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终于亮出了“规范服务”这张牌,随着余额宝们“提前取款不罚息”的政策红利即将结束,这也意味着“余额宝”们最美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屌丝理财神器”、“搅局者”、“金融市场中的鲇鱼”、“吸血鬼”、“寄生虫”……这是外界加在余额宝
[微博]之上的种种称号。
从2013年6月13日诞生那天起,由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
[微博]联手天弘基金公司推出的余额宝业务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掀起了一股旋风。
业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与往年不同的是,现在货币基金的主角无疑是天弘余额宝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货币基金。
余额宝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模仿余额宝的各种“宝”(诸如苏宁零钱宝、腾讯理财通、百度
[微博]百发等)已不下20个。
巨大的体量使得人们对“宝宝”们的风险问题高度关注,这也引发了监管层在制度设计方面的思考。
“余额宝是支付宝给用户提供的一项便捷的账户增值服务,本质上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余额宝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证监会
[微博]发言人张晓军在2月28日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定义了“宝宝”们。
“余额宝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嵌入式的直销货币基金。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是已经明确的,对货币基金的监管也是非常明确的,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直销基金的模式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教授黄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将9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协议存款(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法人或法人授权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约定存放利率办理的一定期限、一定金额以上的存款业务),对协议存款极大的依赖性已经使其资金存在潜在风险。
根据我国目前的监管政策,协议存款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的一般性存款,协议存款没有利率上限,也不受存款准备金管理。这部分协议存款的利率,由银行参照银行间市场利率与客户协商定价。
此前,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协议存款享受着“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政策红利。即基金公司在应对紧急赎回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协议存款,银行仍按原来约定的收益支付利息。协议存款中签署有类似的提前支取条款。
支付宝也正是借由这种协议存款的政策红利,以“随意支取”的理念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这一模式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旦政策有所变化,将严重影响到余额宝、银行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3月24日,央行
[微博]公开明确表示:“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仍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基金业人士分析,这意味着之前余额宝们“提前取款不罚息”的政策红利即将结束。
在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上,央行终于亮出了“规范服务”这张牌。
而此时,亦有人说,余额宝最美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