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的,世界的。张艺谋的电影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文化。含蓄、内敛、包容的内陆文化让极度扩张的海洋文化为之一动。东方文化的厚重与悠远开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文化伴随着商业比肩而来。欧美、日本、韩国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均是建立于文化与思想的认同,在每一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藏匿着整个国家的精神特征和文化特性。品牌,作为一种商业与文化结合的产物,让全球民众实现了部分观念的整合化。
1)品牌,带着国度文化的商业艺术
品牌,带着商业的思考和哲学赋予产品,成为产品对外的旗号。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企业品牌设计都蕴含着国家文化底蕴。文化让国界消失,这是国际间不同国度的品牌可以相互移植的根本所在。文化与情感引起共鸣,进而形成购买行为是商业中的人文现象。品牌是由商业文化艺术凝聚而来,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可以变成世界工厂,而品牌文化和内涵的根源却来自于国度。
百事可乐是美国自由文化的典型代表。自1998年的广告宣传词“新一代的选择”“渴望无限”到1999年百事的“渴望无限,快乐的可乐”再到2004年的“突破渴望,敢于第一”,都在将美国文化中的街头狂热转化成国内可以接受的激情进行消费行为的引导;百事可乐启用年轻偶像明星创作@@@@@@@@的广告也在渗透着美国偶像文化的因子。而同是餐饮行业的瑞士品牌雀巢咖啡一句“味道好极了”,就淡淡的道出这个过渡的闲适与风趣;在电视屏幕上慢慢勾勒而出的咖啡杯都似在安静的瑞士品着浓浓的咖啡,淡淡的浪漫漫延而来。一个是美国的自由,一个是瑞士的安静,都融进了品牌与产品。
2)国度文化下品牌的转望:中国市场
同是人类的文明,文化自然可以跨越国度实现心灵的振颤。然而企业若要真正的融入品牌战略规划与设计于当地市场,就要真正的理解当地的文化,实现文化的共融。商业与学者无关。西方学者可能会通读中国古典文学,但是并不肯定会理解东北土炕上的农家恩怨。商业,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消费者的认同和理解。
在国内市场,当经济的繁荣激活了中国渊远文化和民族的思考时,国外品牌也开始加快了本土化的步伐。国外品牌在适应中国节日进行热闹的商业宣传,在节日的宣传与祝福中极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比中国更中国,比东方更东方,成为了在中国市场开疆扩土的策略和方式。麦当劳从初期本土化的半遮半掩,到正式公布本土化策略,再到粥品、鸡蛋卷等中国特色食品的出现,见证了国际品牌设计公司融入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
国内品牌文化,并非是国际企业的全部移植。将李子嫁接在野杉树上需要一个细胞融合的过程,融合健康之后才能实现树木的稳定增长,最后开花结果。当国际品牌屡次出现质量问题,国内的企业迅速崛起,东方文化开始滋养中国商业,文化的共鸣开始震撼于心灵,国际品牌怎能固守“洋姿态”而安然不动?
3)国之品牌的文化张扬
回首国内商业,企业整体已经度过了难产期,开始学会猎食。文化的张扬成为了主要的工具。纵观国内企业现状,虽然处于品牌建设的朦胧阶段,但都在通过文化的塑造寻求清晰的发展路径。孔子文化的兴起,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孙子兵法》在商战的应用,汉学固执的追求,都是国内历史文化开始在商业经营中初露头角。
在文化积淀最为浓厚的白酒行业,大众“福”文化一再被挖掘(金六福酒);历史的厚重开始在展现(国窖1573);国之文化的中庸糊涂文化也被挖掘出来(小糊涂仙酒)……文化在其他行业也开始快速渗透。在服装行业中利郎男装的“简约而不简单”闪烁着中国的智慧与光芒;家电行业中品牌的追求者海尔“真诚到永远”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在中国未能知名的中小企业品牌也在蹒跚着品牌文化之路。
而中国的文化并未能向世界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博大宽厚的智慧与文化并没有被世界所认知。在国际商战中,中国的产品形象还处于是中等质量,低等价格的认知阶段。中国商业文化并未能够真正的融入世界。美御品牌设计全球的中国文化共鸣,还需中国企业的一再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