
宁古塔是清朝东北边疆地区的军事重镇,有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康熙五年迁建新城。宁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基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与盛京齐名。
顺治十年,清朝在宁古塔设昂邦章京镇守,康熙元年改为将军镇守。宁古塔将军是清朝初期,吉林驻防的最高长官,掌驻防旗营及地方的军民事务。所辖有副都统二人,协领十人,佐领三十一人。康熙十五年移驻吉林,称吉林将军,宁古塔改置副都统一人。抗俄名将巴海为宁古塔首任将军。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其辖区「东滨大海,西接边墙,南峙白山,北逾黑水」即东至大海3000余里,指北起鄂霍次克海,南至日本海;西至柳条边590余里,至盛京威远堡开原界;南至长白山南图们江、鸭绿江1300余里,与朝鲜分界;北逾黑龙江至外兴安岭。康熙二十二年划出黑龙江将军辖区后,宁古塔将军辖区范围大为缩小。
清朝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台词「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这个入关指的是入山海关。乾隆初期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看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回原籍,如果判无期,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清朝初期,披甲人镇守边疆,所以朝廷会经常将犯人或家属发配给他们为奴,稳定军心。再后来降人少了,披甲人即指戍边的军人。
历史上流放宁古塔的人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 、佛学家函可、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其中,吴兆骞流放宁古塔23年,并写下诗句:丹墀诏下拜轻车,千里雄藩独建牙。共道伏波能许国,应知骠骑不为家。星门昼静无烽火,雪海风清有戍笳。独臂秋鹰飞鞚出,指挥万马猎平沙。
流人们来到宁古塔后,传播先进的耕作技术、建议成立皮毛人参互市贸易场所、开设「读书草堂」义务教书育人。巴海将军还请杨越给两个儿子讲授汉学,受到启发后,办起了宁古塔第一所官学——龙城书院。医学方面,吕留良的孙子吕懿兼擅长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医疗环境,他还曾被任命为宁古塔戍所医官。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