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5|回复: 0

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2 05: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在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国际社会的携手努力更加凸显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疫情引发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绿色复苏成为全球疫情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际社会关注和期待“一带一路”在引领全球绿色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绿色“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理念、原则和目标方面高度契合、相辅相成,被国际社会认可为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解决方案之一。

7年来,中国在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不断凝聚,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动力。


绿色“一带一路”抓住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关切焦点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关切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拥有复杂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很大,必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中国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能源清洁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内容纳入“一带一路”合作,使“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不仅为世界搭建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平台,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绿色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绿色“一带一路”蕴含着各国相互合作的交汇点。从新型大国关系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积极而富有诚意地探索并完善包容并蓄的处世之道。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环境领域切入,找到各国的生存关切,保护共有的地球家园,辐射并加强更多领域合作。
  
总之,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绿色“一带一路”把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共生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这鲜明地指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主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存生活方式,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形成了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我们将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成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将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成功实践融入“一带一路”,将美丽中国建设融入清洁美丽世界建设,将中国绿色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推动形成以绿色发展为纽带的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必将推动全人类以绿色为纽带,构筑起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绿色“一带一路”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发展平台
  
绿色“一带一路”以包容性发展为核心理念,具有更强的国际示范作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为导向,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提倡的是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共融的利益共同体,充分体现了开放合作、平等协商、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发展精神。
  
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治理体系,为当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沿线大多数国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后发国家当前面临先发国家一度经历的十字路口,处于求发展与求生态的历史转型期。而中国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为沿线后发国家带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鱼与熊掌可兼得”的可行治理路径和包容发展平台。绿色“一带一路”作为基于中国的实践探索而分享给沿线国家的一种全新发展路径,这无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入动力、提供支撑。
  
绿色“一带一路”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模式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这深刻阐明了“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关系,为“一带一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之下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需要各个国家携手同心、加强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作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公共产品,是以中国自身的发展实践经验为蓝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倡导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坚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
  
“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正通过采取一系列务实的绿色行动,逐渐显现出积极的成效、广阔的前景,孕育出实实在在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我国参与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借助绿色“一带一路”平台,中国将生态文明意识带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借助绿色“一带一路”平台,中国通过推动并引导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承担更多的绿色发展责任,带动当地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借助绿色“一带一路”平台,吸引沿线的政府、企业、社团、民众等不同主体,学习借鉴中国绿色治理行动,探索当地因地制宜绿色发展路径;借助绿色“一带一路”平台,推动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具代表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体系。
  
过去几年的成功实践证明,绿色“一带一路”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中国钥匙”,成为中国实际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展现大国担当,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宣誓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贡献。

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中国气候承诺,认为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带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投资,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低碳道路。

强化顶层设计,发布政策文件提出明确要求

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系列政策文件强化“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3年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提出要求,企业应按照东道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东道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并减少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2015年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017年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措施,提出“推动企业遵守所在国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绿色发展多边合作机制

绿色联盟已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150多家合作伙伴,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及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与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等10个专题伙伴关系,并开展专题领域研究交流。推动与共建国家的环境标准合作与对接,组织“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标准系列培训,引导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绿色联盟于2019年启动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项目,正在推动制定“一带一路”项目分级分类指南,为共建国家及项目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此外,生态环境部正在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已培训120多个国家的环境官员、研究学者和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帮助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与塞舌尔、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合作共建低碳示范区。

完善技术支撑,防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风险

推动环境信息共享,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强化生态环保服务和决策支持。已集成30余个国家的国别基础数据、法规标准、环境政策、技术产业、案例分析等内容,汇集30个国际权威公开平台的200余项指标数据,涉及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绿色技术交流,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等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平台,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推动建设绿色技术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高端环保产业园。

国内外研究机构已共同开发中国境外投资项目环境风险快速评估工具(ERST),可在项目开发的早期阶段对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资源的潜在影响给出评估建议,对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进行识别与管理。

推动绿色投资,强化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正在采取行动强化对外投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

中英机构于2018年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截至2020年9月,已有37家签署机构和12家支持机构,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综述》和《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案例集》,为金融业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提供指南。
从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中国已经在共建国家建设了大量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帮助东道国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样化的方向加速转型。

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领域投资中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比例逐步增加,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AEI)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

履行企业责任,打造“一带一路”绿色项目

近年来,中国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2016年已发起《履行企业环保责任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在承建和设计“一带一路”项目时,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很多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项目、巴基斯坦最大水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坚持高标准建设,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贷款方之一,以国际标准严格把控项目环评工作,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巴西评价该项目是利国利民的典范项目。

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被誉为中东欧风电行业标杆和示范性项目,额勒赛河下游水电站获得柬埔寨环境部颁发的“环保管理工作优秀奖”。

专家建议

22日,在穗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健提出七点建议。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特别是对煤电提出限制措施,例如,2020年新发布的绿色债券目录中已明确不再支持任何涉煤项目。积极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引导海内外项目和投资进入绿色低碳领域。

二是建设低碳基础设施,避免高碳锁定。

三是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推动技术创新。研究发展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六是发展绿色金融。要实现2030年的提前达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气候融资的前景非常好,全球预计需要92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可想而知。

七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造林、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路径,提高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张健称,中国已经和新西兰共同牵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也搭建了一个NBS全球合作平台,与各方一道推动该领域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发挥它对实现碳中和的积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货币组织(IMF)的经济预期中,中国是唯一在2020年取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政府在疫后经济复苏阶段,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碳中和承诺”等绿色低碳发展举措,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建设性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释放出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鲜明信号,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生态环保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共建国家加强政策沟通,发挥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作用,推进环境政策、规划、标准和技术对接,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实践经验。

同时,继续提升“一带一路”项目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政策工具,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引导绿色投资,引导企业更好履行环保责任,防范“一带一路”建设生态环境风险。

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合作伙伴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根据 中国经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1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