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合肥10月18日电(记者蔡敏、朱青)已经65岁的徐玉平大妈为老伴细心地擦着双手,念念叨叨地说着女儿打电话时说的家常事,只有3米远的电视传来嘈杂的声音,但老伴的眼睛却始终呆滞地望向窗外。
5年前,退休和一种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同时进入到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徐玉平老两口的生活中。远在北京的女儿和女婿对这种需要朝夕看护的病症无能为力,只有比老伴还大一岁的徐玉平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每次带他出去散步,别人问起说是老年痴呆,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徐玉平说。今年9月以来,一批媒体联合发出了为老年痴呆症“正名”的呼吁,以消减社会歧视。
近日,中国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的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国内已有专业机构启动了申请更名工作。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精神健康第二位的疾病。有调查显示,25%的该症状患者会因羞耻感隐瞒病情,40%表示在生活中遭到排斥。像徐玉平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数以百万计,也许“正名”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上的困难,但在心灵上无疑是一种慰藉。
“不管改不改,我知道社会在关心这样的群体,而且在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是一份善意。”徐玉平老人说。
为“老年痴呆症”正名的呼吁也引发了中国公众的大讨论。在一些主流微博网站和门户网站上,不少网民表示支持改变“老年痴呆症”这一带有歧视性的称呼。
“这个名字确实不雅,老年人为社会奉献了自己多半辈子,老来得病却落得这种难听的名字,这是对老年人的极其不尊重,支持为“老年痴呆症”改名!”
一位叫“JaysonGao”的网民在微博上表示,网民“tracy_屏”说:“他们只是从老人变回了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与包容。”
为老年痴呆症更名的呼吁已引起中国公众消除歧视大讨论。
“改个名就能消除歧视?”网民“穿越时空”质疑说。
还有公众提出为“红斑狼疮”“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和“脑梗死”等病症更名。这3个沿用了几十年的病名难听,且有恐怖怪异之感,易使患者心理上产生阴影,不利于康复。
事实上,中国社会近年来为消除歧视性称呼的“更名”倡议日益增多,不断引发公众对“更名是否有作用”的争议。但由“更名”而显现出的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却受到人们一致赞同。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说,更改称呼不管有没有作用,都体现出中国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精神赡养”。当然,正式更名还需要权威部门来推动,并充分考虑相关行业专家的观点。
社会学家们还指出,人文关怀不能仅仅表现在更换一个名字或者空喊几句口号上,真正的关爱应该爱于心、践于行。为“老年痴呆症”更名,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