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说《后会无期》还不够好,那不是因为它哪里不好,而是因为比它好的片子太多,而我不会像韩寒的粉丝那样,为他设定一个几乎只以郭敬明为参照物的标准。微博里有人说,90后看《小时代》,80后看《后会无期》,70后看热闹。这样的代际总结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意义,但于我而言,的确是看了一场热闹,而已。
某种意义上,韩寒和郭敬明之间,并不存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他们只是一只罗盘的两极,指南或指北,都牢牢吸附于这个时代的磁场。郭敬明试图构建宏大,但是真正有力量的宏大叙事,不是由华丽辞藻和商标去堆砌;韩寒试图消解宏大,但是真正个体化的表达,不是用一句句抽离了情节的台词,掩盖叙事本身的苍白。郭敬明有些浅薄,而韩寒也并不深刻,他们都在自己的风格里做到了极致,但都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摆脱匠气,抵达诗意。
韩寒是个乐于思考并且敢于表达的新青年,电影里也处处透着他的才气。《后会无期》是属于他自己的“平凡之路”,不求多么痛的领悟,只要对世界保持一点点适可而止的叛逆。片子里的三个男人:车手(开出租的)、作家(当老师的)、骗子(放卫星的),加在一起,就是公众面前的韩寒,有时是英雄,有时是偶像,有时是被推倒的偶像。他的电影跟他的文字很相似,写得出许多好段子,连不成一个耐人寻味的好故事。年轻人或许并不在乎这个,他们说那些荒诞又好玩的段子,已经能反映人物的处境,足以嘲笑不好玩的人。我赞同,并且羡慕这轻快的追随,只是自己并不在这条路上,只能看着他们插科打诨地前行,祝他们好运。
在我的世界观里,荒诞还停留在卡夫卡,或者库布里克那种样子,极端的超现实才是现实,时而严肃,时而张狂,但永远焦虑并且痛苦,所以我不能跟他们一起,走那条平凡之路。我的眼里处处是凶险,是魔幻,是荆棘,并且还没有勇气去想“拥有一切又失去一切”这些关于“一切”的大数据。
你知道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吗?因为生活不是讲道理、灌鸡汤,想要过好这一生,就不要再去听任何道理了。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谈利弊?但是一切的利弊,都被大人伪装成了对错,然后拿去评判另一些大人。喜欢就是放肆,但爱是克制?在我看来,能让人克制的,那都不是爱。
所有的金句里,唯有一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汽油车,不能加柴油。
原谅我对一个年轻人的处女作吹毛求疵,我只是嫉妒他年轻有为罢了。我经常说,跟80后难以交流,他们所有的想法都已经刷新。但其实我本人也就生于79末端,刚好就在断代史的边缘。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代际冲突在我眼里变得更尖锐。从我这一届开始,小学从五年变成六年,家里开始没有了兄弟姐妹,而从我的下一届开始,英语课本里有了李雷韩梅梅,教材全换,时代就这样刷新了,而我还留在那个庄严的古典时代,幻想世界优雅如故。(记者 莫璇)
来源:中新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