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内罗毕9月26日电通讯:中国“养分”培育非洲人才
新华社记者韩冰 何险峰 王敏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中国古话用在中非关系上尤为合适。中非合作使非洲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而更重要的,是帮助非洲培育出发展最迫切需要的人才,这是不少非洲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中国为刚果(布)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软件’之一——人才,”刚果(布)高等教育部长安热·安托万·阿贝纳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介绍说,中国是刚果(布)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中刚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每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刚果(布)留学生从几年前的20多名增加到40多名。
据统计,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在2010-2011学年达5710个,提前两年完成了中方提出的5500人的目标。
阿贝纳感谢中国为刚果(布)年轻学子提供深造机会,“这些留学生将是未来建设刚果(布)的栋梁”。他说,中国还为该国唯一一所国立大学恩古瓦比大学修建现代化图书馆和综合教学楼,并赠送了很多教学设备,极大地促进了刚果(布)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们为中非合作感到自豪。无须讲什么大道理,和中国的合作使我们得到了实惠,国家切实得到发展,我们为中非合作感到自豪,”阿贝纳说。他认为,中国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为刚果(布)树立了榜样,中国人勤劳刻苦的精神尤其值得学习。“总统萨苏经常对我们这些政府官员说,‘哪怕天再晚,到中国朋友的工地上去看看,总有人在工作。’”
阿贝纳说,勤奋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一个秘诀,这对刚果(布)民众是很好的激励,这种积极的“文化转让”对于刚果(布)以及非洲发展影响深远。
作为非洲民众了解中国、培育非洲新型复合人才的创新窗口,31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已经在26个非洲国家(地区)开设。其中,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等5所孔子学院已将汉语教学纳入专业学位教育系统,另有12所孔子学院将汉语教学纳入所在大学学分教育体系。
“通过创办汉语教学,我们向世界表明,我们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不仅是西方,而且是东方,”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拉索阿米亚拉马纳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马达加斯加是最早在大学开办孔子学院、开始汉语教学的非洲国家之一。
“你知道,最近有个马达加斯加大学生非常有名,她17岁,代表马达加斯加第一次去参加‘汉语桥’比赛就夺得了一等奖。这也是非洲选手第一次取得这样好的名次。这个学生就是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拉索阿米亚拉马纳纳言语中带着几分自豪。
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由江西师范大学和塔那那利佛大学合办,创办于2008年11月。目前塔大孔子学院有汉语教师30余名,学生人数年均超过4000人。“孔子学院对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帮助。马达加斯加学生能够学习汉语,这对开阔学生眼界、培养人才、增强两国文化交流有很大帮助,”拉索阿米亚拉马纳纳说。
他希望,孔子学院在未来能够拓展到更多省份,特别是在东海岸和北海岸的省份,同时能够拓宽建立渠道,让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马达加斯加年轻人“反哺”当地汉语教学。
教育为发展提供基础,为增长提供动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6年来,中国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近4万名,向非洲国家提供2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非20对知名高校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框架下结为“一对一”合作关系。
今后3年,中国将实施“非洲人才计划”,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万,并为非洲国家援建文化和职业技术培训设施。(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