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悉尼9月23日电通讯: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眼中家乡的变化
新华社报道员匡林
尽管从事的行业各异,与中国接触的时间有长有短,但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华侨华人谈起各自家乡的变化都如数家珍,并深感兴奋与骄傲。
澳大利亚福建乡情联谊会会长林锦姗的祖籍是福建平潭,父亲对家乡感情深厚,总告诉她平潭是“中国的夏威夷”。15年前,林锦姗首次随父亲回平潭,所见的情形令她失望。从福州到平潭交通不方便,上平潭岛要等两小时一班的渡船。两年前,再次回到平潭的林锦姗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惊讶万分,用她的话说是“翻天覆地”。
林锦姗发现,平潭兴建了五星级酒店,现代都市建筑拔地而起,从福州到平潭交通也变得十分便利,有了新的大桥,以前需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回,现在只需一个多小时。短短几年,平潭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这种巨变让林锦姗十分震撼,同时也感到振奋和骄傲。
林锦姗祖辈从商,她本人也成功做了20多年国际贸易。她说,从与中国的商贸往来中,她深深感到人们商业素质的提高和意识的变化。10多年前,当她与中国生产商合作时,生产厂家往往不理解她为何对产品以及包装要求如此严格。有时她样品发过去,对方会以自己的好恶擅自加以改动。林锦姗不得不苦口婆心地解释东西方的审美观念不同,产品一定要按照要求生产。
现在她感觉与国内厂家打交道顺畅多了,产品会严格按照客户要求生产,经营做法符合国际商贸规则,让她很满意。林锦姗也多次参加广交会,她说最初去参加广交会无论场地、规模、分类都不能与现在的广交会相比。现在的广交会有厂家直接参展,她可以直接对厂家提出产品要求,直接下订单,很方便。
祖籍广东佛山的李桂平是澳大利亚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执行主席,也是澳捷威国际货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他从经商角度谈起对家乡变化的感受。李桂平说,他30年前开始与中国内地有经贸往来时,由于是做国际物流,经贸活动只能通过香港进行,那时中国内地的商家没有多少人能讲英文、看英文文件,发个传真也要先打电话,让对方把传真机打开,因为电话和传真用的是同一个号码。
而现在完全不同了,李桂平说,从澳大利亚回到中国的留学生多了,中国公司员工的专业素质也提高很快,能讲英文的员工很多,他可以直接与中国内地的商家做生意,现在做起事来非常顺畅舒心。李桂平说:“别的不说,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中国就占了6个,中国的发展变化如此迅猛,这在过去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悉尼地区宝活市副市长王国忠从政多年,他从多年与中国家乡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家乡政府官员的进步。王国忠祖籍宁波,当他刚开始与家乡政府官员打交道时,发现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不擅长与外界沟通。
当王国忠2003年去宁波访问时,感到家乡政府官员的素质和眼光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仅懂得如何让世界走进宁波、了解宁波,更有了主动走出去,宣传宁波、推动宁波与世界接轨的切实行动,这点让他感受很深。而如今的变化更是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访问过中国很多城市的王国忠说,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宁波,也同样发生在中国各级政府官员身上。
谈到家乡的变化,祖籍安徽、一直在澳大利亚从事弘扬中华文化事业的澳华文联主席余俊武把观察的角度放在了家乡的文化变化上。他说,1991年回到家乡时,家乡的文化变化才刚开始。而他1999年再次回到家乡时,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自不用说,而在搞好经济建设之后,家乡的民族文化开始复兴,人文气氛发生变化。
余俊武认为,家乡文化的回归是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作为一个海外中国文化的推广者,他看到海外的中华文化活动与中国蓬勃兴起的文化活动之间拉开了差距,从而感到担在肩上的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更重了。(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