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千年来,“中原”一直被视为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这里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自古也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因此,虽然中国地域广阔,但是真正的核心疆域却是中原地区,想要问鼎天下,必然要逐鹿中原,所以某种意义而言,“中原”也能够泛指中国。那么,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到底都包括哪些地方呢?
西汉时期中原地图
其实,在“中原”一词最新出现的时候,它所指的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指“原野”之意,这个词先后概念发生过巨大转变。比如《诗经》中的:“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这两句诗中里所说的“中原”这个词语,其实都有指天下至中的原野之意,而非中原地域的概念。
春秋时期,在《左传》、《国语》等史书中,“中原”开始被赋予了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发展至汉代以及往后的历朝历代,都用“中原”一词指的就是中原地区。比如在《魏书》中出现了“中原丧乱”、“定中原”等诸多说法。
后来,每一个朝代,开始将中原看成一个特指定的地区来看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宋代也出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的诗句。由此可见,各个王朝都沿用了中原的地理概念,并且对于中原地区有着浓厚情结。只是古代人眼中的中原地区,到底指哪些地方呢?
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一书中,对于中原一词,做出了如下解释:狭义的中原,其实是指现如今的河南一带,而广义上的中原,则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如若只是给出这样的解释,想必很多读者还是无法明确“中原”具体是指哪些地方?其实从古至今,中原所包含的地区也发生过变化。
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中原的概念,却提出了一个“天下中心”的说法,这个中心就是指河南洛阳和山东定陶,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也泛指洛阳到定陶一带。
后来,根据《尚书·禹贡》记载,汉族先民将居住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就出现了“九州”的概念,九州之一的古豫州就被用来代指中原,由于古豫州包括河南全省和湖北省北部,所以,中原的地域概念又发生了变化。
随着汉族先民的活动地区不断的扩大,中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原来的河南、湖北北部逐渐扩大至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这其中就包括河南省、山东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还有陕西省东部这些区域。据统计,中国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都在中原建都、或者迁都,中原地区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成为了帝王问鼎天下的重要疆域。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