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2012年11月,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家成衣制造厂发生火灾,117名工人因此丧生。半年之后,2013年4月,达卡郊区一栋容纳了数家成衣制造厂的建筑发生坍塌,导致1129名工人丧命,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人们不禁会问,孟加拉国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劳动场所重大伤亡事故,而且又都涉及制衣厂? 国际劳工组织对孟加拉国经济与就业市场的分析报告给出了答案:这些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国际劳工组织11月18日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孟加拉国:为更好的社会经济结果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劳工组织高级经济师萨米尔•卡迪瓦塔(Sameer Khatiwada)在发布会上指出,劳工组织着手开展这项研究早在今年4月达卡的成衣制造厂大楼坍塌事故发生前,而且成衣制造业从一开始就是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这一行业对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其发展却没有规范化。
卡迪瓦塔:“孟加拉国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出口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成衣制造业推动的。孟加拉国目前占全球成衣出口量的5%,在1990年时这个比例还不到1%,由此可见在过去二十年中该领域的增长有多快。孟加拉国出口的成衣大部分——有80%销往欧洲和美国。除了成衣制造业的出口大幅增加之外,孟加拉国进展很大但没有受到媒体关注的领域是农业产品。”
孟加拉国成衣制造业拉动了该国的经济增长,但这一行业缺乏规范的增长导致了工人待遇和工作条件恶劣及缺乏监管。以制衣工人的工资水平为例,孟加拉国制衣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南亚区域是最低的。以今年8月的情况来看,孟加拉国一名刚入厂的制衣工人每个月的最低工资为39美元,仅相当于南亚其他成衣出口国同样的工人最低工资的一半:柬埔寨工人得到的是80美元,印度的71美元,巴基斯坦是79美元,斯里兰卡73美元,越南78美元。而且区域其他国家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孟加拉国制衣工人的最低工资在1985年最初设定以来,仅调整过三次,上一次调整是在2010年。
劳工组织高级经济师卡迪瓦塔指出,成衣制造业的状况是整个孟加拉国就业市场的写照。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但这十年间就业率却下降了1.7个百分点,2010年就业率为67%,而且很多人属于非正规就业。
卡迪瓦塔:“尽管孟加拉国的经济成就非常显著,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却并不好。劳动年龄人口面临很大的挑战,每年孟加拉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大约200万,但正规就业市场创造的就业机会仅有20万个左右,也就是说有180万人必须寻求其他就业途径,非正规就业因此大幅增多。在1999年孟加拉国就业人口中有75%属于非正规就业,现在增长到83%,这在孟加拉国所处的区域是最高的。”
孟加拉国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尤其大。2010年,年轻人的就业率与成年人相比相差20个百分点,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年轻人在教育上取得了成绩却并不能帮他们找到工作。
面对这样的就业市场,很多孟加拉国人选择出国谋生。
卡迪瓦塔:“大部分人是去海湾地区寻找工作。孟加拉国人口的出国意愿在整个区域是最高的,在过去八到十年中,孟加拉国的出国人口增长了四倍。吸引人们出国的重要因素是收入的增加,这对掌握不同技能的人都是一样的,包括那些低技能的人。”
由于输出的移民工人数量众多,孟加拉国成为世界上每年接收移民汇款最多的国家。2011年,孟加拉国移民汇回国内的资金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五倍,多达12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8%。
卡迪瓦塔:“孟加拉国的移民劳动力在国内和国外都遭受虐待,在国内主要是涉及招募费用,一个移民工人缴纳的招募费用高达孟加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4.5倍,这与区域其他国家相比是极其高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尼泊尔,尼泊尔也有大量移民工人,但他们出国的费用比孟加拉国低得多。在国外,孟加拉国移民最多的投诉是迟发工资,其他问题还有缺乏社会保护和福利,以及恶劣的工作条件。”
劳工组织高级经济师卡迪瓦塔指出,总体上,孟加拉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到2010年,生活在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然多达76%。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妇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卡迪瓦塔:“孟加拉国在向制造业和工业转变的过程中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孟加拉国的农业中,有65%的贡献来自妇女,在成衣制造业中有80%的贡献来自女性。”
劳工组织的报告强调指出,孟加拉国除非就劳动市场和社会保障采取一系列综合政策,否则其经济增长势头难以保持,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难以持续。劳工组织已经在帮助孟加拉国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改善就业前景与工作条件,尤其是在经济主要驱动力之一的成衣制造行业。其次需要紧急调整工资设定政策,监督一个由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组成的最低工资委员会预定在今年11月提交的改革工资建议。最后,妇女对孟加拉国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与农业产品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教育、劳动力市场和工作条件等方面妇女仍然面临着很多顽固的性别歧视,必须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政策。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