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28|回复: 48

史实八卦探索频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07: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1:31 编辑

先后得宠,张飞两闺女是绝色美人?

(闲聊张飞的两个皇后女儿)


清明节快到了,还是聊点陵墓和墓主事情吧。

我在《三国大墓》一书提到了蜀汉后主刘禅的事情,他的大张、小张二皇后,竟然是是与大乔小乔一样的一对妹妹花呢,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丑男之一 ——黑脸张飞的一双闺女。这姐妹俩的长相如何,是丑是美,一直是个话题。



后主刘禅的葬地,《三国志》上不见记载,他的皇后大张墓地倒是提到了——“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三国志·蜀志·三主妃子传》卷三十四)

但南陵到底在哪,学术界至今没有弄清楚。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有这样的文字:“东陵即蜀先主刘备陵也,今有祠存焉,号曰东陵神。”《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年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作者是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可以推测出,乐史在修书时还有“南陵”这个说法,也应该存在陵丘,不然也不会称惠陵为“东陵”。

成都学者吴鼎南据此分析,南陵应该位于惠陵的西南方位,南陵也不会是敬哀皇后陵墓的正式名称,应该是时人对比东陵而叫出来的。

南陵到底在哪,已无法弄清楚,是否能弄清楚其实也并不重要,倒是陵主敬哀皇后大张和她妹妹小张值得说说。

从《三国志》记载来看,敬哀皇后是张飞的长女。不只如此,张飞的二女儿(小张),后来也嫁给了刘禅。姐妹俩先后受宠,先后被立为皇后。姐妹俩嫁一夫,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如同时代的曹操,甚至把曹宪、曹节、曹华3个女儿,一齐送给汉献帝刘协做妃子,曹节后还被封为皇后。但能如大张小张这样都当了皇后的,在中国历史上是鲜见的。

当然,张飞与关羽是刘备“革命道路”上的生死兄弟,张刘结为亲家也是应该的。公元221年,张飞在阆中被部下谋杀,两个女儿获此殊荣,也是对张飞不幸遇难的最好安慰。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刘禅追谥老丈人张飞为“桓侯”。

大张嫁给刘禅,应该比较早,立为皇后则是在刘备去世后,由诸葛亮作主。其时大张只有17岁,似与刘禅同年。但在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大张却病逝了。

小张是在姐姐大张去世后,嫁给刘禅的。《三国志》称,建兴十五年,小张被选入后宫,成了刘禅的贵人。虽然是妹妹再嫁,刘禅对张家女儿还是很尊重的,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正月,便策封小张为皇后,授玺绶。

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小张随后主刘禅迫离开天府之国,与囚徒一样,迁居洛阳,成了一对“患难夫妻”,死后当合葬于阿斗坟中。

因为姐妹俩先后嫁给一个皇帝,且都当上了皇后,她们的相貌也引起了外界的好奇。张飞这两个闺女能有多漂亮?有人依据张飞长那样子,推测是她们俩长得不会太漂亮,是两个丑女。但我推测,大张小张应该与东吴大美女大乔小乔一样,也是一双绝色美人,即便不是绝色美女,相貌也不会差到哪里,不然她也进不了皇帝的后宫,好色的刘禅也不会看上的;反之,如果貌丑,如诸葛亮老婆黄月英那样“黄头黑肤”难看,姐妹俩先后受宠也不现实。

再说,张飞的丑男形象不过是《三国演义》上的戏说,并非就是事实。

张飞是屠夫出身,给大家的印象是,为人鲁莽、嫉恶如仇,使用丈八蛇矛,是个身高八尺,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黑脸大汉。但新发现的三国时期一些雕像与此说法完全相反,似乎证明张飞是个美男子:面如满月,神态温柔,脸上不见胡须,与《三国演义》中“猛张飞”形象截然不同。

有学者据此认为,张飞年轻时应该是颜面如玉,唇红齿白的美男子,是一位文采飞扬的儒将。其实,根据大张小张都被刘禅看上和接受的史实,老丈人张飞的长相,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张飞当年长得真是如此帅气,那么张飞两个闺女当年更不长得太丑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17onx.html?tj=1
发表于 2011-3-27 08: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这是你的博客文章?不像啊,太老八股了
发表于 2011-3-27 1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7 09:29
先后得宠,张飞两闺女是绝色美人?
(闲聊张飞的两个皇后女儿)

嘿嘿~,想是张飞和额一样的丑男,承蒙上天眷顾,“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这样一中和,大致就差不到那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Mini 发表于 2011-3-27 09:40
小青这是你的博客文章?不像啊,太老八股了

转帖的,我哪会写这些啊!就是觉得好玩。嘿嘿~
这新浪还不让转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0: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1:34 编辑
麦芒 发表于 2011-3-27 11:21
嘿嘿~,想是张飞和额一样的丑男,承蒙上天眷顾,“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这样一中和,大致就差不到那 ...


你很丑么?贴上照片让俺瞧瞧?
俺知道你家里花枝一屋花打树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2:04 编辑

春秋美女西施到底魂归何处



西施.png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无疑是介于历史与传说的模糊层面,掺杂着后世附会的人文元素,她们给世人留下的诸多谜团尚待揭开。

    如三国时期的貂蝉,正史上便毫无记载,只能算是一个疑似历史人物。而春秋美女西施,先秦诸子文献中虽多有提及,却鲜见说明其生平、时代、国别,只将她喻为美的化身、美的象征。直至出自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中才对西施的生平作略加详细的记述。

    西施是越国苎萝山人(今浙江诸暨市,另有说在临近的萧山市),姓施,因住在村西,人称“西施”。有说她的原名叫夷光,也有说夷光是越国献给夫差的另一美女,又有说是夫差将西施更名为“夷光”,郑旦更名为“修明”。

    本文想说的是,这西施美女在助越亡吴后的命运如何,她到底魂归何处?

    有关越灭吴后西施的下落,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随范蠡泛舟五湖说。
    东汉袁康的《越绝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便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爱情传说,说的是这范蠡与西施原本是一见钟情,为完成越国复仇大业,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进吴宫委身于吴王夫差,终于协助越国灭吴。吴被灭后,她与范蠡泛舟五湖,隐居乡间。
    杜牧曾有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范蠡离开越国后,自称“鸱夷子皮”,西施则随范蠡而去。
    这“范施恋”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笔者倾向于是民间的一个美好传说,其真实性存疑。

    二、被句践命人沉江说。
    东汉越人赵晔的《吴越春秋》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通“沉”,“鸱夷”是古时用牛羊皮缝制的皮口袋,一般用于盛酒,曰酒囊。按赵晔所记,西施是被句践命人装入皮口袋沉入江中。而此前伍子胥自刎后,吴王夫差也命人用皮口袋装其尸体沉江。
    《墨子》中则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沈”古语中通“沉”,墨子的意思是西施被“沉江”,死因是由于她的美貌。

    三、自己不慎失足淹死说。
    西施故里诸暨民间则有说,吴国灭亡后,西施回到苎萝村,重新过起浣纱的生活。一次到溪边浣纱,不慎失足掉到溪涧淹死。这大抵反映出当地民间的一个良好愿望。

    笔者以为西施最终的下落,最可信之说应该是被越王句践命人沉于江中。理由有三:

    其一,《墨子》成书年代与西施时代相去不远,文中所提及的比干、孟贲、吴起等人物之事与史实相符,故“西施沉江”之说应该可信。《吴越春秋》、《越绝书》虽均出自东汉人手笔,但赵晔是越人,对越地发生的事件应该比较熟悉,而且收集了许多文献与民间传说。故赵晔《吴越春秋》中所记“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大致更具可信度。

    其二,“兔死狗烹”,越王句践只不过把西施当作灭吴的工具,一旦吴国灭亡,作为“高级间谍”的西施便失去利用价值,留着“活口”或许有失越国的颜面。因而,句践处死西施似乎更顺理成章。越灭吴后,功臣范蠡出走隐居;功臣文种则被逼迫自尽。连献“七术”亡吴的文种都是如此下场,西施的结局便可想而知。或许美女西施只能上演一出人间悲剧!

    其三,用“鸱夷”(皮口袋)装活人或尸体沉江,符合古时吴越一带风俗。范蠡离开越国隐居后,自称“鸱夷子皮”,或许是带着对随“鸱夷”而去的伍子胥、西施的些许悼怀之情。而杜牧则误将“鸱夷”当作范蠡,故有泛舟五湖之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c414a01017std.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1: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2:19 编辑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图)


QQ截图未命名.png
“沉鱼”原型:毛嫱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之所以在民间人气最旺,其原因有二:

    一则是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西施舍身助越亡吴,昭君大义出塞“和亲”,貂婵以色离间董吕,玉环酿成“安史之乱”;

    二则是在世人的一片惋惜与同情声中,有关她们的各类文学作品千古不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古典美女的代名词。

    因而古典“四大美女”更多的是承载着一种人文负荷!

    其实,“沉鱼”的原型并非西施,与西施同时代的毛嫱应该比她更完美无缺;

    王昭君应该只是汉宫中的一般美女,不太可能在宫中鹤立鸡群而被皇帝忽视;

    貂婵本无其人,只是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罢了;

    杨玉环是古代的歌舞艺术家,其形貌大抵符合具有北人血统的李唐人之审美观。

    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应该另有其人,或曰可作另类制榜。

    那么,究竟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
    本人提供的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是:毛嫱、夏姬、李祖娥、张丽华。

    窃以为,春秋末期的毛嫱应该是中国古代、至少是色冠先秦时期的“第一美女”。

    毛嫱其人,史书上并无专门记载,只知她是春秋末一代霸主越王勾践的爱姬,大致与西施、郑旦年龄相当。但我们仍可以从后人对她的赞美中知晓,她才是最初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与象征。

    毛嫱是“沉鱼”的原型。“沉鱼落雁”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庄周的本意是指无论像毛嫱、丽姬那样公认的绝色美女,鱼与鸟是不懂得去欣赏的,面对倾城倾国的美妹,它们照样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飞翔着。庄周以此说明天地万物齐一。

    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人松萝,鱼畏沉荷花。”于是,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
    故原始的“沉鱼”是指“毛嫱”。

    在后人对美女的赞颂中,凡同时出现毛嫱、西施的,大都是毛嫱居前、西施断后。
    《韩非子·显学》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管子·小称》中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
    《淮南子》则说“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
    可见毛嫱一直居西施之前。

    但由于开篇所说的原因,毛嫱逐渐被人淡忘,西施则成为美的象征,荣登古典“四大美女”之首。


QQ截图未命名2.png
“大众情人”:夏姬

“四大美女”另类榜单第二人,当推春秋第一艳妇,也可以说是古代第一“大众情人”的夏姬。

    郑穆公之女夏姬,自幼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具有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之狐媚,是一个不知羡煞了多少贵胄公子的人间尤物,后世称她为“一代妖姬”。

    据传夏姬在及笄之年,曾经恍恍惚惚地与一个伟岸异人同尝禁果,并获取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阴阳采补之术。

    因而既艳名四播,又声名狼藉,家中只好把她远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夏姬之名由此而来。

    夏御叔正值壮年而亡,有人说就是死在夏姬的“采补之术”。

    守寡后的夏姬“其状美好无匹,盖老而复壮者”。

    据传,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

    而历史上的这位绝代艳妇,也确实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士大夫倾倒,史书上说“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她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春秋有好几个国家之亡都与她有关。


QQ截图未命名3.png
千古之丽:李祖娥

“四大美女”另类榜单第三人李祖娥,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

    《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

    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列入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美女”之一。

    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历史上的文宣帝高洋是个著名的性虐待狂,嗜好用鞭子抽打嫔妃,甚至当众杀掉嫔妃。只有李祖娥一直受到高洋的礼遇与敬重。可见,在高洋心目中,这李祖娥是无人能替换的绝代佳人。

    高洋死后,其子高殷即位,尊李祖娥为太后。

    不久,高殷被废,高洋弟高演当皇帝。高演早逝,武成帝高湛(高洋另一胞弟)继承皇位。

    高湛垂涎这位兄嫂的美貌已久,即位后就逼迫李祖娥与之淫乱,还怀上身孕。

    李祖娥生下一女后弄死不养,高湛即杀李祖娥的儿子,又剥光李祖娥的衣服用棍棒乱打,最后送至妙胜尼寺做了尼姑。

    北齐灭亡后,她被俘获送进关中长安。

    或许是李祖娥的不幸遭遇,才冲淡了其“横绝千古之丽”的美貌。

QQ截图未命名4.png
“人间嫦娥”:张丽华

“四大美女”另类榜单第四人,便是陈后主陈叔宝的贵妃张丽华,世人曾称“人间嫦娥”。

    据史载,张丽华端丽闲雅,飘逸若仙,“发长七尺,其光可鉴,性敏慧,有神采”,每当她顾盼凝视时,更显得光彩照人,映动左右,直让陈后主神魂颠倒。

    另据《烟花记》记载,张丽华所居结绮阁别称“桂宫”,陈叔宝“使张丽华恒驯一白兔,丽华被素褂裳,梳凌云髻,插白通草苏孕子,靸玉华飞头履,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陈叔宝每次来宴乐,便“呼丽华为张嫦娥。”

    或许在陈叔宝眼里,这张丽华真是月宫下凡的“嫦娥仙子”。

    陈叔宝那首著名的《玉树后庭花》,便是赞美张丽华的。

    当年隋军灭陈时,久慕张丽华美艳的杨广曾传令留下这位“人间“嫦娥”,但时任隋军元帅长史的高颎却说:“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于是,将张丽华斩于青溪。

此举也成为后来高颎遭杀身之祸的一大原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c414a01017t7q.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2:47 编辑

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幕后元凶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日前,“四大名著”研究学者汪宏华撰文指出,《三国演义》对张飞之死做了隐讳处理,以迎合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他人恶意放纵的外因;除了有下属范疆、张达近身操刀之外,还有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远程攻心,长期运作。刘备为让刘禅顺利继位并保持刘家天下的纯正血统而过河拆桥,清除异姓兄弟关羽、张飞,诸葛兄弟则早有借力刘关张,自立诸葛王朝的异志。汪宏华还认为罗贯中虚构刘关张结义的用意是,通过三姓共治寡头政治的幻灭,反向为后人提供破除“家天下”的解决之道。正文如下:

  一、张飞结义的动机无为,先佐炎汉,后忠刘备

  自从上次写了《刘备昧心参与剿杀关羽的五方行动》之后,女儿汪探朋就问我,既然刘备能害死关羽,他会放过张飞吗?我马上做出暂停的手势并说,现在已经有很多拥刘的读者认为我是人心惟危了,哪能继续揭刘呢?她却说,姑息养奸才会导致人心惟危呢!是啊,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坚持真理与发现真理同样重要,我可从没说过颜良文丑之间有什么芥蒂,司马父子之间有什么不睦。《三国演义》不仅要揭示国家的分合规律,还要通过刘关张揭示人与国的分合关系:当国家分裂、民心涣散之时,刘关张反其道而行之,桃园结义,凝聚人和,便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功;三足鼎立之后,又由于刘备与关羽的政见分歧,刘要做中兴皇帝,关仍想匡复东汉,人和散失,所以接连遭致失败。作者认为,人和只有一以贯之,持续改善,才可能战胜天时与地利,统一天下。

  相对于刘备和关羽,张飞就没有那么鲜明的政治立场了。这大概也与其出生有关——“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既不像刘备早年丧父、家贫,也不像关羽除灭豪强、逃难,他结义、参军纯粹是出于“大丈夫应与国出力”的热血与豪情。正因为动机无为,所以他并不想做江湖老大,甘愿鞍前马后做小弟(江湖上有钱人自立为长,不序年龄不比能力的甚多),先佐汉,后忠刘,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汉室宗亲。例如他在刘备婉拒进位汉中王时劝道:“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是皇帝,有何不可!”

  但对于董卓、吕布和曹操等人,张飞又一直深恶痛绝,当疑心关羽投降曹操时,他甚至要兄弟火并,直到亲眼看见关羽杀掉蔡阳。假如三兄弟都像张飞这般灵活而又理性,或许不会出现裂痕,或许能走得更远。
二、刘备以雪仇化解结义,先获独生,再博民心


  但张飞的转变还是太过简单,以为自己的子孙会永远甘居人下,永远忠于刘姓;以为兄长刘备会永远仁义守誓,永远认自己这个异姓兄弟。实际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异姓兄弟只适合辅朝,不宜篡朝;只适合强强联合、同心协力打天下,不宜孤家寡人、专权独断坐天下。因为三姓之人既已化学合成为一个人,比亲兄弟还亲,那么他们的后辈就应同时享有皇位继承权,只不过需要遵循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愚的规矩罢了。——家天下的体制随之破除。而后来关兴与张苞争锋相斗、互不相让的事实也表明他们的后代不会盲从前代的兄弟次序,一切凭年龄和实力说话。


  刘备作为首任兄长、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寡头政治,它会直接威胁到刘禅的继承权和统治权,破坏整个皇室宗派的单姓血统。不要说将来做天子,就是止步于汉中王、西蜀皇帝,刘备也不想三姓共治,更何况阿斗在所有亲子与义子中不具备任何竞争力。(此前他之所以愿意结拜异姓兄弟,是为了体现仁义、包容和开明的刘家新形象,骗取第一桶金。而罗贯中虚构这一事件的用意则是为了提供一种破除家天下的解决方案,以悲剧的方式反向启发后人。)



  大哥毕竟比三弟有才,他早已想好了消解化学兄弟的化学方法——与“结义”相反的“雪仇”。先将兄弟暗中送给仇人杀,再以雪仇的名义获得独生。只要说是为了报仇,谁还会要求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呢?结义盟约自然解除,同时赢得了朝野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与民心。这是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所以刘备在杀死所有仇人之后还要继续进攻吴国。(他的战略与诸葛亮相反,是先灭东吴,再统一全国。)刘备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既能将兄弟结义提升至替天行道的辅国大义,也能将兄弟之仇演说成不共戴天的灭国公仇。且看他是如何制造兄仇的。


  刘备另一种才华是善于借力,当初结义是为了借力羽、翼起飞,如今成功在望,他又要借力剪除两扇沉重的翅膀并获得两重孝。那么,该借何人之力呢?无需另请高明,非诸葛亮莫属。第一,诸葛亮也早有杀羽除飞的想法,志同道合,不会泄密;第二,诸葛亮擅长心理战和远程战,常在笑里藏刀之后敷以悲伤眼泪,干净利落;三则诸葛亮精通各种神鬼之道,能将阴谋陷害伪托成上天旨意,无人生疑。诸葛亮杀同僚庞统时就是这样做的。
三、诸葛亮放纵张飞的偏才,先使其小成,再使其大败


  诸葛亮果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只对着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性格缺点温柔击打几下,就教他们死于非命了。


  关羽的正才是义,却偏好逞勇,缺点则是“刚而自矜”;张飞的专长是勇,却偏好耍智;缺点则是“暴而无恩”。



  诸葛亮告诉我们,若想成全一个人,就帮助他发挥专长。诸葛亮给关羽把守华容道的机会,便让他义满天下;诸葛亮给张飞树林中可埋伏军马的启示,便让他当阳桥头一声吼,勇退曹家百万兵。若想毁灭一个人,就膨胀他的偏才。与由善性决定的正才不同,偏才往往由后天的欲望驱动,一旦放纵,就会让人自我陶醉,暴露出缺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譬如,关羽在接到孔明送来的五虎上将第一位的勇名后,说,知我者惟孔明也。就以为自己真能威震华夏了。张飞在瓦口关接到孔明送来的三车成瓮的美酒,计取张颌之后,也是以为自己深得孔明之妙,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智神加酒神,愈加贪杯纵酒。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仍喜欢别人吹捧他们的业余爱好,以全才自居。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与陈寿的观点有所不同。陈寿认为关羽和张飞是“以短取败,理之常数也。”罗贯中则认为他俩的失败既有性格内因,也有被人恶意诱导的外因。在罗贯中看来,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个性原本是可爱的,甚至是有益的。关羽因为好勇而“千里走单骑”,因为刚矜而“土城约三事”;张飞因为好智而“陆路取西川”,因为粗暴而“鞭打督邮”(“义释严颜”还说明他暴中有恩),均成为了千古美谈。这说明个性本身没有长短之分,太过了才会成为缺点,成为取败之道。四、刘备将屠夫张飞当猪杀,先消磨其意志,再急火攻心


  实际上,在害张飞的过程中,刘备不仅是旁观者、纵容者,还是积极的合作者、操刀者,参与程度要比杀关羽时深得多。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就像范疆与张达一样,几乎不分主从。表面上,他不赞同孔明送酒给瓦口隘的张飞,以免他贪杯误事,实则并未阻成,还只管增派魏延去助张飞成功,未捎去半句少饮的嘱托。一扬一抑,后果可想而知。表面上,他在伐吴之前,初开金口嘱咐张飞:“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实际做法却是:一、称帝三年间绝口不提报仇之事,让张飞不知所从,终日借酒浇愁;二、在某一天突然下诏,发兵东吴,“克日兴师”,让长年被酒伤身、意志消沉的张飞急火攻心;三、明知张飞酒后鞭挞士卒,并将他们重又安排在身边,却不及早劝张飞慢慢戒酒(至少有三年时间),更不设法隔离他身边危险的士卒,这都是刘备有义务有能力做到的。一个喝了几十年酒的瘾君子怎么能够说戒就戒呢?一旦喝醉,又怎么能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记起兄弟的叮嘱呢?


  实际上,刘备的所谓嘱咐更接近于诅咒,谁听着都会心生逆反,张飞向来吃软不吃硬,也就愈加纵酒,愈加暴虐了。接着,刘备急不可耐等着咒语显灵,未等阆中来报信的人开口,就说:“噫,三弟休矣!”皇天不负苦心人,张飞总算以短取败、自食其果,刘备“放声大哭”,喜极而泣。


  最可笑可恼的是,刘备还学着诸葛亮事前制造先天宿命,上次是梦见关羽立在灯影下请求报仇雪恨,这回是夜观天象,如“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前次关羽死后,孔明对刘备说:“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刘备几近鹦鹉学舌。


  可惜罗贯中不相信占星术,只相信良心与阴谋。刘备是因为良心不安而心惊肉颤、寝卧不安,而后阴谋诈称星斗坠地,开脱自己,欺诳世人。张飞的“心惊肉颤、坐卧不安”则是缘于当天过分鞭挞下人而良心受责。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因为孔明玩得最成功的借东风也是骗人的把戏,他说能借三天的东南风,但当天凌晨就下起了大雨,差点贻误战机。略懂一点看云识天气而已。


  五、江湖大哥都不厚道,先害兄弟,再害自己


  谁都明白统一天下要比建立蜀国难得多,需要更多兄弟的和衷共济,但刘备却自私自利,独自一人上路了。究竟是一条称孤道寡的路,还是孤独求败的路呢?刘备这次不敢做梦、占星了,也不敢相信孔明的装神、算卦了,出师之前特地请来青城山的隐者李意。只见李意“画了一大人仰卧于地,傍有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飘然而去。毋庸置疑,这位掘土的人就是孔明,对应于第69回管辂所说的穿白袍的弈棋仙人。其实李意也不是在预测,只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惟刘备看不到的必然……



  此前,我们只晓得勇将李逵是被哥哥宋江用毒酒害死,谁知豪侠张飞也遭到了刘备算计。世上的大哥啊,为何都如此不厚道!可没有了甘当“三姓兄奴”的愚弟,谁还会对你赤胆忠心,谁还会把你的巧言当真,谁还会在乎你那几两几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5873850100pdm9.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离谱的推测——大家别砸我呀!!
据说.....曹操 是女的   呵呵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问题上找到曹操女扮男装的马脚:   

一、早在第一回中,三国演义就写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设五色棒十余条”,试   
问,会有一名男性在置办刑具的时候还考虑颜色吗?   

二、在第二十回中,曹操遇到了接受汉献帝赏赐的董承,没有过多盘问对方,而是忙不   
迭的穿上锦袍,寄上玉带,还向左右卖弄,分明是女缘陌?佬睦硎谷唬?庞姓庵帧傲?nbsp;  
衣癖”(相信那些已有家室或者女友的人都会有同感吧),之后铜雀台以锦袍而非金银   
财宝悬赏同样是这个道理。   

三、曹操有间歇性的偏头疼,其实这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知道为什么曹   
操会杀华佗?其实是因为这位名医通过医疗,发现了曹操是女性这一事实,所以难逃一   
死(相同遭遇的其实不止华佗一个,后文还有论述)。   

当然,很多人会提到曹操有孩子、以及长期行军打仗这些所谓反例,但事实上作为三军   
的统帅,又有谁敢随便接近曹操?这就为她掩饰自己性别创造了最好的条件,至于那些   
所谓的孩子,也只需要偷偷收养几个冒充就能做到。为了进一步证明曹操是女性的事   
实,有两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   

其一是张济的妻子,也就是张绣的婶婶。曹操在宛城收降张绣之后,如果是一名男性,   
即使再好色,也不至于在对方的阵营之中勾引他人的长辈,等到调离张绣之后再行事岂   
不更方便?之所以一向深思熟虑的曹操会“忽视”这一点,正因为她是女性,她找张绣   
婶婶的目的很可能是谈些女性的隐私话题,因此没有考虑到张绣因此会产生的误会,结   
果遭到了张绣的报复。这一事件最大的牺牲品显然不是那个原本就是领养的“长子”曹   
昂,而是典韦,一个深深爱着曹操的痴情男子。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典韦显然有机会   
了解曹操是女性的真相(后来的许褚也是知情者之一,这一点下面还会有论述),曹操   
之所会选择她,也正是知道他对自己的仰慕,所以才放心将自己的安危交给他(曹操很   
感谢典韦,但并不爱他,下面也会有论述),而典韦在宛城一战中,为自己最心爱的女   
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堪称是多情种子。   

其二是杨修。在谈这个人之前,我先要问两个问题:女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曹操最大   
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其实惊人的一致:多疑。不过曹操的多疑不但是因为她是女人,更   
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她需要时时刻刻在众人面前隐瞒这一事实,所以不得不加倍提防。所   
以曹操从来不允许在自己睡觉的时候有人靠近,其实她所害怕的不是行刺(能进入她身   
边的,有几人不是心腹?而且完全可以限制进入的人带刀剑),而是被发现自己不是男   
性,因此时常宣称自己梦中杀人,而杨修对于此事的一些评论,多少让曹操担心是否此   
人已了解到真相,因此不得不除去。而且杨修还曾经偷吃了曹操最喜欢的零食,对于男   
性这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在女性看来,这的确是极大的罪过(不相信的话,有胆量的可   
以试着抢走自己老婆或者女友最喜欢吃的东西,看看有没有机会避免跪键盘的命运),   
杨修之死其实是又一起的杀人灭口事件,但我们无从得知,杨修这个聪明人究竟是真的   
看透了真相,还是糊里糊涂的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   

古人云:“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曹操的悲哀在   
于,她几乎征服了世界,但却没有机会征服自己心爱的男人,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在自己   
的有生之年成为皇帝,可见这并非她的追求目标。在三国演义中,与曹操曾经发生过感   
情纠葛的人物其实不少,但真正值得一提的却只有三个人。   

曹操的第一个男人是陈宫,这名县令之所以会放过已成为阶下囚的曹操,主要还是他发   
现了真相,并爱上了这个女人,所以与她一起逃亡。他与曹操总计相处了三天后,才发   
现这个女人实在是心狠手辣,一度想杀了她,但考虑到“一日夫妻百日恩”,最终还是下不了手,而是默默的离去。但对于曹操来说,陈宫离开她的行为就是背叛和抛弃,因此两人在之后势同水火,曹操在白门楼可以放过张辽,对吕布的处置也是犹豫不决,唯   
独是陈宫这个负心汉是非杀不可的。当然,曹操杀陈宫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避免自己   
是女人这件事情被成功所泄漏,不过考虑在昔日恋情的分上,曹操对于陈宫的母亲(其   
实就是她的婆婆)和妻子(其实是情敌)给与了照顾。   

如果说曹操与陈宫的这段恋情多少有些为了脱困而被迫开始的话,那么曹操对于刘备的   
爱则完全发自内心。当刘备投靠曹操时,很多谋士都主张除掉这个将来的劲敌,曹操自   
然并非不知道刘备的威胁,但刘备那对性感的大耳朵却令曹操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段恋   
情的精彩之处在书中的第二十一回,曹操与刘备的青梅煮酒分明是曹操小资情调的体   
现,而他那段关于“龙”的论述,内容其实非常“成人”,其真实含义是□□□□□□   
□□□□□□□(此处删去N字)。接下来曹擦那句“惟使君与操耳”,更是吐露了她   
想与刘备白头偕老的愿望,同样是聪明人的刘备自然不会不明白曹操的真实意图,因此   
大吃一惊,将手中的刀叉落在地上,而曹操接下里的一句话则更为露骨:“丈夫亦畏雷   
乎?”,这简直就是正式的求婚了。   

如果曹操真的能与刘备结成一对,那么这或许将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一对夫妻档,但是   
阻止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答案,其实同样在第二十一回中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曹操无法   
继续与刘备调情下去呢?因为关张二人过来找寻刘备,事实上,从第二回中“与关、张   
食则同桌,寝则同床”的叙述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三人之间的“同志关系”,而阿斗不   
过是一个收养的孩子(所以才故意搞来白鹤什么的掩人耳目),至于刘永、刘理,分明   
是刘瑁的遗腹双胞胎(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刘备在自己的壮年与三名妻子只有一   
子,而在自己的晚年却接连生下两个儿子,难道是四川有什么大补的药?)。正因为如   
此,所以刘备看到赵云拼死只为相救阿斗而感到气愤,怪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小孩差点   
令自己损失了一名大将,而孙尚香之所以会在婚后不久就逃回了娘家也正是因为她发现   
了刘备的这一“爱好”,而且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刘备在临终前,对自己的新男宠诸   
葛亮表示,对方只要觉得有必要,完全可以取代阿斗的帝位。这些原因使得刘备最终无   
法接受曹操的爱意,之后两人的连番争斗,其实也是因爱生恨的后果。所以当刘备假借   
征伐袁术之名离开都城时,曹操派去的许褚不敢对刘备动手,因为这个接替典韦成为曹   
操保镖的男人也很清楚曹操对于刘备的那种特殊感情,不敢随便动手而令曹操不快。   

曹操爱上刘备已经是一个悲剧,但更为不幸的是她接下来的追求目标是关羽,早在十八   
路诸侯的时代,曹操对关羽就颇有好感,这也很正常,哪个MM不喜欢个子高的男生?难   
怪张松之后遭到了曹操的冷遇。顺便说一下,笔者的身高也还不错,欢迎有意的MM前来   
联系……言归正传,在曹操追求刘备失败之后,她就将目光转向了关羽,所以尽管她手   
下战将如云,但她还是非要一个活的关羽,而斩颜良诛文丑更是存心想捧关羽的场,先   
是故意让手下的大将失败,然后再给关羽赤兔马,让他利用马的速度干掉了对手,其实   
要是把这匹马给张辽或是徐晃的话,或许他们做的还可以更出色。曹操刻意抬高关羽其   
实是一种对于心上人的讨好,毕竟经历过两次感情挫折的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但不幸   
的是,关羽和刘备的“同志情谊”不是曹操所能瓦解的,曹操当初故意让关羽和刘备的   
妻子同处一室,其实就想试探他是不是有着和刘备一样的“爱好”,而关羽当晚的表现   
已经预示了曹操又一次的悲惨命运。但是在曹操的心理,还是存着对于关羽的一份情   
意,至少当时关羽为了不伤曹操的心,一直也没有娶妻,所以曹操在关羽离去之时并未   
加以阻拦,而关羽在华容道也放过了曹操。其实在和自己相处过的三个男人中,曹操还   
是对于关羽最为痴情,因此当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曹操特意要来了他的首级,意思就   
是想看他最后一面。结果曹操也是因为关羽的死而伤心过度,结果自己也不久于人世,   
在临死前,曹操还安排设立多个真假墓穴,其目的就是不让后人通过开棺验尸发现自己   
是女流的秘密。   

作为一个在感情上历经失败的女人,曹操时常有哀叹命运的表现,横槊赋诗就是典型的   
一例。在曹操的诗句中,核心内容其实只有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无处可依”。月主阴,所谓“月明星稀”其实曹操在暗示当世由一个女子纵横天下,却   
没有能与之相媲美的男性。喜鹊本是美丽吉祥的鸟儿,然而曹操却用了“乌鹊”,指的   
是自己虽然是一个可爱的女性,但为了混迹于男人之中,不得不披上难堪的伪装而来到   
南方。所谓的“绕树三匝”指的就是她与陈宫、刘备和关羽之间的三段恋情,最终却   
“无枝可依”,找不到女人的归宿。结果这四句抒发心声的诗句却遭到了不识相的刘馥   
的质疑,也难怪心情本来就不好的曹操会当场枪毙刘馥。在那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曹   
操这样的女性的心事又有谁能懂?   

综上所述,曹操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最为传奇的一名女性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756356.html
发表于 2011-3-27 16: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读完以上趣文,说说自己的感觉:
"先后得宠,张飞两闺女是绝色美人"------有一定说服力;
"春秋美女西施到底魂归何处"-----逻辑严密,论据可信;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作者独立思考能力极强,历史知识很丰富,佩服!
"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幕后元凶"------“四大名著”研究学者有点姿意愚弄读者,低估读者的甄别能力;实则哗众取宠!
"曹操 是女的"------哀,又见于长河!

发表于 2011-3-27 17: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晨 的帖子

史海八卦,匪夷所思
清晨推荐,华发生辉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9:56 编辑

回复 BBGOD 的帖子

还是那片枫叶 发表于 2011-3-27 18:25
回复 清晨 的帖子

史海八卦,匪夷所思
幸好不是我所写,谢谢。
楼上这两位再帮俺分析分析,下面这篇关云长的文章有没有谱?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与曹操抢美女 非英雄乃好色缺义之徒

关羽长久以来是民间崇祀的对象,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后还被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其威名甚至对中国周边各国亦有强烈影响,越南、流球等国也都立庙奉祀关羽,日本东京的关帝庙金碧辉煌,香火昼夜不灭。在传说和演义中,关羽也成了一个不近女色的大英雄和伟丈夫。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亦是这般形象高大吗?蔡双玲在《北京科技报》撰文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先生将一个与演义中的形象迥然不同的关羽展现给了世人,“关羽确实武艺不弱,但没有达到无人能及的神人地步。关羽并非不好女色,曾与曹操争过美女”……

关公.jpg

千百年来,关羽被传唱为武艺超群、忠义耿直、不近女色的一个真英雄、真豪杰。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刮骨疗毒等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

  但是演义和传说毕竟不能构成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先生的一篇论文《正史中的关羽与演义里的关公》引起争议,他把一个与演义中的形象迥然不同的关羽展现在人们眼前。

  关羽确实武功不弱,但是果真是武艺超群,无人匹敌吗?

  传说中,关羽武艺超群,无与匹敌,这是他被奉为“武圣”的主要原因。纵观二十四史,名将辈出,只有关羽被称为帝,尊为神。关羽的武艺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出神入化,足以称“圣”、称“神”呢?

  尹先生介绍,《三国志》作者陈寿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列为一卷,并评论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由此可见,关羽确实有“万人之敌”。

  但是尹先生通过考证发现,在三国时期和关公位居同一档次的将领也不少,甚至有水平出其右。例如,曹操的大将庞德在与关羽交战之时,曾经“射羽中额”;庞德常常骑着白马驰骋沙场,关羽的部下称其为白马将军,皆对其颇为惧怕。虽然关羽的武艺高强,居然曾两次被俘;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身经百战的关公竟败走麦城,居然还是被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马忠所算计。尹先生认为,在演义中作者过分夸大了关羽的能力。关羽确实武艺不弱,但没有达到无人能及的神人地步。

关羽并非不好女色,曾与曹操争美女

  在传说和演义中,大都讲关羽是一个不近女色的大英雄、伟丈夫。《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曾经赐予关羽十名美女,他皆毫不动心,全部送去侍奉甘、糜二夫人。但是根据尹先生的研究,关羽不但是喜欢美女,并且曾经和曹操争过美女。

  《三国志》的《蜀书》和《魏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曹操与刘备带领大军在下邳围攻吕布,吕布派出秦宜禄出城向河内太守张杨求救。关羽听说秦宜禄长相非常出众的妻子还留在下邳城内,便多次请求曹操:“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就是说他的老婆没有生儿子,如果攻下城的话,请把姓秦的老婆赏赐给他。

  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曹操似乎并未太在意此事。到攻城之际,关羽又再三地请求曹操,谁料曹孟德见关羽迫不及待的样子,怀疑杜氏异常美貌,等到城池攻陷之后,曹操亲自召见了杜氏,果然是国色天香,“乃自纳之”,就留为己用了。关羽为此事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刘备与曹操一起打猎之机杀掉曹操,后被刘备制止。

  尹先生认为,曹操送关羽美女之事,是假;曹操与关羽争美女之事,倒是真的。虽然凭着这个史实尚未能判定关羽即好色之徒,但起码可以看出,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称颂关羽不好女色其实是无稽之谈。

关羽并非忠义双全,品质值怀疑

  都认为关羽忠肝义胆,侠气干云,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传为美谈,尹先生认为这些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歪曲史实、大肆渲染和美化关公所致。

  尹先生引用了《三国志》中官渡之战这件史实进行了分析。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失败后投奔了袁绍。关羽被擒后,曹操待之甚厚,意在挽留。关羽表示:“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为,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大意是说:他知道曹操十分厚待他,但是他已经受到刘备的大恩,誓死也得报答,不能背叛。但是也决不会辜负曹操的厚待,会立即报答曹操的。

  在官渡大战初期,曹操命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率军解白马之围。关羽斩了袁绍大将颜良的首级,献给了曹操。由于曹操与关羽事先订有心照不宣的君子协定,故曹操知道关羽要“黄鹤一去不复返”,即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重加赏赐,关羽却又跑到了袁绍的部队中又投奔了刘备。曹操手下欲追杀关羽,被曹操阻拦。

  尹先生引用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为此事所作的评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就是说曹操虽然知道关羽是不会留下的,但在内心中非常赞赏他。关羽逃走,而曹操不派人去追,是为了使关羽不违背兄弟义气,是曹操成就了关羽的气节。如果没有王者的气度,谁能够做到这一步呢?这确实是曹操的美德。

  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过分美化了关羽,根据这个史实编造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极力描述关羽的忠勇和侠义,狠狠地丑化曹操。

尹先生认为恰好是官渡之战这件史实表露出了关羽的不忠不义:刘备和曹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仇敌,为何关羽被俘欣然接受了曹操的厚待?关羽明明知道刘备投奔了袁绍,他不但不去帮助刘备,助袁绍一臂之力打败曹操,反而帮助刘备的敌人斩杀了刘备的朋友的手下大将颜良,解救了曹军白马之围,也许关羽这样做是为了求得自我心理上的平衡,也就暂时顾不得刘备的厚恩了。

  尹先生认为,“看来关羽应该是一个心机较深、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的人,无论在敌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这是他在黑白两道都吃香的缘故了。”

民间崇拜的关公形象源于何处?

  “关羽崇拜”现象如何解释呢?有人曾指出,关羽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乃是当时统治者为笼络和软化反抗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其次就是关羽的异化现象,人们在关帝庙里所见到的关公是按照后世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理想观念重新塑造和组合的关公。这位关公,担负着现实人们的希望和寄托,尤其是成为海外华人社会维系圈内社会联系和公共生活的特殊纽带以及亲情认证。“由此可见,正史中的关羽并非如人们所崇拜的那个关公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现实的一个偶像。”


                                                                              http://history.stnn.cc/arts/201007/t20100701_1355738_3.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19:54 编辑

5000年中国悬案:阿房宫是项羽一把火烧的吗?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想当年,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以前的皇宫又小,于是下令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汉书》中也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若是根据《史记》记载推算: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根据《汉书》推算,规模则更大。
但是据传说,这样一座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极度奢华的阿房宫;却在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时,一把火烧掉了,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阿房宫.jpg
火烧阿房宫(想象图)

2002年,为了寻找曾经的辉煌,考古学家们来到了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的阿房宫遗址上,开始了探索。
考古队员在第一次挖掘了探坑之后,并没有找到任何东西,然而大家并没有气馁,决定继续挖掘,随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大家决定从夯土层入手开始探测,古代建筑的地基都是夯土打成的,铺一层打一层,从夯土台基的侧面看过去就像千层饼一样。夯土和普通的耕土不同,它非常坚硬、也很密实,普通的平头铁锤都很难砸进去,这个夯土层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岁月,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依然坚硬。然而就在考古队顺利地打进了探杆以后,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没有发现阿房宫被火烧的痕迹。
没有找到大火过后的残留物,考古队开始猜测可能是挖掘的地方较少,刚好错过了阿房宫被烧的那一部分。于是,考古队开始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地全面勘探,这次考古队改进了方法,他们采用的是梅花点位法。所谓梅花点位法是每一平方米就以梅花点的形式打5个探测孔。梅花点位法是一种比一般性的勘测更加缜密的方法。但是,钻探了数万个孔和对地层的土样进行了元素分析后,都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
会不会因为2000多年过去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已经把大火留下的痕迹抹去了呢?为了进行比较,阿房宫考古队来到了汉代长乐宫的遗址,这里曾经是汉朝首都长安城中最为华美的宫殿之一,是汉武帝母亲的居所,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金屋藏娇”风流韵事就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这个宫殿中,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2000多年过去了,这里被火烧过的痕迹却仍然历历在目。
那么,是不是流传了2000年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的说法不真实呢?
考古学家发现,人们通常所说的阿房宫遗址实际上是阿房宫的前殿遗址,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1270米、南北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从路土分布的情况来看,人们是把夯筑台基用土从南面运到北面,再从北面开始往南逐渐夯筑台基。专家就此大胆的推测,阿房宫的所有工程只有前殿建成了台基,其他工程尚未动工,阿房宫没有建成,也没有像史书记载那样被项羽放火焚烧!

那么,历史记载难道错了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是对咸阳采取了烧、杀、抢虏的政策,然而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到烧阿房宫。《史记·项羽本纪》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在这里也只字未提火烧阿房宫。火烧的很可能是秦朝的其它宫殿。《史记》中的另一条记载也从侧面证明了阿房宫并未建成:“四月,秦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但是这年七月陈涉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
既然阿房宫连前殿都没有建成,前殿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宫殿建筑,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渡过渭河来放火烧一个没有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子,所以传说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是错误的!


发表于 2011-3-27 20: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麦芒 于 2011-3-27 22:28 编辑

不知搭错了哪根筋,搜肠刮肚出这么多吃饱了撑的歪论。
打着史实的旗号,专门颠覆已然形成的传统形象,唯恐天下不乱啊。
这些“文化人”其实是文化蛀虫,象蛀蚀龋齿一样蛀蚀中华文化。妄图使你张口一提中华文化就牙疼,且喷着口臭。。。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0: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麦芒 发表于 2011-3-27 21:27
不知搭错了哪根筋,搜肠刮肚出这么多吃饱了撑的歪论。
打着史实的旗号,专门颠覆已然形成的传统形象,唯恐 ...

呵呵,来了个气急败坏的。
很多史实是过去之后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去人为美化的。比如:失去的,得不得的才是最好的,是最好的佐证。
但史实就是史实,不以某些人的心理需要为转移。事情就是酱紫滴。
兄弟,抽枝烟吧,别气恼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0: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7 21:39 编辑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孔子为什么对女人有偏见?


众所周知,孔子对女人是有偏见的,因为在《论语·阳货》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他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可知孔子对女人的偏见非同一般,而且还稍带一点不耐烦在其中。离女人近了,她就不尊重你;离女人远了,她又埋怨你,实在是一件麻烦事呀!那么,孔子为什么会对女人有如此大的偏见呢?

孔子.jpg

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武大“国学班”讲课时,针对孔子为何发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其一是孔子可能在自己的恋爱过程中受到过挫折;其二是孔子婚后的家庭生活不太美。虽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但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会同意陈教授的第二种推断的。



  孔子在恋爱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挫折,我们对这是不得而知,如果真有其事,可能会与孔子的长相有关吧。因为在高安侠的《另眼看孔子》一文中提到过孔子的外貌:孔子“白眼仁多,黑眼仁少。鼻孔外翻,牙齿缝大。脑袋的形状也没长好,四周高中间低,活像个倒扣的痰盂,而且个头也不高”,这段描写并不像后世的“孔子标准像”那么儒雅,风度翩翩。一个人长成这般模样,确实让人有些接受不了。再加上他家境又不好,要不是因为他有才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很可能都找不到媳妇呢!所以在谈恋爱的时候遭到女性的拒绝或是取笑,留下了心理阴影也不足为奇。当然,这都是野史所传,无文字记载。


而且这始终是人们的一种猜测罢了。但孔子的婚姻生活不太美满幸福却是真实存在的,有据可考,孔子是个离过婚的男人。但在那个时代不叫离婚,而是叫“出妻”,与后来的休妻是一个意思。在古代礼书中有“七出”的规定:1、无子;2、淫佚;3、不事父母;4、多言;5、盗窃;6、妒嫉;7、恶疾。但孔子是凭借哪一条理由将原配妻子休掉的,就不得而知了。但在《礼记》中记载:“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先君子丧出母乎?’”子思是孔子的孙子,这里是门人问子思:“从前你的父亲为被休出的母亲穿孝服守丧礼吗?”宋代大儒朱熹对此也有注解:“伯鱼之母出而死。”伯鱼是孔子的儿子,这段史料记载证明了孔子确实是离过婚的。

  但孔子为何“出妻”这件事已经无据可证,很可能是因为孔子一心把心思放在了事业上,为了把自己的学问弘扬出去,常年在外出游列国,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得上老婆孩子。然而作为妻子,还要照顾老人,还要抚养孩子。再加上常年见不到丈夫,所以难免会有怨气。而就在此时,孔子也是空有满腔热忱,但却始终没能得到帝王的重用,所以只好教教学生,让自己的学识有人得以继承,自然心中也会有所怨气无处发泄,就这样,夫妻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可能时间久了,孔子很可能就会厌烦起妻子的唠叨和他们的婚姻,所以最后找了个理由将妻子休掉,扫地出门。也就有了这样“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叹了。这情形与现在的夫妻吵架闹翻,最后各奔东西,受了情感和婚姻伤害的男人就会说这样一句话“女人没一个好货色”,女人则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一样。但不同的是,孔子的感叹被门人记录下来,并成为了孔子歧视女人的证据。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才是齐家的重要内容。但孔子却没能好好地齐家,原来圣人也未必能处理好家务事呀!现如今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我们不必责怪孔圣人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偏见,毕竟瑕不掩瑜。我们要学习孔子教我们的另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哈哈哈!批孔打老头!造反有理!!吼吼!
发表于 2011-3-27 20: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7 22:34
呵呵,来了个气急败坏的。
很多史实是过去之后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去人为美化的。比如:失去的,得不得的 ...

人民通过历史故事,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些完美人物,这既是出于美好善良的心理,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可书虫钻到史堆里找屎,不是幼稚就是自己屁眼不干净也希望别人臭烘烘。。。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麦芒 发表于 2011-3-27 21:56
人民通过历史故事,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些完美人物,这既是出于美好善良的心理,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可书虫 ...

还原真实。
跟你学!
发表于 2011-3-27 21: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7 23:06
还原真实。
跟你学!

俺不像你,跟着蜣螂虫戴墨镜起哄。俺屁沟没史,所以能把别人也想象得完美干净。。。
发表于 2011-3-27 2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男不和女斗,好刀不切豆腐。。。俺睡觉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2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9 00:17 编辑

继续贴。上回说到诸葛亮和刘备联手杀了张飞,这回说到他俩又杀了关羽。气死某些爱大刀的人。嘿嘿!
好戏上台了,诸位请上看!!

关羽之死(ZT)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朱子彦认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冒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发表于 2011-3-29 15: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7 20:15
回复 BBGOD 的帖子

幸好不是我所写,谢谢。

枫叶好好地读了清晨转发的这些史海八卦,让枫叶想起了“疑邻盗斧”的典故-----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上山的时候发现了他的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含义: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http://baike.baidu.com/view/385213.htm
发表于 2011-3-29 16: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7 22:37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孔子为什么对女人有偏见?

众所周知,孔子对女人是有偏见的,因为在《论语·阳货》中 ...

孔子那个年代需要谈恋爱?荒谬。写这篇文章的人怎么用现代人的生活来推论历史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8: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片枫叶 发表于 2011-3-29 16:03
枫叶好好地读了清晨转发的这些史海八卦,让枫叶想起了“疑邻盗斧”的典故-----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 ...

很多八卦,和猜疑,后来证实80%以上都是真的。特别是娱乐圈那堆。

再说,说玩了是八卦,说实了何尝不是一种文史上的推敲呢?那些红学家都是干嘛的?不都是在八卦中还原《红楼梦》的真实文思和推敲后三十章的么?张爱玲晚年花了二十年去八卦红楼,殚尽心血八卦出一部枯燥严谨的《红楼梦魇》,多昂贵的八卦!!

看文章,特别是看好文章不都应该心多一犀,通幽解密的吗?那些好的作品,它的好就是充分开动读者的思路,去主动挖掘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明清时代,写书的话不能说尽,文不能写全,只能隐晦地暗喻,假喻等等,连一个名字都要七避八讳的,贾宝玉和甄宝玉,贾雨村,等等,,,,,,难道你说八卦无益?疑斧无据?

再说,好的文章就像画画,需要留白。什么都写尽,把读者能发挥思考的空间都填满了,这还算是好文章吗?只能落二个字:浅白!

咱们凡事要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八卦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不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晨 于 2011-3-29 21:40 编辑
还是那片枫叶 发表于 2011-3-29 17:11
孔子那个年代需要谈恋爱?荒谬。写这篇文章的人怎么用现代人的生活来推论历史呢。。。。


他长相丑陋,此名远扬,无人肯与之相亲。难道说不通?

再说,那个时代其实也开通的很。你不会不知道孔子是怎么来的吧?70多的老爹把人家17岁的黄花闺女野外搞大了肚子,始乱终弃,他爹那么不守礼教,轮到孔小子得知自己家族原来有些老底子,便积极地跑回去捧起了歌颂贵族的臭脚.....很搞笑

估计孔子长的类似他爹,人又唐僧,婆婆妈妈,神神叨叨,娶媳妇也需暴力,呵呵~~不要说教我哦,我讨厌一切老夫子和腐朽的东东。

发表于 2011-3-29 19: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9 20:16
很多八卦,和猜疑,后来证实80%以上都是真的。特别是娱乐圈那堆。

再说,说玩了是八卦,说实了何尝不是 ...

清晨对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得非常深刻,赞一个!

对虚拟的小说进行挖掘和补充,甚至扩展,都是文学再创作的途径。文学再创作不是史学八卦,历史研究应该基于历史传承,而不是大胆臆测,博人眼球。。。
发表于 2011-3-29 2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 发表于 2011-3-29 20:31
他长相丑陋,此名远扬,无人肯与之相亲。难道说不通?

再说,那个时代其实也开通的很。你不会不知道 ...

清晨还是用现代的生活设想遥远的历史。那个年代消息闭塞,只要有聘礼,一切都是媒婆的一张嘴,进洞房之前,根本不知道对方的长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3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