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华盛顿7月11日电(国际观察)盘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意”(详版)
新华社记者孙浩 樊宇
为期两天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11日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双方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战略及经济等议题上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次旨在落实中美元首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共识的对话,突出的特点就是“新”——新面孔、新契机、新亮点。
中美合作新动力
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克里和财政部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四位“主持人”都是首次担任这一角色的“新面孔”。
这是两国政府完成换届工作后首次举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是上个月两国元首庄园会晤后又一个重要高级别对话。
正如杨洁篪在开幕式上所言,两国元首在庄园会晤中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形势、新机遇赋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使命、新任务,此次对话就是为了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开幕式上的一番话再度凸显中方对“对话”的重视与期待。他说,纵观世界历史,国与国之间对话比对抗好,吵架比打架好。两国建交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双方交往日益密切,各层次、多形式的对话频繁,其中不乏争争吵吵、激烈辩论,却使双方都受益。
加强对话的质与量,本身就是对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贵在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创新和行动的落脚点之一,就是将本轮对话的成果转变为中美“跨太平洋合作”的新动力。
汪洋在对话落幕的新闻会上特别提到,理解和互信是中美走向合作共赢的重要前提,这次对话还有一个没有写入清单的成果,就是参与对话的双方团队在首次全面接触中加深了交流、建立了友谊,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对话新进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关系中的重要“老课题”始终离不开经济。在本轮对话框架下,中美双方举行了多个经贸专题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扩大经贸合作方面,为顺应国际趋势和两国企业的强烈投资愿望,同时在两国元首会晤共识的指引下,中美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美方承诺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投资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业界关注的议题,中美应尊重彼此关切,要用创新思维为两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认为,两国企业家都希望能在对方的经济增长中分享利益,这是中美关系日益深化的基础。中美有着广泛的双边投资,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对投资实施保护。
同时,双方承诺促进经济结构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美方承诺致力于实现中期财政可持续性,并高度关注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和国际影响。双方还同意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倡导多边开发银行强化贷款能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
中方希望美国能够切实放开对华民用高新产品出口,美方承诺在出口管制体系改革过程中给予中国公平待遇,认真考虑中方关切。这对双方来说将产生互利双赢的结果。
双方交流新亮点
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工作组举行了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专题对话,这是中美双方第一次在对话中给这两个重要议题设立专题工作组,也是中美四位“主持人”首次全部直接参与这两个议题的对话。
分析认为,两国同意在汽车减排等五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这预示着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加强关系的新亮点,两个大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引起外界关注。
曾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现为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的黄育川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贸易分歧实属正常,但在绿色经济诸如太阳能以及风能发电等领域,两国本应合作,而非相互设置壁垒,因为中美两国都认识到,双方需要在气候变化、能源效率、保护资源等议题上取得进展,双方都将从中获益。
分析人士指出,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双方的分歧并非一时之间就能完全化解,因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样一个宝贵平台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沟通、了解、减少误解、求同存异。(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