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发言人是高危岗位”,这样的论调令人生疑:难道央企新闻发言人和矿工一样,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央企发言人也算高危岗位,那么中国还有安全的岗位吗? 称央企新闻发言人是高危岗位,据说理由有这么两点:第一,央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了近一个世纪,但是目前社会对央企的关注度很高;第二,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差距,有时可能会被断章取义。这里,第一点强调历史的客观原因;第二点强调个人素质。其实,这两个都不是“重点”,最“重点”的潜台词则是“被断章取义”。究竟有多少央企新闻发言人的话是被公众故意“断章取义”的?
我们没有忘记去年7月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遭遇,他一定会感叹自己所处的是高危岗位。但显然,这种“高危”与真正冒生命危险的行业还是相去甚远。
有一种矫情叫“诈称高危岗位”,那些真正的高危岗位,恐怕都无法在公众面前说得那么轻松,他们整天与死神打交通,一不留神,就弄丢了生命。是不是“高危岗位”,公众难道不清楚吗?
其实,对于央企新闻发言人的个人素质怎样,倒在其次,关键还在是否实事求是地说话,是不是诚恳地面对公众,如果老是打官腔,遮遮掩掩,这样的新闻发言人,哪怕是个人素质特棒,也是不受公众欢迎的。
如果一定要说央企新闻发言人是“高危岗位”,那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一些央企们死抱着垄断不放,如果打破了垄断,央企新闻发言人还有“高危岗位”之“忧”吗?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