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本身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何况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针对常见的中暑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和北京卫生健康委此前发布提示: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中暑的预防和急救要科学;错误急救不仅适得其反,还会带来其他危害。
中暑之后,降温、补水、就医莫迟延
人为什么会中暑呢?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武冬介绍说,当体温升高时,皮肤会出汗蒸发散热;而在高温、高湿和强热辐射的环境下,体内积存的热量骤增,出汗散热的功能失灵,体温持续升高,导致人体重要脏器细胞被“烧坏”,这就是中暑了。
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以下 3种: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多汗、乏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这个时候立马补救还来得及,应该及时到阴凉处休息,大多可逐渐缓解。
轻度中暑
除恶心呕吐外,还伴有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动作不协调等,经休息、饮水后不容易缓解,立刻就医、及时处置也可以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异常,表现为高热、昏迷,甚至抽搐、猝死。此时就到了中暑死亡高风险阶段,不应自行处理,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暑急救有 3个环节:
降温
一旦发现中暑先兆者,应搀扶其至阴凉通风处,保持平卧位,松解衣领并扇风,促进其散热降温。
迅速降温决定患者的预后。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如果患者没有虚脱,可以把除头之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尽可能地浸入冷水中,并且不停地搅动水,以保持皮肤表面有冷水,在头顶部周围放置用湿毛巾包裹的冰块。
如果患者出现虚脱,则要采用蒸发散热降温,也就是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或用电风扇或空气调节器。
补水
让患者小口饮用淡盐水或含盐饮料,补充流失的体液。
就医
如果采取以上措施,中暑者仍无好转,甚至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表现,那么不要再强行喂水,避免呛咳,而应立刻拨打“120”,将其送至医院救治。等待救援期间,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错误急救,不仅适得其反,还有其他危害
然而在中暑后的自行急救环节,很多人会存在错误操作。
1、掐人中无济于事
有的人看到别人中暑晕厥时会直接上去掐人中。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翁胤仑指出,中暑掐人中无济于事。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严重失调,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脱离热源。掐人中仅仅能起到刺激疼痛的作用,与掐大腿无异,不能用来急救。尤其对于昏迷的病人,掐人中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疼痛刺激引起误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潜在风险。
2、猛喝凉水当心“水中毒”
中暑后需要合理补水,但不建议大量喝凉水。因为大量出汗会伴有电解质的流失,如果此时只是大量喝凉水,会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就是俗称的“水中毒”,严重时可能引起脑水肿昏迷。此时喝水要少量、多次,分口喝,适当加些盐会有更好的效果。
3、藿香正气水可能加重脱水
人们往往认为藿香正气水是治疗中暑的“神药”。但翁胤仑却不推荐人们在中暑后使用藿香正气水。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藿香正气水主要用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也就是热伤风;而中暑并不在藿香正气水的适应证当中。其次,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为40%~50%,服用后可能引起严重的脱水,中暑损伤会更严重。
4、吃退烧药适得其反
还有人觉得中暑就是热的,服用退烧药就好了。翁胤仑表示,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的热量在体内积聚,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而退烧药主要通过身体发汗来达到降温目的,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因此,中暑后首选物理降温。
预防中暑,防暑、防晒、充分补水
平时如何预防中暑呢?武冬表示,记住8个字—— 防暑、防晒、充分补水。
准备白开水和含盐电解质饮料夏季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工作,除了白开水外,还可选择一些含盐饮料,也就是含氯化钠的电解质饮料。购买时注意配料表,避免饮用高糖分饮料,避免丢失更多体液。切勿饮用冰镇饮品,以免发生胃痉挛。
外出防晒,中午不出门非必要时不要在上午10点之后、下午4点之前在高温暴晒下长时间行走或强体力劳动。如果必须外出,应采取防晒措施,如穿着防晒衣物,戴凉帽、太阳镜,打遮阳伞,涂抹防晒品等。一旦出现头晕等不适,要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室内降温室内温度超过28℃,应打开风扇或空调。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