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日前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三卷)》。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版权贸易总数从2016年的3808项增长到2020年的10729项,经历了迅猛上升到井喷时期再到逐渐稳定的过程,出版合作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该报告采用国别报告结合案例的形式,主要涉及中东欧、阿拉伯、非洲东部、南美洲、南亚以及周边地区等1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较为全面反映了相关区域出版业的整体概貌,展现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在协助各国人民共同抗疫、加强舆论引导和话语体系构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版权贸易总量为10729项,其中输出9118项、引进1611项,与2019年相比分别减少553项、311项和242项。版权输出引进数量均出现一定程度回落,究其原因,一方面,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合作沟通不畅造成版权贸易协议签订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由于政策引导,走出去主要出版单位摒弃早期盲目追求版权贸易数量的方式,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合作项目的落地效果上。
该报告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以丝路书香工程为例,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政府资助重点从大力扶持规模发展到逐步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方面得到不断优化提升:一是图书题材结构不断优化,主题出版类图书增加;二是图书质量不断优化,出版单位全面提高输出图书的质量和落地效果;三是国内外出版单位结构不断优化,国际一流、地区知名出版机构逐渐增多;四是地区、语种布局不断优化,基本覆盖主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同时由最初的广撒网、散点式,到规划性、长期性布局,点面结合。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撰写的《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0版)》同步发布。
14日在京举行的报告出版座谈会上,专家表示,在政策持续引导下,我国出版机构对外合作进一步致力于双向交流互动,与多国开展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等项目,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共产党。我国出版业应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同时,应抓住数字出版进程加速的时机,增强技术赋能,抢占市场先机,在融合出版中实现内容高效率传播。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主力军,作为联通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桥梁、纽带之一,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又该如何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要做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出版社需要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与输出国家出版机构、翻译机构、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实现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出版社甚至可以约请输出国家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为作者,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来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一带一路”。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外国人眼中的陕西”系列图书第一辑:《长安向西,罗马向东》《我们彼此还不太懂》《丝路好时光——哈萨克斯坦女博士的中国情缘》等3部图书的作者就是分别来自英国的爱德华·伯曼、日本的岛津训一、哈萨克斯坦的索菲娅·乌舒罗娃。他们用母语写下数十万字,以中、英、日、俄四国文字出版,以外国人的视角向世人介绍丝路文化之博大,讲述当代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与情感。此系列图书一经出版,反响良好,受到了外宣部门的高度肯定。
为贴近国外读者的文化、阅读需求,出版社还可直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编辑部或翻译部,与当地汉学机构、研究机构合作,出版翻译优秀图书。同时,出版社可借助自身优势,与沿线国家开展各类交流合作,尤其是专业类出版社。如,美术类出版社可与沿线国家的艺术机构合作,将国内优秀的艺术品拿到国外展览、拍卖;科技类出版社可将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在沿线国家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医学类出版社可联合中医药企业,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中医药合作示范基地,推广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
除了做好版权输出外,策划出版一批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物也是出版业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大部分“一带一路”出版物大而全,细分类选题却明显不够。比如,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土人情、投资政策的出版物虽然不少,但是专门介绍沿线国家服饰文化、艺术品需求、基础设施情况的出版物却较少,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实用性。
从专注于宏观选题转向宏观选题、微观选题并重,应该是以后出版社策划“一带一路”选题的趋势之一。除了继续挖掘大而全的选题外,打造细又精的出版物也应该是一个重点。这类出版物的突出特点是:受众更精确、实用性更高、可读性更强,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实用的服务。就拿上面提到的服饰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纺织产业也加快了在沿线国家的布局,特别是福建、广东、浙江等服装出口大省积极主动融入丝路纺织服装经济带。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服装企业、投资企业迫切想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规模、流行美学、服饰文化、消费偏好、劳动力成本、税收政策等。出版社可以策划诸如沿线国家服饰文化、审美特征、劳动力情况、生产成本的选题,专门服务于有出口需求的服装企业、有投资需求的投资企业、有研究意向的研究机构或高校。
利用书展平台。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书展不下几十个,各类图书馆、实体书店都集中前往订货。对于一些大部头的“一带一路”出版物来说,书展是很好的展示平台、销售平台,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如,在陕西丝路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三秦出版社的“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共10册)就被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采购。此外,出版社还可与图书电商在线上举办“一带一路”专题图书展。
搞好社群营销。有些“一带一路”出版物属于较为专业的图书,读者高端、理性、小众、需求特殊。这时,细分市场、精确定位读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的论坛、QQ群,到如今的微博、微信群、贴吧等,都是此类图书营销推广的重要阵地。出版社可与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论坛、贴吧、公众号合作,通过定期发送相关内容,组织读书会等,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开设微群,邀请专家在群里讲课,为群友解疑答惑。这些微群既起到了新书发布的作用,也是图书的增值服务。
以新的作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出版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把牢正确方向,吃透政策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总结经验,注重深化拓展,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创新合作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提供持久动力。谈及今后的工作,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认为,一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后果,积极持续推进出版业发展。二要继续加快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开拓多业态服务的新局面。三要持续创新“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形式和与其他国家合作出版的方式。四要在出版合作的主题、内容上重点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五要搭建好出版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发展国内交流平台、交流渠道和对外合作项目,切实做好走出去的基础工作。六要善于借助整体发展的力量,充分提高出版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作用,同时扩展出版业在走出去方面的影响力。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商协会执委会委员李朋义则提出,要持续创新“一带一路”合作出版的内容、产品形态、合作方式、合作渠道、合作路径、人才培养机制等,确保内容质量更高、市场覆盖面更广,同时积极搭建跨境平台,扩大市场空间。
“共建资源、培养人才、建立渠道,通过走出去交流,达到交流互鉴共赢。”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看来,“一带一路”出版合作要建立长效机制,进行商业运作。他表示,要搭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平台,这是加强合作并且能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