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绿色公民行动一带一路“绿色地球”公益活动暨项目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女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先生出席本次活动并作重要讲话,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及多家协会、商会秘书长、企业家及新闻媒体代表约200余人。
张永利副局长在发布会上致辞,他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生态要先行。从国际上看,“一带一路”所涉及的60多个国家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方,都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从国内看,“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所涉及的7个省(区),是我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5.39%。因此,必须加强荒漠化防治与合作,努力改善并着力保护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林草植被,为这些区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
他指出:中国绿化基金会作为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是募集社会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渠道。中国绿化基金会一定要牢记使命、抓住机遇,切实发挥桥梁纽带和宣传发动作用,广泛募集社会资金,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要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广泛动员社会大众争当绿色公民,持续提高绿色公民行动的影响力,把这一公益品牌不断做大做强,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建好用好这一公募平台,吸引更多资金、动员更多民众,把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发布会现场,联合国沙漠公约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女士更是全面肯定了中国林业建设的成果。她指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工作和成就,在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认为目前,中国的荒漠生态系统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肯定了多年来,绿色公民行动项目做出的成绩。他指出:荒漠化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领域,整个生态系统里荒漠化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一带一路从中国的西部向中亚地区延伸,本身就是重要领域需要加强全方位的合作,环境署重视与中国在环境保护机构特别是民间机构的合作。
自2006年以来,绿色公民行动这项公益活动开展自启动以来,广泛募集社会资金,造林超过300万株,惠及约5000户家庭,宣传覆盖上亿人次,先后在新疆、陕西、广东、山东、湖北、四川、贵州、内蒙等十几个省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植树活动。共治理沙化土地面积67545亩,为2200余户贫困家庭治理了荒漠化草场,实现了荒漠化治理,与脱贫致富双赢。
在这次活动上,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地球”公益项目,北京睿富会控股有限公司捐资,启动实施“绿色地球”海南黄花梨园林示范项目、“绿色地球”胡杨林种植保护基地示范项目、“绿色地球”沙漠绿洲生态果园示范项目,用实际行动传播“保护地球,恢复土地,人人参与”的理念,携手保护绿色地球,共建美丽中国。
除了沙漠化这议题引起重视外,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品质,突出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公众绿色交通文化培育,加快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据中国交通新闻网6月13日消息,《规划》明确了6方面17项主要任务,要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制度建设,拓展资金来源,加强科技创新,培育绿色文化,强化合作机制,全力保障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到2020年,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保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各项污染防治行动要求得到全面落实,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水平全面提升;行业节能环保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监管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水平,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深化节能降碳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加强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已建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行业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污染事故应急能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健全绿色交通制度和标准体系,强化行业节能环保管理,加强节能环保统计监测。
在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方面,《规划》提出支撑京津冀一体化绿色交通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构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管理体系。
生态,交通绿色行动,包括金融业也开始实行绿色经济。6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昨天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披露,截至去年年末,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余额766亿元,同比增长45%,他们对项目环评实施一票否决制。
倡导信贷资金向环保领域倾斜的绿色信贷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潮流。但绿色信贷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因为环保领域项目通常资金占用大、而且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一般难以获得商业性资金。毕竟,商业银行也不是做慈善的。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冯春平透露,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正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通过节能环保贷款、转型升级贷款、转贷配套人民币资金贷款等多项业务,为大量环保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支持。
冯春平:“如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支持的埃塞俄比亚阿达马风电项目,是第一个采用中国资金、技术、标准、设备、设计、施工、咨询和运营管理服务整体出口的风电总承包项目,不仅助推了中国绿色企业全链条“走出去”,也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利用清洁能源的能力,帮助其发展了低碳产业,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个项目只是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支持的众多环保项目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进出口银行节能环保项目与服务贷款余额766亿元,较年初增加237亿元,同比增长45%,高出同期全部贷款余额增速24个百分点。冯春平披露的另一组数据则说明了绿色信贷的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2015年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的项目合计减少标准煤使用量50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140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节水1328万吨。
冯春平透露,进出口银行一头支持绿色项目,一头限制“两高一剩”行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过剩产能的项目,贷款余额逐年下降。他说,对于贷款项目的环评,进出口银行实施一票否决制。
冯春平:“在贷款审查阶段,执行严格的评审标准,进出口银行实行的是环保一票否决机制,这一项如果不达标,这个项目一票否决,明确规定这个项目要符合我们国家和项目所在国的环保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中国进出口银行介绍的一些绿色信贷项目格外引人关注,除了前面提到的埃塞俄比亚阿达马风电项目,他们设立的区域合作基金也积极开展绿色业务。比如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中有超过55%投向了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领域,共减少波兰、捷克等被投资国近2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在泰国投资了利用农业废料、树皮及黑液等生物质材料发电项目,提高了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
这些项目的投资目的地无一例外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生态环境脆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国必须携手促进经济向着绿色发展转型,这其中当然少不了绿色金融杠杆的撬动。把绿色金融要素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投资中去,既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投资机构的长期利益所在。
关于这个话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做出了分析点评:
袁钢明:这是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进展。其实中国自己在经济转型或者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和新的成就,现在又把这件事情推广到中国以外的世界更大范围的领域中去,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特别是除了对中东国家、对欧洲国家还有对东盟国家,现在进一步推进到埃塞俄比亚的合作方面。这说明中国在政策和战略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而且选准了方向,不仅是像过去一样压缩、降低现代产业中的碳排放量,而且积极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或者低碳产业来抑制、控制传统产业的碳排放量。
这一次进出口银行参与进来,提出发展扩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因为发展绿色金融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说它缺乏商业运行盈利的条件,因为绿色金融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投入,而且盈利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方法也是一种挑战。进出口银行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政策银行,它也需要在商业运营中有一种条件支撑。现在商业进出口银行进来以后,说明我们在金融运行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创新。用商业金融的方式来支持绿色金融,除了有一些理念和政策支持之外,在运行方式上还要有一些创新,要更好的发展可循环、有效益、可支持、可持续的产业、技术来实现绿色金融的循环正常的发展。所以,进出口银行来支持绿色金融可以说是我们在对外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发展方面的一个新的进展、新的创新,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根据 央广网(北京)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