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发网友
发表于 2013-4-3 16:23:56
|阅读模式
来源: 环球时报
10年了,现在很清楚的是,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的许多传统看法被证明非常错误。”3月5日,这段听上去有些“痛心疾首”的话出现在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网站上。
该委员会起草的一份报告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美国专家曾言之凿凿,认为中国在军事上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且为了发展经济,绝不会优先考虑发展国防工业,但如今看来,美国低估了中国军事发展。解放军遵循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指示,暗地里迅速成长。
环球奇文:邓小平“奸计”玩死美帝!1
德国新闻电视台6日将这份报告解读为“美国人的担心”。德国《明镜》周刊则援引柏林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专家的话说,这意味着美国正把中国视作最可能的敌人。《印度教徒报》评论说,在中国迅速崛起的20年中,中国官员往往将一句箴言作为外交方略指南,那就是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不过现在有观点认为,邓的这个外交遗产正迅速褪色。
“新炮舰外交”,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对中国军力发展的最新总结。该杂志7日的封面文章称,庞大军费改变了解放军战斗的方式:20年前,中国军队靠人海战术和肉搏攻城。而现在,美国五角大楼认为中国正在掌握所谓“反介入”和“区域阻绝”能力。在西太平洋,这意味着中国能威胁美国航母编队或设在日本冲绳、韩国乃至关岛的空军基地。这将令美国为盟友提供保护的说法变得难以让人信服。
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预测了中国军力今后10年的发展,这个“蓝图”包括中国将拥有60多艘隐形常规潜艇、至少6艘核潜艇、隐形载人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像美国一样以航母为主的海上力量,以及太空战和网络战实力。该中心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不让美国航母和战机在“第一岛链”以内行动的威慑力。
“如果当时美国专家里有更多懂中文的人,他们完全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军事发展的实际情况。”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这样“检讨”对中国军力发展的误判。但“美国之音”说,是中国的“战略性欺骗”误导了外国观察家。报告认为,中国对很多军事活动保密,或有意发出错误和误导信息,中国国家安全决策过程也难以理解。同时,美国低估了北京感到威胁的程度---中国领导人将美国看作对中国安全的根本威胁。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5日警告,“这种预测错误带有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并为避免再次猝不及防给出解决之道:放弃将过去几十年来的趋势作为研究中国国防工业的可靠指南。该委员会成员拉里·沃策尔说,情报界和国会应当探究一下,什么技术转让或间谍活动能帮助中国军事发展快于政府预计。
在3月6日的法国《回声报》上,外交专栏作家雅克·罗贝尔·罗迪耶撰写了题为“当中国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的文章。他说,中国会继续争辩自己是“和平崛起”,但它仍处于军事快速成长期,这就是美国这份报告出现的真正原因。持同样观点的英国《经济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中国外长杨洁篪出席东盟会议时,没少听地区国家对中国的抱怨。杨当时脱口说出了政客们通常藏着掖着的话:“中国是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是事实。”文章说,的确如此,中国地大、人多、军力强,中共掌控着全球最大规模的扩军进程。
环球奇文:邓小平“奸计”玩死美帝!2
中国军力:被低估还是被高估?
虽然英国《经济学家》将中国军事发展形容为“龙的新牙”,但它认为,至少在30年内,中国军力还都是一条“纸龙”。文章说,亚洲军备竞赛前景令人惊悚,但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关切不应陷入歇斯底里,至少目前中国远非双方鹰派所言的那么可怕:其军队30多年来未有真正作战经验,而美国一直在战斗和学习;中国可怕的导弹和潜艇部队将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威胁,但不是在远洋。中国海军远洋行动仅限于印度洋反海盗巡逻以及疏散在利比亚的中国工人;中国也许不久会部署两三艘航母,但学习使用航母尚需多年。
以上还只是限制中国军力发展的因素之一。《经济学家》称,“像其他所有大国一样,中国面临在枪炮和拐棍(指养老)之间做选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进一步放缓后,其高投入发展军力将迎来真正考验。因为中国与前苏联不同,保持国际经济体系稳定符合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
这种和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报告相反的结论,不禁让人发问,西方对中国军力到底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事实上,这样的矛盾情况一点都不少见。去年10月,法国《费加罗报》在重要版面刊出题为“中国军队大跃进”的文章,3名特派记者在参观中国军营后说,所到之处都能看到中国为成为世界之最而不惜付出代价。有趣的是今年3月,法国《当今价值》周刊上一篇同样以此为题的文章称,外界或许无须对中国军力发展太多担心,因为对这个拥有漫长陆地边界和海岸线的国家而言,国土安全仍是军队的首要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过去30年来看,美国对中国短期和中长期军力发展的评估预测,总的来说都是“高估”大大多于“低估”。但不论是“高估”还是“低估”,事实是美国对中国军力相当了解。这从美国每年发布各种有关中国军力报告就可见一斑。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说,比较有名的是美国蓝德公司发布的年度中国军费报告。而实际上,美国政府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情报判断部门。
隐藏在这种或高或低的评估背后的则是不同利益。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说,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美国立场偏右,代表的利益集团是美国大型军工企业,常常通过渲染中国军力为相关企业说话。时殷弘称,中国军力已经成为西方的周期性话题。
“从无稽之谈到事实”。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总结这一过程说,一个说法是,中国宣称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微不足道,是为了以后放开手脚;另外一个说法是,中国新武器装备的质量非常低劣,根本无法对抗俄罗斯和西方装备。这些说法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却被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中国军事科学院少将姚云竹的一段话被外媒引用。她说,我们做的多受批评,做的少也受批评。西方应该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国际军事秩序由美国主导,在军事领域中国没办法参加类似世贸组织这样的机制。
“没有人会踢一条死狗”
日本《周刊新闻》3月的评论文章说,尽管“因为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了,所以军力也就强大了”的逻辑不够严谨,但很多国家相信是这样,尤其是美国。美国强大,美国的军队也最强大。经济强大后必然会着手军事建设,也必然会去抢夺更多资源和土地,这是很多国家走过来的路,所以他们相信中国也不例外。
“没有人会踢一条死狗。”6日,日本研究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自由学者仲村澄世用这句话解释中国的遭遇。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多国家的心态是“找到中国扩张野心的证据”,因此中国也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出来再说一遍“中国不会称霸”。让这些国家不安的是中国的崛起和富强。假如中国仍是以前的落后和贫穷,相信就不用承受这么多怀疑和指责了。
美国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的一篇文章说,中美之间的问题在于互不信任,因此解决的方法是加强对话。但不幸的是,有人认为应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手为强。一些美国舆论,如新保守媒体《旗帜》周刊,他们不关心两国之间缺乏互信的现实和原因,也不屑于考量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会不会加剧这种不信任。他们生怕别人觉得美国软弱。军备竞赛就这样产生了。
法国《回声报》6日给持此种观点的西方国家一条忠告:必须遏制将每个安全问题都化作考验中国善意的欲望。文章说,两大国分歧在所难免,如果中国不能在自由世界秩序内追求其利益,它将变得棘手甚至好战。那时,事情将更加危险。西方长期以来认为中国安心发展经济,不会在军事上谋求进展,但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认识。现在来重新回味邓小平当年提出的韬光养晦,才发现这里面对解放军有着重要的指示,如果不为发展强大军力,何来韬光养晦之说呢。
中国“示强”才能“韬光养晦”已到反击的关键时期
当今中国提倡“韬光养晦”,这个策略使中国面临空前的危机,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吴建民们说,中国的军事经济等与美国相比还差得很远,所以中国不仅需要继续韬光养晦,而且要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变。
(一)什么才是好的韬光养晦?
1、什么是好的韬光养晦?
什么是韬光养晦?人们都说,韬光养晦就是把自己隐藏起来,发展实力,等到实力超越对手,再去消灭对手。这种想法的好的,但要考虑现实。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符合韬光养晦的条件,也就是能不能把自己隐藏起来,如果已经被对手盯上了,自己还要隐藏不采取行动,不是自找死路吗?譬如一只羊已经被狼盯上了,还伏在那里不动,羊的下场的是可想而知的。韬光养晦的必要条件是自己的实力过分弱小,没有引起对手重视。就如同微小的东西易于隐蔽,庞然大物不可能隐蔽一样。再次韬光养晦是权益之计,不能作为长久策略,谁都知道,隐蔽是不可能长久的,总有被对手发现的一天。好的韬光养晦只是暂时的隐蔽,在隐蔽当中积极寻找时机,发动突然袭击,置对手于死地。韬光养晦是为了寻找时机出击,有所作为,丢掉了适时出击,韬光养晦就失去了意义。
吴建民们常常拿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卧薪尝胆说事,但当今世界格局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有着本质的不同。
2、春秋时代越王勾结韬光养晦的历史背景
当年的越国是一个战败之国,这个弱小的实力使得越国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而狂妄自大的吴王夫差,根本没有把越王勾践放在眼中,他把越国看成是一个不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的棋子,也就是说,吴王夫差没有盯上越国,夫差急于结束与越国的战争,北上中原称霸,吴王夫差盯上的是北方的诸侯。看看下面历史事实,我们可以了解吴王夫差的战略重点。前489年,吴攻陈,以删除其北进时来自侧翼的威胁。前487年,吴攻鲁,打开进军中原的大门。吴为建立北进战略基地及打通北进军事运输交通线,于前486年在长江北岸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邗城,开凿了由今扬州经射阳湖至淮安之邗沟,沟通江、淮水域,并进而与泗、沂、济水联结。前485年,吴率鲁、邾、郯等国联军由陆上攻齐;派大夫徐承率水军由长江入海,向山东半岛迂回,攻齐侧后。前484年,吴再次攻齐,在艾陵全歼齐军精锐。前482年,夫差率吴军主力进至黄池,与晋及中原诸侯会盟,“欲霸中国”。吴王夫差的战略重心是与中原强国进行争霸,无暇顾及他眼中力量微不足道的越国,这个形势为越国的韬光养晦创造了条件。
3、越王勾结的及时反击是他韬光养晦获得成功的关键
韬光养晦是权益之计,在隐蔽起来的时候,要积极寻找时机,适时出击。越王勾践并没有等越国实力完全超越吴国才对吴国积极有所作为,因为吴国不可能让越国实力超过自己,吴国迟早会发觉越国对自己的威胁,只有适时出击,奋力抗争,才能够超越。当吴王夫差在黄池与晋定公争作盟主时,吴国势力正达顶峰,越王勾践便分兵两路攻吴。前478年,吴国发生灾荒。越乘机发动进攻,吴国大败,这一次,使吴越的实力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越国的实力从此才超过吴国。没有越国的积极进取,一味的韬光养晦,越国的实力永远不会超过吴国。越国日益增强的实力,使它不可能永远隐蔽起来。没有积极进取的策略,坐等吴王夫差完成中原称霸,会让越国死无葬身之地。可见,越王勾结的及时反击是他韬光养晦获得成功的关键。
(二)当今中国不适合继续韬光养晦,应当适时反击
1、中国以被美国盯上,无法隐蔽起来韬光养晦
当今世界,美国一国独大,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只有中国和俄国。中国是美国独霸世界的很大的障碍,这一点美国人看的很清楚。当今的中国不同于春秋时代的越国。越国是一个战败国,它不易引起对手的重视,而当前的中国是美国眼中的一个重要对手,当前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无法隐蔽起来。而且美国一直把遏制中国崛起作为最大的战略,也就是说,美国已经把中国盯上了。就在中美关系的“蜜月”时期──奥巴马访华阶段,民意调查显示,7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是威胁,5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在军事上威胁。奥巴马还讲过“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人过着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我们将会陷入十分悲惨的状况”。再看看现实,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不仅反映在口头上,而且从海上到陆地,对中国逐步采取了围困的策略,勾结中国周边国家侵犯中国核心利益,支持中国的分裂势力,图谋分裂中国,给中国崛起设置障碍。美国正在为彻底打垮中国作准备,一旦准备充分,就会对中国全面摊牌。所有这些已经说明,中国已经不符合韬光养晦的条件了。
2、中国已到了奋起反击的关键时期
中国已经不符合韬光养晦的条件了,所以适时奋起是中国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还自欺欺人下去,就像一只被狼紧盯的羊,如果还潜伏不动,那就只好成为狼的美餐。把权宜的韬光养晦按长远策略处理,要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变,那真是要误国误民!当年越国的低调韬光养晦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吴国势力鼎盛称霸中原的时候,越国就向吴国发起了进攻。我们学习历史韬光养晦的经验,怎么只能学习人家的低调委屈求和,不学学人家的及时反击,人家是一个彻底的战败国,低调的委曲求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是一个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怎么就来了个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变!
(三)当今美国与中俄博弈,“示强”才能获得韬光养晦的机会
1、被对手盯上,“示强”才能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
被对手盯上,“示强”才能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当今世界美国一家独大,美国的潜在对手,从当前来看只有中俄,那么美国先对那个对手下手呢?从庸俗的观点来看,枪打露头鸟,哪一个最强大,先打击哪一个,不过这只是普通人思维,不是战略家的思维。战略家往是先灭掉最弱的哪一个对手,然后一心一意对付最为强大的对手。因为先对付较强的对手,一是因为力量还没有达到足以消灭较强的对手,二是因为还会受到那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对手的牵制。
2、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在他的着作《管子》中说:“故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意思是说,用兵的一般道理是,进攻强点会碰钉子,一时难以取胜,进攻弱点易于速决和成功;攻强点攻不下来,弱点就会变成强点,攻弱点成功了,因强点失去友邻,也会变成弱点。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军事策略家,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先打伪军,后打日军;在解放战争中,先打杂牌军,后打嫡系的中央军;抗美援朝时,先打韩国军,后打美国军。这一思想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很多例证,如晋武帝司马炎要统一全国,首先进攻的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国。
3、美国与中俄博弈的现实,美国总是优先打击“示弱”的一方
现在,美国面临两个潜在对手,它不可能同时对付两个对手。美国首先对付那个对手呢?当然是其中实力相对弱的一方,事实上,美国也一直坚持这个思维。
苏联刚刚解体后,代替了原苏联的俄国经济崩溃,领导人叶利钦一心向美国等西方国家靠拢,军队缺乏必要的经费,军备荒废。于是美国认为,俄罗斯是中俄两个对手中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于是美国把遏制俄罗斯作为主要的战略。在俄国周边积极策划“颜色革命”,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纷纷倒向美国等西方势力,俄国周边国家纷纷要求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在俄国的周边布置反导弹系统,美国等西方势力扩张到俄国的家门口。即到后来普京当政,和美国等西方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普京还用坦克和导弹教训了亲美国的格鲁吉亚。俄国的“示强”的强硬政策,让美国认识了俄国的实力,从而使美国的策略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俄国普京的强势,再加上中国的韬光养晦步步妥协退让策略,美国认识到,中俄之间,中国是实力相对弱势的一方,于是,遏制中国变成了美国的当前的主要策略。今年以来,美国与俄国的关系的相对缓和,美国暂停了涉及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的北约东扩,也调整了在东欧的导弹部署,并重启同俄罗斯削减进攻性武器条约的谈判。而对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会见达赖,对台售武,压迫人民币升值,黄海军演,勾结越南侵犯中国南海利益。所有这一切,都是美国这一策略转变的具体反映。
可见,当今中国的外交的困局完全是“示弱”的妥协与退让造成的。中国要和平崛起,妥协退让不仅换不来和平,使矛盾高度积累,而且还会给对手留下软弱的影响,使对手把中国作为打击的首选,最终把中国带入战乱的深渊。关于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4、日本侵华历史:“示弱”与妥协投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
示弱不能使中国获得韬光养晦的机会。近代中国一直抱着示弱与妥协退让,才给中国带来了近百年的灾难。就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来说吧。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于甲午战争。在甲午海战以前,日本天皇和日本最高统帅部,就制定了三种方案:一、如果日本海军在黄海海战中获胜,则陆军主力立即登陆中国,展开全面进攻计划;二、如果双方战平,日军不能确保胜利,那么,日本海军就退出中国沿海,只是以陆军主力完成对朝鲜的占领;三、如果日本海军败于北洋海军,则日军全部撤回本土设防,以抵御中国军队可能对日本的进攻。很可惜,中国的大清王朝沉醉于花天酒地之中,为了慈禧太后的寿诞,大量的军费用于挥霍。李鸿章一心妥协,不积极备战,为了给和谈创造条件,命令北洋水师不准出港作战,从国外高价买来的军舰,成了日本活靶子,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如果当时同仇敌忾,上下一致,打败了日本的进攻,那日本就选择了第三种方案,以后也不敢有觊觎中国的企图,就不会有后来的南京大屠杀的悲剧!
到了民国时代,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蒋介石积极妥协退让,对日本军队的挑衅行为下令不准抵抗,一心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国际强盗组织“国联”,国民党政府要抗议的群众“忍辱负重,等待国联的公裁”。这助长了日本军队气焰,占领东北三省,又图谋华北,直到整个中国,这样才使得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灭种亡国危机!
示弱与妥协退让不会给中国带来和平发展的环境,相反会把中国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要想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就必须“示强”,和一切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让侵略者知难而退,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侵略者的战略目标。要用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力量,要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华民族不可侮”!要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华民族的崛起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