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随着济青高铁等近600公里的新线集中通车,山东城市群新一轮抢夺机遇和城市资源的暗战来临。位于鲁西北的德州,如何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把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通过便利的交通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而不被别的城市把我们的机遇和资源抢走,变得更加刻不容缓。因此,市政协委员,中共平原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蕊提出了加快建设内陆港,打造德州融入“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建议。
在调研中,梁蕊认为,建设“德州港”条件已经成熟。自2016年3月,“平原号”集装箱班列开通以来,业务量呈几何式增长。客户涵盖德州及周边地区300多家进出口企业,业务涉及新疆、宁夏等“一带一路”多个省份,并与马士吉、中远海等多个国内外知名船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17、2018连续两年位居山东省铁路出口集装箱班列运输第一名,被批准为省级“公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8年11月,“平原号”首次开通新疆班列,实现了与“一带一路”的真正对接。
另外,拟建设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将前置青岛港的功能。企业进出口货物将实现“一次性报关、清关、查验、放行”,进出口企业运抵平原物流园就等于抵港,以一个集装箱为例,可减少600-800元成本,累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的净利润。还能节省时间成本和促进资金回流,对我市的进出口数据和税收数据的回流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梁蕊建议,加快编制“德州港”以及临港产业和临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托德州特色优势产业,采用项目依托、产业链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等模式,完善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组建“德州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现代化的多式联运服务,为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提供跨境通关平台及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吸引京津冀进出口企业转移和其他进出口项目投资,切实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首届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暨德州—东盟项目中心揭牌仪式在德州举行。论坛旨在加强双方的交流合作,将德州市打造成为东盟国家在我国北方重要节点城市。今年的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强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在新型食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坚定不移走出去。
为对接东盟,德州市制定了“五个一”工作思路,即制定一个计划,梳理德州与东盟地区间的合作共赢点,精准抓住切入点,制定德州市对接东盟地区五年行动计划;打造一个平台,以首届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会议等活动为载体,创办一个持续性、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建立一套机制,成立德州市对接东盟领导小组,以项目为纽带促进深入合作;打造一个园区,以德州东盟国际生态城为主,在德州市打造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立一个基金,积极谋划建立对接东盟中小企业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德州与东盟地区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德州市先后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在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一大批有实力、有热情的马来西亚企业家来德州投资兴业。由马来西亚发林集团投资25亿元的东盟国际生态城一期项目——“东盟之窗”在齐河开工奠基;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壳牌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股权,此举是山东地炼企业发展史上首笔海外收购。目前,东盟已经成为德州第二大贸易伙伴。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思路,一个设想,更是德州市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石,它实打实地促进了德州市的经济发展。
根据 中国经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