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为期四天、排满了63场活动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无疑是会场内外最关注的议题。
在4月20日上午举行的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建设卫生合作、互联互通、绿色发展以及开放包容四大伙伴关系。
这是继202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书面致辞之后,习近平就“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最新指示。这将为下一阶段,特别是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新的指引。
提出建设四大伙伴关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不小挑战,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国医疗卫生领域治理短板。
对此,习近平提出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将从开展疫苗联合生产,以及拓展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等领域合作两个方面,共同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极大挑战,而“一带一路”在加强全球互联互通上的作用更加显著。
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为1.35万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0.7%,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29.1%,成为保障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携手抗疫的坚实后盾。
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设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方将同各方携手,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标准‘软联通’,畅通贸易和投资合作渠道,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共同开辟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出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在昨天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进一步明确,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除了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之外,习近平还强调,要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
4月初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支持帮助相关国家更好实现减贫目标。
近10年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与非洲、拉美、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扶贫合作,签署扶贫合作协议,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开放包容理念一以贯之
今年是习近平第五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此前,他分别于2010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四次出席博鳌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回顾之前几次演讲,不难发现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一以贯之。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习近平数次强调“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开放包容也成为“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色。
2013年,习近平指出,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要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
2015年,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彼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外界还有不少质疑,质疑中国是不是有所企图,是不是想要取代现有规则。对此,习近平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2018年,习近平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今年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讲话中感受“一带一路”建设进展
2013年秋,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自此,“一带一路”就迎风生长,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通过回顾之前的主旨演讲,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不断取得的进展。
习近平在2015年的讲话中提到,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2018年,就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已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务实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新兴国际公共产品。截至2021年1月,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15年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
此后,共建“一带一路”在完成“四梁八柱”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又聚焦重点、精雕细琢,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走深走实的新阶段。
习近平还在2015年的讲话中邀请各方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眼下亚投行已经应者云集。截至2021年1月,亚投行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分布六大洲的103个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累计批准贷款项目108个,累计批准融资额220.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给共建伙伴国的人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因为“一带一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拥有了“出海口”;因为“一带一路”,昔日偏远沉寂的巴基斯坦小渔港瓜达尔变身大城市;因为“一带一路”,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因为“一带一路”,群岛国家马尔代夫实现拥有桥梁的梦想……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投出“信任票”和“支持票”。
正如习近平所言,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在四大伙伴关系指引下,中国将同共建伙伴一道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多部门人士围绕世界关注的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热点话题深入讨论,“合作”成为此次年会的高频词。对于未来区域经济合作与全球化发展,与会人士提出了哪些精彩观点与期待?
RCEP将为亚洲及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2020年11月15日,RCEP正式签署,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诞生了。
对于RCEP的签署,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不管从发生的时机、地点,还是分量来看,RCEP的签署对亚洲和全球经济都有很大意义。
去年逆全球化潮流冲击整个全球体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加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极大冲击和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龙永图认为,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亚洲太平洋地区15个国家签署RCEP,这无疑给整个亚洲和世界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全球化还是有希望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RCEP诞生是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亚太地区的自然结果,是亚洲地区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RCEP的成员国在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非常大,这对RCEP未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在中国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蔡强看来,RCEP的多元化是一种优势。他认为,RCEP可以解决从融资到原材料,到加工生产到销售的问题。这有利于将来RCEP区域产业升级与优化,不仅对RCEP地区,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是非常有利的。
RCEP什么时候会生效?蔡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透露,中国已为RCEP正式生效做好准备,RCEP“就中国来说,可以说已是万事俱备,只等签署生效”。
“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贸易稳定发展
除了推动RCEP尽早生效实施之外,“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也是与会人士十分关心的话题。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困难,迫切需要增长动力。而在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经济发展引擎。据统计,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是1.35万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0.7%,并且,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达到了178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8%。疫情之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认为,受疫情的影响,全球跨境投资都有一些下降,但是“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稳中有进,弥足珍贵。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欧亚大陆腹地逐渐走向经济开放的台前。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货运量逆势上涨,成为稳定全球供应的“钢铁驼队”。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彦辞表示:“在疫情期间,有一些贸易种类的货运量下降,但一些种类的货运量反而上升,特别是卫生防疫用品、个人防护、口罩等用品。总体来看,中欧班列对抗击疫情不可或缺。”
对于未来“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中欧之间的贸易流通,彦辞表示,中国在国内建造了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把物流费用和成本降了下来,中国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能够和欧洲国家分享。“原则上来说我们应该能够有进一步发展,当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坚持多边主义,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暴发,使得疫情前已存在的大国竞争加剧、全球合作屡遇难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随着疫情发展变得更加显著,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经济全球化依然展现出新的韧性。
“RCEP是共识之上的多边主义,这是共识的结果,而不是哪个国家强加的,是新类型的多边主义。”郑永年认为,应当多做一点世界和平共处这样的多边主义,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是中国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的积极贡献。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深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开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原材料等资源,更好地运用国际市场来消化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利于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
一直以来,中国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亚洲同进步,与世界共发展。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吸引全世界目光,“一带一路”再次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高频词”,博鳌再次向世界传递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清晰信号。
论坛嘉宾热议的“高频词”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不仅将“一带一路”写入年会主题,还专门设置“一带一路”合作板块,举办7场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论坛,包括应对疫情冲击如何加速贸易流通、可持续融资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圆桌会等。
密集的对话讨论背后,折射出“一带一路”“朋友圈”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一系列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倡议在论坛上引发热议,国内外嘉宾为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
在构建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方面,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提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能够有效克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如何为“一带一路”输血、造血,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认为,“一带一路”可持续融资要注重四个关键词:发展造血、把握适度、来源多样、投融共赢。
疫情阴霾中的一抹亮色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货物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2020年全年开行的中欧班列达1.24万列,同比增长50%。
中欧班列货运量逆势上涨,成为疫情期间稳定全球供应的“钢铁驼队”,展现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合作驭风前行,带动沿线经济迸发生机。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对沿线国家全行业直接投资1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一大批境外项目和园区建设在克服疫情中稳步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新入园企业13家。同时,沿线国家企业也看好中国发展机遇。今年一季度,沿线国家在华新设企业1241家,同比大幅上涨44%,实际投资32.5亿美元,同比增长64.6%。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说,在疫情影响下,全球跨境投资都有一些下降,但是“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稳中有进,弥足珍贵。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面对疫情考验,“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持续推进,合作成果亮点颇多,贸易和投资逆势增长,成为疫情阴霾中的一抹亮色。
高质量共建的时代强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来,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如今已进入高质量共建的阶段。
然而,面对全球治理赤字和世纪疫情,共建“一带一路”也遇到一些挑战。
与会嘉宾认为,着眼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仍然是解决各国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仍然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公共产品。
与会嘉宾期待更高质量发展、更宽领域共建的“一带一路”,并借此解决各国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携手奏响“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强音。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中国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共建充实了内涵,也指明了路径。
古渡口畔,万泉河水清波平;博鳌入海口,江海交汇涛声涌。
“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并通过‘一带一路’等创新举措让世界更接近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说,面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挑战,我们有责任共同思考、共同规划、共同行动。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