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8|回复: 0

被“去中国化”扼杀的香港武侠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02: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杰出代表作《射雕英雄传》。
  

看武侠小说,避不开三个人的作品:金庸、梁羽生、古龙。香港武侠小说,又首推金、梁二人。近年香港“武侠界”有倪匡、温瑞安、黄易等人出书,情节构思巧妙,风靡一时,然则就目前看来,文笔底蕴是远远不及金、梁二人的。看他们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后继无人”的乏力感来。
  

武侠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而真正专注于描写豪士侠客的作品则是从唐人传奇开始,被人们称为“武侠小说的始祖”。其间发展千余年,武侠小说的创作在民国时期达到又一高潮,并开始有了新派、旧派武侠之分。当时武侠小说的盛行与那时的社会变动密切相关。然而“成也历史,败也历史”,武侠小说最终还是退出了中原腹地。幸运的是,武侠小说在香港的土地上汲取营养而复兴,这股风潮并席卷海内外,流传至今。
  

新旧本就是相对而论,现在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在香港复兴的武侠小说应归于新派武侠一派。而香港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开始执笔,却是由于香港武术界的一场比斗,否则“香港武侠史”可能就是另一番风景了。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掌门人双双约定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梁羽生有感于此次比武,并受香港《新晚报》主编罗孚先生的邀约,在该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有金庸成就一代“武林盟主”,耍尽武侠小说的诸般“套路”,登上武侠小说的最高峰,后继者必须另创新招才能称雄。于是有古龙以偏取胜,“仗剑江湖载酒行”,推陈出新自成一体。
  

香港新派武侠成绩斐然。金、梁二位作为香港新派武侠的代表人物,作品自创出以来便拥有大量的拥趸。他们二人的小说在内地、香港广为流传,多数图书馆都有收藏,借阅量不知凡几。另有倪匡、温瑞安、黄易等较为出色的新派武侠创作者。由他们的作品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每隔不到几年便有新版本的翻拍。林青霞所演东方不败、张国荣所演卓一航、李若彤所演小龙女都是经典的荧幕人物形象。
  

香港人对武侠小说的热爱也是有目共睹。公共图书馆内至少一个书架摆满了武侠小说,街边租书店内新新旧旧的武侠书籍琳琅满目。可称为“香港漫画销量之冠”、“香港最受读者欢迎漫画”的连载漫画《风云》正是讲述的武侠江湖事。最开始以武侠小说为底本的影视作品也是最先在香港创作,红遍海内外,近年来才逐渐转移到内地制作的。金庸先生更是因为在武侠小说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倪匡、黄霑和蔡澜三人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深受香港读者认可。
  

遗憾的是,金、梁之后无来者,香港新派武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没落,倪匡等人的成就与前人毫不可比,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究其原因,只需问上那么一句:中文水平持续走低的这几代香港人,可还写得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过去,香港新派武侠之所以成功,绝对离不开对旧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当代武侠小说三大家而论,金、梁、古三人都是传统武侠小说的忠实读者。唐代传奇、宋人话本、明代白话小说、清代公案小说以及民国时期大量的创作都是他们作品的灵感来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写作。与台湾武侠注重故事情节的奇诡曲折所不同的是,香港新派武侠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更为丰厚的含量。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例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儒道墨家、医术卜卦等成分的灵活运用,使得香港新派武侠在广大华人圈中引起强烈的文化共鸣。若是不依托于此,香港新派武侠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就以温瑞安的书为例。小说《骷髅画》中有一位进士出身的鲁问张大人,连写对联要上下两句平仄相对的规矩都不懂,竟然写出“雪暮赏梅疏见月,寒夜闻霜笑杀人”这样“出格”的句子来。更有“擅长诗词”的人物吟道:“灯明酒如镜,弄蟾光作影,影下看芙蓉,合颦解罗裙。”平仄和押韵均未入门,诗意也甚劣,实非佳作。作者明明不懂诗却非要附庸风雅,实在是很不聪明。
  

以“卖字”为生的“文人”尚且如此,香港普通市民的中文水平更是令人着急。近期的一次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中国内地的高考)中,不少学生把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写为宋代,把苏东坡的大名写作“苏车式”。另有学生翻译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竟以为说的是“十四万人把衣服一脱,发现没有一个是男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野史。
  

对历史的无知、对文法的不识,让现在的香港人沉浸在了“港式中文”的泥沼里。是由于香港人长期以来的“重英轻文”,还是因为将中国历史剔出必修科目的教育改革?这些暂且按下不表。把“差强人意”当做“不尽人意”尚算普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写出“饭被吃过”的句子就未免有点贻笑大方了。连写普通文章都用词不当、错漏百出的话,写书?还是别为难他们了吧!


来源:观察者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