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1|回复: 0

中国新驱动 世界新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3 1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两会·国际特稿)中国新驱动 世界新机遇

“站在北京,或许可以更好地看世界,”一位海外媒体记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留言。中国两会,采访的外国记者超过千名,他们为何而来?

“改革”“调整”“转变”,在海外媒体关于两会财经热点的报道中,这类动态词汇频频出现。全世界都在琢磨,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这些新变化,对全球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扩内需——新的全球经济活力

“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对于中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华尔街日报》给出如下解读——中国政府决心将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

当前,一个全球共识是:发达市场高消费、新兴市场高出口,发达国家高负债、新兴国家高储备的旧有世界经济循环存在严重失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供”,外国“求”的模式难以为继。

两会传递出的政策信息预示着,中国将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开拓内需,在自身努力转变发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创生更多全球红利。

中国需求带动其他国家对华出口,出口拉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增长又使这些国家产生对中国产品新的需求,中国因而得益并促生更多对外需求……在国际投行高盛的分析中,世界经济有望形成一种基于“中国需求”的新循环。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中国具备的最有利条件是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而激活这个巨大市场的一把钥匙,正是两会热议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中国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测算,城镇人口每增加1000万,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而随之配套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将刺激内需的强力释放。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学者白乐明告诉记者,中国城镇化对全球是重要机遇。“城镇化会拉动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给外国高端技术类企业提供更多机会。随着更多农民进入城镇,中国的居民消费总量会逐渐提高,内需扩大,又会给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外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新型城镇化能够使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得到发展,居民收入增加。二、三线城市的竞争比一线城市要弱,更有利于泰国优势企业前往投资,比如食品、餐饮、水疗等,”泰国开泰研究中心学者帕提玛分析的中国机遇已经体现在微观层面。

“如果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能推进城镇化,中国消费能力增长和由此创造的内外部需求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阿根廷“新多数派”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加颇为期待,“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大国,正试图构建一种基于内生的发展平衡,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中国经济调结构——新的全球产业“红利”

“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抓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这一工作重点,使我国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审议中,着重谈及中国产业现代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做强先进制造业;通过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中国在全球产业和价值链中不断上移挺进的过程,既是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技术竞争的回应,也将在客观上助推新一轮国际分工调整和产业结构变革,重塑全球共赢的新格局。

印度学者费尔南迪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集中度在降低,这对周边地区是实质性利好。”

而在拉美专家弗拉加看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仅能带动邻国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还可以在产业分工中腾挪出更多机会。像墨西哥这样在对美贸易上与中国存在竞争的国家,未来有望填补中国产业链上移后留下的“空间”。

“补位”之外,还有“衔接”。从两会勾勒出的大图景可以看出,中国将通过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欧美企业拥有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清洁能源等先进技术,可以嵌入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程序。

“产业升级背景下,跨国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不同地域都能找到大把机会,英国企业应该抓住契机,进入这些高附加值行业。”伦敦市长经济顾问李籁思的眼光很犀利。

泰国专家帕提玛则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除了吸纳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外,还可对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转移”。中国近年来向泰国输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就有效改善了当地的能源结构。

当然,中国产业向上迈进之路并非坦途。欧美国家已提出再工业化,致力抢占新的产业制高点。而中国尚未成功转型的低端产业也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短兵相接”。中国未来如何在与高、低收入国家的“双线竞合”中发展,将成为新一届政府面对的重大课题。

中国经济“走出去”——新的全球合作伙伴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经济开放性的“基因”依然显著。而开放型经济的大幕之上,是产品输出衍生出的资本输出等新亮色,全球经济要素新布局也越发清晰。

“中国作为全球投资人正在快速崛起!”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这样描述。可以预见,今后中国资本将更加积极地结缘全球资源、技术等要素,缓解欧美经济紧缩和金融约束对产业造成的伤害。

“在巴西,政府引进外资扶持交通、港口、电信、电力等行业的愿望迫切。中国有资金、有技术,直接投资将在中巴关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总协调人阿德里亚纳·阿布德诺尔已经把资本纽带提升到两国关系的更高层面。

对于资金饥渴的当今世界而言,中国资本可谓“活泉”,就连发达国家也甘之如饴。悉尼大学的一份研究预测,未来5年,中资有望向澳大利亚投入上百亿美元,进一步支持当地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

在中国经济对全球输出“正能量”的话题中,除了人、财、物等有形领域,观察者已经开始深入讨论“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给予世界的思想启迪。

在弗拉加看来,“中国模式”的最大启示,就是国家战略制定要有长期性,要善于把内部政策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此外,政治环境的稳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李籁思同样提到了中国决策者的长远战略思维。他指出,中国注重投资建设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思路,以及金融业“渐进”开放的原则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英国华威大学教授肖恩·布雷斯林更是直言不讳:“我认为,对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传递的信息是,发展路径并不只有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中国模式”的背后,是“中国理念”。促使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写作《中国大趋势》的内在原因,也许正在于此。“一个新体制的崛起”——在这本书的序言篇,醒目的标题引人深思。(完)(执笔记者:谢鹏 韩墨;采访记者:叶书宏、蒋旭峰、刘恺、张越男、王帆、常天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