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2|回复: 0

李克强三“顾”德州 两次批示新型城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19: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德州“全流程”考察现代家庭农场 受访者I供图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德州“全流程”考察现代家庭农场 受访者I供图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德州“全流程”考察现代家庭农场 受访者I供图
  【新型城镇化实践样本】李克强三“顾”德州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展开为期两天的考察,首站选择了德州。在此之前的半年内,李克强曾两次在德州的新型城镇化探索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德州人自豪地称之为“总理三‘顾’德州”。

  德州的新型城镇化实践中,哪些内容吸引了李克强的关注?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重走李克强总理的考察路线,希望能找到答案。

  此次李克强在德州的4个考察地点,德州陵县德强农场、陵县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袁桥社区、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便蕴含着以农业现代化为起点,“两区同建”(即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为结合点,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谈及德州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不断向记者提到,“要真正让百姓生活得幸福”,在创建“幸福城市”的背景下,德州将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落实到了“人的城镇化”上,这就要求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涉及土地的流转与农业人口居住地点的转移,更要实现农民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帮助他们在城镇中扎下根,使得城镇化真正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说服农民流转土地不容易

  2013年5月,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冯树强在老家德州陵县注册成立了该县第一家家庭农场——德强农场,截至目前,农场共流转土地一万余亩。

  德强农场是陵县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却并非孤例。德州市共有家庭农场484家,其中经营耕地1000亩以上的44家(户)、5000亩以上的5家(户),1万亩以上的1户。

  德州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70%,70%的土地用于发展农业。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保证农业不减产?面对这一问题,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探索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成为关键,而通过集约化经营,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也是以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这一发展路径的起点。

  冯树强成立农场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说服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自己。他坦言,这一过程并不轻松。

  首先,一部分农民不理解土地流转的含义,将其等同于一次性地剥夺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从而产生了抵触情绪。而部分农户则希望通过充当“钉子户”提高自己所能获得的土地租金。此外,在当地一些农户之间,已经形成了土地私下流转的局面,而获得土地的人并不愿意将土地再次流转。

  冯树强采取的策略是先期与村委会形成意向,再由村里出面做每一户的工作,调换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的土地,最后再与农户直接签订协议。流转合同依照国家公布的范本制定,合同期限为15年,土地的年租金为1000元/亩,每年提前支付给农户。在合同期内,如果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希望退出,都需要支付给对方一年的土地租金作为补偿。

  随着流转土地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与德强农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有1000多户。

  在土地通过流转向冯树强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的背后,是陵县土地确权工作的不断推进。据陵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杨炳超介绍,目前陵县的土地确权率已接近50%,在年底,这一数字将上升到80%。

  据了解,目前,德州市流转土地面积已达到2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2%。

  大田农业的信心

  德强农场种植的作物以小麦与玉米为主,一年两季。对于为什么农场选择大规模地种植粮食,冯树强解释说,粮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不可能处于过剩状态,他有责任不改变土地“种粮田”的属性,保证每年交给国家的粮食在数量上不减少,同时他对粮食市场也充满信心。

  在冯树强个人选择的背后,德州也始终将粮食生产安全作为头号任务,德州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去年粮食总产量166.5亿斤,用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4%的粮食。

  而1万亩的种植规模,也为一些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土壤。此次李克强总理在德强农场考察的第一个地点,便是农场应用的时针式自动灌溉设施。

  去年以来,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山东省高效农业节水灌溉试验区的建设也同步跟进。冯树强向记者介绍说,德强农场1万亩土地下面已经铺满了管线,可以获取土地表层以下40厘米土壤的墒情,并据此进行自动喷灌。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800万元,农场承担10%,县级财政承担10%,山东省水利厅承担80%。

  冯树强表示,在农忙时农场需要上百位农场工人同时劳作,而根据工种的不同,每日可获得50到500元不等的报酬,而在平时的农田中已经很难见到忙碌的人影。

  这也成为德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的缩影。据统计,在德州市培育的484家家庭农场所耕作的11.36万亩土地上,就业劳动力人数为2598人,而该市的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499.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7%,位居全国首位。

  冯树强向记者介绍,在进行大田种植后,亩产量并没有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但只要与农户种植的产量基本持平,就意味着农场的利润有了保障。

  集约后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下降,成为农场利润的主要来源。冯树强表示,因为种植规模大,农场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再加上科技的投入,可以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这也进一步压缩了成本。以小麦种植为例,一亩地的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可以降低200元左右。此外,粮食的集中出让也可以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普通农户在收获小麦后,往往由于急于外出务工而选择将小麦迅速出让,价格在每市斤1.1元左右,而冯树强的农场收获小麦后并不急于出售,目前小麦的收购价格已经上升到了每市斤1.25元,这样每斤小麦农场可以比普通农户多卖出1毛5分钱,如果按照亩产1100斤计算,再考虑到成本的减少,农场每年的收益空间在20%左右。

  没好意思告诉总理的三个困难

  冯树强表示,在李克强总理来到农场进行考察的当天,自己其实有三个正在面临的问题没有敢向总理说。

  首先是大户补贴率较低。冯树强表示,国家规定给予适度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每年每亩地100元的补贴,自己的农场每年有1000亩地能享受到国家补贴,而每年10万元的补贴对于一个万亩农场来说无疑“不解渴”。

  同时,冯树强不无担忧地向记者表示,自己农场的抗打击能力很有限。目前农业保险的保险金由两部分组成,每亩地每年农户出2元钱,政府出8元钱,每年每亩地的最高赔付金额为100元,“这是在绝产的情况下,减产是不予赔付的”,冯树强表示,100元的赔付金额甚至无法抵消农场每年的租地成本,如果要保证农场的经营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出现重大亏损,赔付的金额至少要达到每亩地1200元左右。冯树强希望政府可以更多地开发农业保险的品种,“我可以多缴纳保险金,同时我也希望保额可以提高。”

  除去补贴与保险,德强农场还面临着一个实际的困难,晾晒问题。冯树强表示,当地很多普通农户也面临着晾晒问题,由于很多农户家早已没有了场院,因此每到收获季节,农户会选择在公路上进行谷物的晾晒。对于规模达到万亩的农场来讲,这个问题无疑更加突出,因为土地不能闲置,晾晒不能在地里进行,只能借助于烘干机,但一台烘干机价格在300万到500万之间,冯树强个人无力再承担这部分开销,他也希望政府能够拿出相应的资金,帮助农场解决这个实际的问题。

  “两区同建”模式下的农民“上楼”

  在德州,农业生产领域由于机械化水平与规模经营年释放劳动力24万到30万人,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下一个问题便是,他们如何在城镇安居,如何在脱离土地后找到新的、稳定的生活来源。

  德州市提出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目标,通过“两区同建”,实现传统农业区的城镇化,在农民“上楼”,逐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水准的公共服务的同时,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其后续生活提供保障。

  据统计,德州行政村数量占山东全省十分之一,村均人口比山东省的平均水平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占到57%,在村多村小的情况下,户均宅基地占地达到1.5亩,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1亩,造成了宅基占地过多的现状。

  为此,德州在2008年提出了“大村制”的改革方向,开始进行合村并居,2010年,工作重心由村庄合并转移到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上。当该市8319个村庄改造完成后,将节约出100多万亩土地。

  德州市市长杨宜新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目前“两区同建”推行的地区主要是原来的“城中村”,以及距离城区较近的“城边村”。德州市已建成和在建的新型农民居住社区378个,30多万农户住进了社区,同步配套建设各类农村产业园区876个,40余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

  农民“上楼”,自己算账

  此次李克强总理实地考察的袁桥社区位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心城区九大社区之一。规划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集中安置袁桥、任庄等10个村,共1.2万人。其中一期占地141亩,有25栋楼已于2010年底建成入住,安置村民826户、3200余人。

  现年71岁的王枫元是第一批入住的居民,他原本是陵县微旺镇西交寨村人,他表示,自己之所以搬到袁桥社区,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孙子上学,“以前学校离家有几十里地,现在,社区的西面就有学校。”就医、购物、交通等公共服务相比于以前都更加便利。

  相比于王枫元这样的“外来户”,居民秋振生原本就是袁桥村的村民,在建设袁桥社区的过程中,他的土地与宅基地被征收。袁桥镇副书记夏国亭向记者介绍,针对宅基地被征用的农民,补偿标准统一为,宅基地每四分地补偿15万元,每减少两分地就相应地减少两万元,而安置标准则为,人均居住面积为40平方米,房屋的价格为每平方米680元。

  秋振生向记者介绍,自己与老伴原来居住的房屋有四分地大小,儿子一家三口的宅基地面积为三分地,这样一家人总共获得了28万元的补偿款,因为儿子一家已经有子女,他们共分配到了三套80平米住房的购置指标,在购置房屋并完成装修后,补偿款还剩下9.8万元。夏国亭向记者表示,拆迁村民的补偿款在完成新房的购置与装修后,剩余的钱基本都够再买一辆汽车。

  除去自己正在居住的一套房屋外,秋振生将余下的两套房屋进行出租,每套房每个月可以获得500元左右的租金。袁桥社区书记宿士利向记者介绍道,安置房不可以买卖,但居民可以自行出租。目前在社区中约有外来人口1100人,其中70%为在周边企业就业的农民工。

  产业园区的“反哺”

  与袁桥居住社区相隔不远,作为配套兴建的产业园区,德州民丰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园的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

  园区规划的总面积为90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第一期建设的11万平方米厂房已经被全部租出。园区的土地来自于对原有10个村庄土地的征收。

  德州市市长杨宜新向记者介绍,对于两区同建腾出的土地,主要作为新增的集体土地,多数采用三种方法开发利用:一是复垦后建成良种培育基地,由科技型民营企业承包经营;二是转包给农户或民营企业发展设施农业;三是纳入产业园区,由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相关产业。

  园区主任闫国华表示,将多个村庄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发更利于管理,如果土地分散在各个村庄,受限于土地规模,厂房会建得比较小,这也会降低引入企业的标准。而将土地集中划入产业园区,可以在引入企业时由园区把关,过滤掉一些不环保或从事低端产业的企业。

  目前园区引入的企业主要是处于成立初期的小规模企业,在生产出产品前可以暂缓缴纳租金,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被请出园区。闫国华介绍,目前入驻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其中就有两家电动车生产企业。

  园区每年可以获得1000多万的土地租金,在上缴政府后,政府会统一发放给1300名失地农民,在袁桥镇,如果个人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少于0.3亩就会被认定为失地农民。

  除了以租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外,闫国华向记者介绍,园区在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方面也发挥了作用,他将这比作“老百姓像串门一样就来上班了”。

  除了建设农村产业园区外,德州还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占据有重要地位。

  此次李克强实地考察景津环保有限公司时,公司董事长姜桂廷递给总理的名片上印有“化污水为清泉,化污泥为资源”。李克强对公司专注环保产业的理念十分肯定。他表示,山东今年干旱,你们做的事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既为国家做贡献,也造福了你们的老家和百姓。

  此外,该公司在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安置转移劳动力的作用,目前已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2400余人,多来自本地及周边10余个县市,占到企业员工总人数的65%,平均薪酬达到每月4100元。

  2013年,德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876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工资性收入占49.07%,而来自各类园区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5%以上,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董陶 宋雪莲 见习记者 陈惟杉 | 山东德州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