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7|回复: 0

这个经济大省,才不是高等教育洼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8 1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大省广东,是中国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图虫创意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广东是一个既有钱又人多的南方大省。
数月前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以总人口 1.26 亿领跑全国。当不少城市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在人才争夺战中分一杯羹,广东已经气定神闲地完成了十年来的人口 KPI。
如果再细看这份人口报告,你会发现广东人其实都很年轻:15~59 岁人口数量占比达 68.8%,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还打造了一个几乎独一无二的人口结构。
但是," 七人普 " 的数据还显示,广东每 10 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数为 15699 人,位居全国第 14 位,不仅远低于北上江浙,甚至比陕西、宁夏等西部省区还要少。



" 七人普 " 的数据显示,北京超 4 成上过大学,广东却不到 2 成。/ 视觉中国
说起高考难度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坐拥着两座一线城市的广东,往往成了一个被吐槽的软肋。
" 为什么广东 GDP 那么高,好大学却那么少?"
广东有哪些出名的大学?如果随便问一个刚考完高考的广东考生,绝大多数同学给的答案,无非都是那几所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知名学府。
在 2017 年公布的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中,经济大省广东,却只有 5 所 " 双一流 " 高校,与北京、上海相差明显。
根据去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广东省共有本科学校 67 所,占全省高等学校总数的 43.51% ——这一比率,刚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但这些本科学校在省内的分布,与经济体量却并不相符。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无疑是坐拥最多高教资源的地区。但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星的深圳,只有 5 所本科院校,显然与这座因改革开放而闻名的新城格格不入。
同样位于珠三角,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跨越式发展,然而这些城市的本科院校数量屈指可数,难以与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相匹配。
而跳出珠三角的光环,高校数量则更少——比如拥有 1500 万人口的潮汕地区,目前仅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韩山师范学院 3 所本科院校,高教资源还是以专科和职业教育为主。



区区一所汕大,已经满足不了渴望拥有更多好大学的潮汕地区。/ 视觉中国
甚至乎,有些地级市,还没有一所本科院校。
作为国家经济崛起的一方巨头,广东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总人口全国第一、高考人数全国第三,本地高校却无法服务经济发展,此番尴尬的场景谁都觉得难以相信:" 为什么广东 GDP 那么高,好大学却那么少?"
" 造校热 "
破解高教资源和经济水平之间不平衡的短板,早已箭在弦上。
今年 6 月,不少广州航海学院的同学,发现自家校门口挂上了 " 广州交通大学(筹)" 的牌子。这所早在 2018 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的交通综合性高校,名字一经公布,便引发了热议。
这所新型的交通大学由广州航海学院联同其余五所高职院校合并而成,未来将直接服务于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和 " 一带一路 " 等国家战略层面输送专业人才。
建高校的火热程度不仅仅是广州。早在 2019 年 7 月,校址位于中山翠亨新区的中山科技大学已成立筹建办,并面向全球招聘校长,致力打造成一所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兼顾文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珠江口东岸的深圳,2017 年秋天正式开学的深圳技术大学今年夏天迎来了首届毕业生。这所年轻的高校,代表的是深圳着力打造的 " 应用型大学 " 建校重点之一。在未来,投资 27.9 亿元的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和 17.5 亿元的深圳音乐学院,以及即将有建设计划的深圳师范大学,都将在这片新城落地生根。
就连曾经的高等教育盲区,也搭上了高教资源建设的快车。阳江、揭阳、汕尾,这些之前本科院校数量为零的地级市,也借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开始用真金白银大力发展高教资源。



滨海之城汕尾,也即将实现本科院校零的突破。/ 视觉中国
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而言,高校建设是一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事,经济投入自然是重中之重。既然是经济水平的领头羊,广东就决心砸重金来回应发展更好的高等教育的呼声。
据统计,广东省全省 2020 年的教育经费总投入是 5386.96 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 10.16%。其中,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就达到 1104.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4%。
用全省教育经费的五分之一来打造更好的大学,广东无疑在是拼尽全力,建立高等教育的大厦。
合作办学,高校分校拥抱大湾区
去年高考,哈工大成为了无数考生和教育界人士关注的对象。
其原因在于,哈工大设在深圳的分校,分数线在多地超越了位于哈尔滨的校本部。
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出现校本部录取分数落后于分校的现象——要知道,2002 年哈工大在深圳成立的分校区,2014 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
和哈工大同期进入深圳的,还有清华和北大。这三所中国最出名的高校,先后在深圳建起了研究生院。三所北方高校在西丽湖畔,共享图书馆、食堂和球场等公共设施,让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为之称奇。



在清华的草坪看书,再去北大的湖边闲聊,然后去哈工大摘荔枝,这样的场景,在西丽大学城里就能成真。/ 视觉中国
名校异地办校,已经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它们犹如一股崭新的力量,不仅让莘莘学子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也让广东的高等教育水平拔高了一个层次。
尝到了南下办学的甜头,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看准了广东的这片热土。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相继在广东找到了落脚点,培养新一代的研究型人才。
目前参与广东 " 造校热 " 的高校里,香港高校无疑是这其中的重要力量。
在广州南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新校舍已经顺利封顶,明年就能开学;而在东莞松山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新校址也已顺利奠基,和同期动工的大湾区大学一起成为东莞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
如果加上已经进入内地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八大高校已经有 6 所确定进入内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建设。



以港中深为代表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一众高校,是中国高校界的新生力量。/ 视觉中国
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是广东特有的模式。" 香港高校,正在搬家式进驻广东 ",成为了香港和内地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缩影。
广东,才不是高等教育的洼地
有人说,目前广东各地的 " 造校热 ",是广东高等教育的 " 二次创业 "。
事实上,广东并非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洼地——至少在民国时期,广东的高校可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佼佼者。
辛亥革命后期,作为新思想策源地之一的广东,便兴起了一股办学热潮。这些高等学堂中,既有专注于医学、法学、铁路、美术的私立高校,也有综合性发展的有教会背景的高等学校,当然也有一批官办的高等学府。



中国最早开办现代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就在广州。/ 图虫创意
1928 年至 1937 年,广东的高等教育事业一片繁荣,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光华医学院等高校,已是全国知名。中山大学的一些教学资源甚至能比肩北京大学。
据民国时期的《二十三年度全国高等教育统计》记载,广东的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河北,在各省中位居第二。
即便是在国家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广东的高等教育事业并没有向外敌屈服。大学校址辗转山区之间,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当时的大学师生们仍然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收集了大量的人文、自然资料。这些珍贵的科研资料,成为了日后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过程中,广东高校的多个学科被划分至全国的多所高校,部分优势学科的实力被削弱。而一些综合性大学,也被分拆成多所全新的专业性更强的高校。
广东人就这样和让高等教育事业沉沦了吗?非也。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腾飞之地,教育事业也重新开始腾飞。
在发展的浪潮之下,广东开始逐步转变原有的高校建设思路,地方经济与教育之间达成" 经济推动教育,教育促进经济 "的良性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主流。
据统计,从 1981 年至 1993 年,广东省相继成立了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佛山大学、韶关大学、嘉应大学、西江大学、孙文学院、东莞理工大学、惠州大学等 11 所大学。
这些在荒芜田地中拔地而起的高等院校,成为了如今广东高校格局的中流砥柱。
这还只是先行先试的第一步。1999 年,应教育部要求,广东开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地开始探索建设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
这些大学园区,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学城。五湖四海的年轻一代,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回忆,也在这里实现了他们的人生理想。



大学城,是无数年轻人梦想起飞的地方。/ 视觉中国
广东高校办学空间的扩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招生人数的扩增。据统计,从 1998 年至 2015 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8.1% 增长到 33%,一本院校录取率超过 10%。
广东人用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将曾经的高教洼地变成了一片热土。
来了就是广东人
我们都说 " 人才是第一要义 "。留住人才,就是这些年轻高校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源。
去年 12 月,两则与高校招聘有关的新闻突然爆红。" 最高 70 万!深圳大学高薪招 150 名教师 "" 最高 100W+ 诚聘优秀博士后!华南农业大学等你 ", 薪酬待遇 " 一浪高过一浪 ",引发了无数网友的 " 羡慕嫉妒恨 "。



砸真金白银留人才的条件,网友看着看着都酸了。
留住人才,一份有吸引力的薪酬,比情感留人和事业留人更为重要。
2018 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显示,83% 的大学教师对工资收入不满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高校提供的钱太少了。
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走向。这对求贤若渴的广东高校而言,更是如此。
今年 3 月,广东省内的高校陆续公布年度经费预算,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的经费均超过了 20 亿元,而广州大学的 40.74 亿元经费甚至比一些部属高校还要高。
与此同时,一些部属高校的经费投入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天津大学今年收入总预算比去年减少 11.56 亿元,下降幅度最高。
论资历,尽管广东的高校无法和很多 " 双一流 " 大学平起平坐。但在科研能力上,它们比很多老牌名校厉害得多。
比如被誉为 " 中国最有钱大学 " 的深圳大学近日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该校的预算经费为 75.3275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24%。
这所校龄仅 37 岁的年轻大学,2020 年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 252 件,仅次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取代清华大学成为中国在专利申请领域最硬核的高校。
能做到在世界顶尖水平立足,背后自然是靠经济实力支撑。
毕竟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如果高校不愿意给、给不起,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何谈起?
而正是有了强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能巩固基底。
经济优势带动了教育优势,教育优势反过来辅助经济发展,40 年前富有远见的决策,在今天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论。



好的经济基础,自然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图虫创意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19 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年度的应届毕业生中,就业满意度高达 93.48%,对母校的满意度也高达 95.75%。与此同时,85.71% 的用人单位对从广东高校走出来的青年才俊感到满意。
留得住尖端人才,自然也能留得住更多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钟情来到广东大展拳脚。据统计,北京大学 2019 届的本科生中,南下广东的就超过 1/4。
" 来了就是广东人 ",当然不是一句客套的浮于表面的话。毕竟这里发达的城市经济,遍地都是的就业机会,加上不俗的待遇和宽松的落户政策,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无论是 " 造校热 " 还是留住人才,归根到底的,不仅仅是经济和教育的相辅相成,更是广东给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清晰目标。
今年 4 月发布的广东省 " 十四五 "《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广东高等教育的下一个任务,就是 " 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不仅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还要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水平,建设更有广东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
这是广东的目标,也是广东的决心。



来了,就是广东人。/ 图虫创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6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