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墨尔本9月27日电专访:日新月异的家乡需要更多人性化管理——访澳大利亚代尔宾市前市长
新华社报道员王晓雨
“中国的城市建设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比起墨尔本不知要快多少倍。尽管出生在上海,但我已完全不认识路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代尔宾市前市长蒋天麟说起故乡感慨万千。
“有一次到中国时看见一个楼盘开工,刚建到一层楼,两周后我要离开时,那栋楼已经需要抬头仰望了。交通建设也快,地铁、高铁、公路、大桥都像神话般地一个个出现。”
近年来,蒋天麟每年访问中国。他说,故乡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老上海”外出也常迷路。有一次他带着一个以澳大利亚人为主的代表团到中国访问,访问结束时,团员们感慨:“早就听说中国好,没想到那么好!”作为出生在中国的澳籍华人,蒋天麟受到极大鼓舞,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激动。
蒋天麟1977年随父母离开上海去日本,后到澳大利亚学习工作,成为一名颇有建树的医生。2002年至今,蒋天麟一直连任维多利亚州代尔宾市议员,还曾在2005年至2006年担任该市市长。今年8月,他被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任命为华人咨询委员会委员。
作为曾经“服务大众的管理者”,蒋天麟在多次回乡访问过程中,看到中国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提高完善的空间,他认为“人性化”是一个切入点。蒋天麟说,在澳大利亚,旅游广告大多针对家庭,但中国的旅游广告如招商广告一样,只针对成年人,不去考虑巨大的儿童和家庭旅游市场。“中国有那么多名胜古迹,如能把游客整个家庭带过来,他们在中国的时间会多出一倍,中国旅游业会有大发展。”
蒋天麟还建议在修新建筑的时候多些人性化考虑。“对于许多漂亮的新建筑来说,设计和配套管理不够人性化,地铁、高铁、机场、大型会议中心等地方走道很长,升降电梯少,行李多和岁数大的人感到不方便。”
蒋天麟认为,现在中国的医疗体制还是以大医院为中心,病人拿着病历卡到处找医院、找医生。大医院运作费用巨大,病人来回折腾,劳累不堪却未必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澳大利亚,整个医疗体系以全科(家庭)医生为轴心。其实,90%以上的病情可由全科(家庭)医生解决。
“澳大利亚的家庭医生体制完全可借鉴。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目前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常见的‘富贵病’及慢性病在中国开始普遍发生。而在治疗这些慢性病方面,全科医生体系的效果更经济合理。全科医生体系提供的是一套长期的、连续性的人性化医疗服务,”蒋天麟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