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背景资料:绿色经济及其发展模式
新华社记者王龙琴
绿色经济是本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对绿色经济的通俗定义,绿色经济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类福祉、使最广大人群充分享有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又能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不良影响的经济模式。
“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也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利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最终消除贫困。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数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使得很多新兴经济体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也短视地认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事实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失败模式。
目前,工业化国家已经消耗了大量资源,剩下的发展资源和空间有限。同时,越来越频发的气候变化和社会灾害等也都表明,原来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唯一的办法是在全球走绿色经济道路。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
近年来,许多国家注重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少国家在应对政策上都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实施所谓“绿色新政”,并以此来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
但是,发展绿色经济是艰巨而复杂的长期过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囿于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局限,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因此,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趋利避害,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不应把发达国家实施的目标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不应以所谓绿色标准作为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先决条件,或借此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