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新华每日电讯》6月25日在头版“好望角”国际评论栏目发表江亚平撰写的文章《“垮掉的一代”并没垮掉的启示 》,全文如下:
英国著名新闻周刊《经济学家》最近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一个数字,大约有近3亿15岁到24岁的青年没有工作,占了世界青年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像西班牙和希腊这样的欧盟国家,青年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40%以上。
这显然是个非常可怕的景象。如今,“失业”这个幽灵不仅在欧洲徘徊,而是在全球疾走了。
我记得在大学时代读英美文学,知道有几个“一代”,如“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愤怒的一代”等等。如果对今天的青年作出一个概括性的表述,或许叫“沮丧的一代”才比较贴切吧。
青年时代,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与个性张扬、风华正茂、锐意进取和意气风发等联系在一起。但如果年复一年地闲坐家中,成为“啃老族”或吃救济,性格再开朗的人也难以做到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吧?更多的感受恐怕是沮丧、消沉、郁闷和焦虑,甚至有人因此产生自闭、悲观和怨愤等心理问题。
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失业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社会的原因。金融危机、经济低迷、企业关闭、市场萧条等,都阻碍着年轻人寻找到安稳的饭碗,更不要说理想的工作。
然而,青春期毕竟只有那么几年,可以说转瞬即逝。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是空耗青春、蹉跎岁月,还是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自由搏击,则取决于青年自己。
欧美文学中所描绘的“垮掉的一代”和“迷茫的一代”,其实并没有垮掉。他们在迷惘和愤怒之余,读书、思考、做义工,甚至一直“在路上”,观察社会,了解自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最后成为有为的一代、奋进的一代,给欧美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
待业并不是无所事事的借口。著名导演李安在美国待业数年,除了给太太做饭,也在潜心研究电影,最后一旦出山,便在好莱坞光彩夺目、傲视群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消除教育和就业之间的鸿沟;而从个人层面上讲,则可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科技和众多的市场机会,积极创业,做到自食其力,甚至有所作为。
在全球失业大军不断膨胀的时代,是做奋发有为的一代还是迷茫垮掉的一代,有赖青年自己做选择。(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