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吴小军 王茜 胡浩 吕诺)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三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最短的时间编织了世界最大全民医保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从6年前的3亿人到如今的13亿人,8.32亿农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说:“中国现在的医疗参保人数,已经达到总人口的95%,这是一个大的飞跃,也是一个大的亮点。虽然世界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在变革,但是中国医改的步伐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
2月21日上午,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新住院部大楼。43岁的桑成生正用医院新购置的仪器做血液透析。
桑成生是湟中县农民,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爱人外出打工的收入以及低保补助。自2006年患上肾病,血透一度是压在他头上的“大山”。刚开始每次费用是480元,自己出45%;现在,新医改让每次透析费用降低到240元,报销比例也提高到70%。再加上大病救治补助,去年6.3万多元的透析费和其他治疗费用,他只出了约1万元,报销比例近85%。
曾经借钱救命的桑成生说:“要不是新医改,我的命也许早没了,更别说住上新房了。”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明确医改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4月7日,国务院公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医改五项重点任务。
随后,新医改在中国迅速铺开。如今,面向近9亿农村人口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全家一起加入。
2月初的吉林,天寒地冻。黄显利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四平市小四平镇卫生院输液。53岁的黄显利去年得了颈椎病和高血压,看病吃药花了两千多元。“我一分钱都没报成。”黄显利有些懊悔,“因为我没参加新农合。”
去年底,黄显利主动申请参合,连老伴儿和儿媳的都交了:“我们将来岁数大了身体会越来越不好,媳妇正准备要孩子,参合后就都有保证了……”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新医改以来,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覆盖率超过95%;其中新农合参保农民超过8.32亿人,覆盖率超过97%,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不到50%提高到70%左右。
2009年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国31个省份均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基层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30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同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2007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医疗机构资源匮乏、技术薄弱、设备陈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曾益新认为,中央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指向了医疗体系最短板块,概括了中国医改的最核心内容。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新医改稳步推进,基层看病负担开始减轻,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两降一升”势头。
目前,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比2005年增长18.7%,基层卫生服务诊疗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45.7%。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规划启动实施。
2011年1至9月,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加3.1亿人次,增幅为13.2%。对此,曾益新表示,新医改增加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中小医院就医人数,为医务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多机会。
“如果问老百姓最关注什么,医疗保障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说,医疗救助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而三年医改则是从制度上来解决医疗保障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应急的措施。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医改过程牵涉很多方面的利益。在处理这种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未来,中国将以建设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