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曼谷12月2日电(国际观察)泰国“决战日”未见胜负(详版)
新华社记者常天童 明大军
泰国反政府领导人素贴曾宣布12月1日为“决战日”,摆出“一举推翻政府”的架势,而“决战日”过后,首都曼谷的抗议活动2日仍在继续,政府和反政府双方没有暴力摊牌,双方角力尚未见分晓。
曼谷街头的抗议活动持续了一个月。2日,抗议人群不断向总理府和国会集聚,不过政府部门仍旧照常上班,停业一天的各大商场恢复了营业,除抗议区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基本平静。当晚,示威者开始返回位于民主纪念碑附近的大本营。
分析人士认为,现在谈论胜负为时尚早。
反对派誓不善罢甘休
在“决战日”即将结束时,素贴1日晚8时左右与政府总理英拉见面,并向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拉在48小时内“将政权交给人民”。泰军方人士参加见面,整个过程中,英拉一言未发,随后转身离开。
此次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导火索是抗议泰国下议院通过特赦法案,该法案可能为前总理他信回国铺平道路。在抗议浪潮下,上议院否决了该法案,英拉也明确表示将彻底放弃该法案。然而,政府的让步并未平息事态,抗议浪潮反而愈演愈烈。反对派进而提出了要推翻英拉政府的政治目标。
此时,英拉政府内部有人提出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的建议,而反对派对此并不认可。素贴在1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英拉下台、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并不能使他们满意。他们的最终要求是政府下台,推行国家权力机构的彻底改革。当地媒体称反对派要发动一场“市民政变”。
表面上看,曼谷街头的抗议人群声势浩大,反对派似乎占据上风。素贴不断在公开场合及媒体上要求英拉“将权力交给人民”,要求政府“顺应民意”。
事实上,支持政府的“红衫军”并未走上街头与“黄衫军”对抗,并不是示弱,而是英拉政府为平息局势,避免两派对峙出现暴力冲突而采取克制态度。英拉政府一直呼吁支持者不要上街,即便要表达对政府的支持,也只能在相对封闭的体育馆内进行。
英拉政府毕竟是民选政府,她领导的为泰党以绝对优势在大选中胜出。此间舆论认为,即便是英拉现在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为泰党仍有可能再次获胜。这也是反对派不同意提前大选的重要原因。
英拉“柔情”应对
面对抗议者咄咄逼人的架势,英拉采取了以柔克刚的应对方式。抗议爆发以来,英拉发表了3次电视讲话,每次都恳请抗议者停止示威,并表示愿意就所有问题与反对派举行对话谈判。面对国会中反对派火药味十足的责问,英拉的对策是忍耐,最多只是说,“对不起,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对抗议者围攻政府部门、占领部分重要政府机构、冲击部分电视台等举动,英拉要求维持秩序的警察不得携带武器也不得使用武力,并授意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示威者到来时,应持平和的欢迎态度。面对素贴的激烈言辞,英拉屡次表示政府随时敞开大门欢迎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当英拉10岁的儿子在学校遭示威者吹哨骚扰时,英拉也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恳请示威者将怨气发泄在她一个人头上。“求求你们,如果你们有孩子,就会知道母亲的心情。我哪儿也不会去,就在这里等着。但请你们不要给我的儿子压力,”英拉在新闻发布会上哽咽着说。
英拉的“柔情”感动了许多民众。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的两派对局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出现失误,对政府一方来说更是如此,“忍耐”也许是英拉不得已的选择。几年前,泰国使用武力镇压示威活动,造成大规模流血的惨剧令人难以忘记,政府如再动武,势必引起泰国民众的强烈反感。
泰国政治痼疾作祟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反对派提出的要求之所以能得到许多民众的支持,主要由于泰国政治中固有的病根。
泰国国内政治各派的角逐由来已久,每派势力都代表着不同选民团体的利益。当一派获得掌权的机会后,往往会利用其执政地位和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制定一些维护其利益,但可能会影响甚至伤害其他利益集团的政策或法案。这也成为泰国政局难以维持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下,反对派要求政府下台,停止大选,提出由他们来制定一个新的政治制度,打破所谓的政治“恶性循环”。但到目前为止,反对派并未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章程。反对派的政治目的及考量也令人存疑。
无论如何,要打破泰国实施了数十年的民主选举制度,很难得到广大泰国民众的赞同。
由此看来,要化解目前的泰国政治“囧”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泰国各派政治利益的角逐也远未达到决出胜负的时刻。(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