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新华国际时评)国际品牌莫赚“血汗钱”
新华社记者夏文辉
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古驰近日迎来创建90周年纪念,眼下却尴尬地面对发生在中国深圳的劳资纠纷事件,相关高管因失职被撤换,有关部门的调查已全面展开。“血汗工厂”问题频发,令古驰这样的跨国企业的公众信誉蒙灰。
据深圳一家古驰门店员工公开信透露,古驰对员工的虐待令人发指:喝水要申请,上厕所要报告,店铺里丢了东西所有员工“连坐”赔偿,员工超强工作导致静脉曲张、不孕和容易流产等疾病……
现在,无论古驰如何解释、补救,屡屡听闻类似事件的公众,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强烈的疑问:如此知名的国际品牌公司何以沦为“血汗工厂”?
“血汗工厂”最早伴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勃兴阶段,特别在19世纪,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恶劣的工作条件、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使“血汗工厂”成为资本主义弊病的一个代名词。
全球化的今天,“血汗工厂”在发达国家逐渐销声匿迹,却频繁地出现在新兴、发展中国家,而且很多时候涉及跨国企业,其中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国际品牌,比如耐克公司多年前在越南等国家开设的“血汗工厂”,知名服装品牌Zara在巴西被曝光虐待员工事件等等,都对这些品牌的声誉造成打击。
品牌是企业的价值,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世界自然基金曾发布一份名为《深入奢侈》的全球调查报告,对一批知名奢侈品牌贪图暴利、压榨员工的事件予以披露,认为在高度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很多国际企业的诚信遭遇危机。那些在不同国家、地区钻当地政策、法规的空子、搞两套标准的企业,最终都将自毁品牌。
古驰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有这样的表述:古驰的成功全赖于员工的群策群力……我们致力于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我们不会……对员工的雇佣条件上因歧视而存有差异。
上述文字是在表达这样一个理念:重视企业与员工的相互尊重、激励和良性发展。但古驰当下的做法显然与此相悖。它对利润的追逐冲垮了责任和信誉的藩篱。
市场有多大,其背负的道德压力和社会责任就有多大。放弃道德和责任,就会毁掉信誉。这是美国报纸《国际先驱论坛》财经记者达纳·托马斯多年来报道跨国企业得出的观点。早在十八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已告诫企业主要有“道德情操”。古驰等跨国公司应该牢记这些警戒,履行企业社会职责,否则终将自毁前途。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