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银川1月27日电(记者马俊)大年初四,随着小镇上的鞭炮声越来越稀少,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我也要加入返城的大军,真的是又要走了。与其他千万个慈爱的母亲一样,虽然没有很多话语,母亲默默地帮我收拾着要带的东西,传统的春节也在母亲的收拾中渐渐拉开了结束的大幕。
一会儿工夫,母亲已经收拾出一堆家乡的土特产,朝我的行李箱使劲塞。“妈,别再往里塞了,你看,把箱子都快撑破了。”我说。
听见我有点“不耐烦”,母亲并没有生气,而是和声细语地说:“家里也没什么好拿的,把这些煎饼、山楂、花生、野蘑菇、咸菜带上吧,也给你的同事、朋友们尝一尝。”
母亲是山东沂蒙山地区的一位并不识字的农妇,可是嘴边却时常挂着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
装满了东西,母亲心满意足了,随即来了一番“唠叨”:出门在外,一定要少喝酒,喝醉了不像在家里有人给你端热茶喝;晚上不要睡太晚,不要抽烟,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有空了,给家里来个电话……你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在家每天都牵挂着。
在中国人口大流动的今天,对很多人来说,春节的短暂团圆之后,也许就是一年的离别,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模式。车子即将发动了,母亲站在家门口,长舒了一口气,“到了打个电话,下了飞机,就给我们打个电话,别忘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许久萦绕在很多返城人的心头,既是一种思念,也是一丝乡愁。(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