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也灭蜀,亡也灭蜀”说的就是邓艾。灭蜀,让他迅速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同样,也因灭蜀的辉煌又让他迅速迈入了人生的深渊。
景元四年(263年)冬十月,征西将军邓艾率万余人成功偷渡七百余里阴平小道,并一举灭亡蜀汉。
这时的邓艾似乎已被巨大的功绩冲昏了头脑,居然在未经请示朝堂的情况下,便擅自封赏投降的蜀国君臣以及跟随他的将领。
如:命蜀国后主刘禅代理骠骑大将军、太子为奉车、诸王为驸马都尉;军司马师纂兼任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人管辖蜀中的各郡县。
同时,他又在属下官员的奉承下,似乎有了飘飘然的感觉,并嘲笑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值,故穷耳。”
结果,自己反被有见识的官员私下讥笑。
或许,邓艾的这一系列操作确实有稳定新得蜀地的作用,但对于执掌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来说,却无疑于就是“专擅之罪”。
随后,邓艾因亡蜀之功被司马昭封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也就是说,当时的邓艾有两个儿子。其一,就是跟随自己出征的长子邓忠,被封为惠唐亭侯;其二,就是留在魏都洛阳的次子,正史中未有留名。
然而,这时的邓艾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专擅之罪”,不但强调自己是“奉皇上之命征讨”(而不是奉司马昭之命),反而还想趁机发兵讨伐“惊恐”的吴国,以及封刘禅为扶风王等。
从而,引发司马昭大为不满,于是他让监军卫瓘给邓艾传话:“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自此,邓艾的命运便开始悬了起来,只需一个小小的噱头,人生的命运必将急转直下。
不久,钟会、胡烈、师纂(司马昭安插在邓艾身边的军司马)等人均上告邓艾“悖逆作乱、变衅以结”。
于是,司马昭以皇帝之名下诏书给钟会,要求将邓艾囚禁起来,并押送回京城。
数日后,钟会作乱被杀,邓艾的旧将想要追回其槛车,却被卫瓘和田续等人抢先一步在绵竹西追到。
最终,邓艾只能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汉晋春秋》)
语毕,便与其子邓忠一同被杀。
同时,因受邓艾牵连,在洛阳的另一个儿子,也被诛杀。所幸,司马昭并没有“斩草除根”,并放过了邓忠的儿子邓朗(邓艾嫡孙)、邓千秋(次孙),但也被流放到了西域一带。
直至西晋司马炎时期的泰始九年(273年),邓朗和邓千秋才在邓艾旧将(曾随邓艾一同灭蜀)时任魏兴太守段灼的上书申冤下,得以恢复名节。
邓朗先被任命为郞中,后又迁为定陵令,直至新都太守。谁知,在还未赴任新都太守之时,却因襄阳失火,邓朗与母亲、妻子及两个侄儿均被大火烧死。所幸,长子邓韬、次子邓行幸免于难。此后,史料中再也难见邓艾后人的踪迹了。
邓千秋则被光禄大夫王戎(字浚冲,竹林七贤之一)征为掾吏,也有了不错的仕途,但史料未见其子辈记载。
其实,纵观历史人物,从迅速登顶人生巅峰,又迅速坠入人生深渊的事例,并不鲜见。例如:文种、白起、韩信、李自成、吴三桂等。难怪,马云曾也曾对人言:“我现在有多成功,也就有多危险。”
所以说,人越是在辉煌之时,则越是要守住初心,越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越是要回馈社会……否则,迎接自己的可能就是短暂辉煌下的危险深渊了。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