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思齐 于 2014-7-15 21:57 编辑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从中南海西北门进去,步行不久就能看到一座门口卧着威武石狮的复古式建筑。大门上挂着国徽,还有一块镶金边的牌匾上写着“第一会议室”。通常来说,李克强总理会在这里会见前来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学者及基层代表。
作为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方式,国务院总理会不定期举行各界人士座谈会。而作为市场的细胞组成部分,企业家的座谈会又颇受关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李克强在就任国务院总理后,分别于2013年4月12日、7月16日、10月31日和2014年1月17日、7月14日举行过有企业家参与的座谈会。
在这些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的身影越来越多,涉及到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参加总理座谈会的经济学家既有一些知名学者也有一些官方智库人士,比如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现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等。
如何能进中南海
除了马云、李彦宏、张朝阳这样响当当的商业骄子,也有林毅夫、李稻葵这样的学界大腕,除此之外,种粮养殖大户、农民工、创业中的大学生、村官县长等基层人员也都是总理的座上常客。
对于这些人士的产生机制,官方知情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能亲自向总理建言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相关部门层层推荐和甑选出来的代表性人物。特殊情况下,总理会亲自点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者和企业家等人士来参加。“马云就是被点名来参加的。”这名人士称。
这些被普通人视作“幸运儿”的总理客人初到中南海时也许都会“失望”。一名曾参加过总理座谈会的经济学家告诉本报记者,通常会提前几天收到有关部门的电话和邀请函。因为提前做了报备,进入中南海时简单查阅证件和做好登记手续便可入内。“‘海里’就跟普通政府大院似的,没什么特殊。相反,办公区都旧旧的、还挺小,十来万的小轿车随处可见。”他对本报记者笑称,“可能那些大企业家会觉得有点寒酸。”
去中南海做客的机会也不是时时有,记者梳理发现,总理召开座谈会通常具有时间节点上的特点。年中、年末、季度交替等重要时间转折都有可能召开座谈会,这时候通常有可能会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出台重要部署。例如,李克强在去年11月的座谈会上说,当前临近年终岁末,是做好今年工作“收官”和为明年良好开局打基础的关键时刻。
在总理的座谈会中,最固定和知名的,要数每年两会前夕听取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举行的数场座谈。本报查阅官方媒体公开报道发现,此前,两会前夕总理通常会召开3场以上的座谈会,一场是由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一场由科教文卫体和基层群众参加,另一场由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加。
但从2007开始,此期间的座谈会几乎都会拆分为5场,分别与基层群众、企业家、专家学者进行单独的座谈会。从数据来看,每年受邀的基层代表都在10人左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