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9|回复: 0

如何掌舵人生?——《年轻人需要做好的三件事》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5 2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占豪

昨天文章,很多战友感慨万千。已非毛头小伙的壮年战友感慨,若早几年有这种参悟,也不会图走弯路;老年战友则感慨,自己的那个时代太过懵懂,又历经社会巨变,但人虽老,也算活明白了。

不过,不少中年和青年战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即若无高人指点,刚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恐难参悟出人生使命,更不好定下目标,也很难持之以恒。此情此景,该怎么做才能不致于走太多弯路呢?

战友的疑问的确很现实,很多人往往参一参,参不明白,即放弃了。放弃,继续迷茫,不断蹉跎。到底如何解决现实的方法论问题呢?

其实,我们的祖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给出了相关的方法论。是谁给出了答案呢?此人就是孔子嫡孙,孔圣人门徒曾参之学生子思。子思是儒家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之一,子思的门徒后来将儒学传于孟子,才有孔孟之道。因此,连接孔孟者,子思也。子思在其著作《中庸》中,针对这一问题给出方法论的答案。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段怎么解释呢?

何谓天命之谓性?其实,这就是儒家对性命之学的解释。何谓性命?唐孔颖达疏《易》曰:“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朱熹注曰:“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意思就是说,上天赋予人的天赋、气质、秉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和上天一致的天道。

何谓率性之谓道? 率者,顺着、从率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顺着天赋予人的本性而行,就是天道,天道即人之大道,顺着这个大道向前,就是遵循真理前行,就是中庸大道。

但是,由于人迷于尘世之中,被人世间的各种俗尘所缠,看不清人间大道,才会因此而迷茫,不知所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修道”。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是说,上天赋予给我们的天赋、气质、秉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和天道是一致的,当我们顺着我们的本性,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就是顺着天道前行。由于我们迷于尘世,故应勤修苦练。如何修炼呢?就是通过学习圣人,由圣人对众人进行教化。

什么是天之道呢?那就是诚。坚持诚的人,就是人之道。也就是说,坚持天道就是人之大道。谁能坚持天道呢?就是圣人。圣人是什么样呢?圣人就是得天道者,可以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就是和天同意、同心。

圣人当然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还没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人世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若想找到方向,须合天道。如何合天道,就是向圣人学习,向圣人靠近。该怎么样才能向圣人靠近呢?就是作一个“诚之者”。

何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何谓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就是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然后坚持不懈地学习、践行,不断向前迈进。那么,什么又是择善呢?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诚之者”儒家也有标准称呼,这个标准称呼就是“君子”。

何谓“博学之”?直白点说,就是对自己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譬如,你学的某个专业,你想学好,就要把与该专业直接相关的领域都学一学。学罢直接相关,就应更广泛地把间接领域也学一学。通过广泛地学习,加强对所研究和学习的对象的认识。这种学和研究,主要是多读前人的相关著述,多从他人的智慧中汲取相关营养。

何谓“审问之”?审者,详细、周密也。审问之,就是对所学的内容和研究对象,进行详细、周密地他问、自问。问他人是以他人为师,学习他人的观点和经验;自问,则是根据自己学习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这种问他和自问,可对学习和研究对象有更深的认识。放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就是向周围的师长、朋友、亲人、专家等等人请教相关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自问。

何谓“慎思之”?慎者,谨慎、诚心。慎思之就是抱着一颗诚心,谨慎地去思考所研究的对象,并对之前博学、审问的内容进行谨慎、认真、深入、细密的思考。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但要学,还要思考。只有学了,思考了,才能触及到事物的真谛。

何谓“明辨之”?就是清楚地分辨事物的真伪。当我们已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我们即可对我们的所学、所问、所思进行是非分辨,当我们能够明辨真伪,自然得真知、真道、真理。

何谓“笃行之”?笃者,一心一意也。当我们得到了真知、真道、真理,下一步该做什么?当然是要一心一意地坚持真知、真道、真理。我们坚持真知、真道、真理的过程,自然就是做对的事情,自然就能掌握事物的方向。

《坛经》第八品六祖有云:“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法只有一个宗门,是不二的。但是,人是有南北的。修习佛法的法门虽然是不二的,但人对佛法的个人见解则是有顿悟有渐悟之分的。什么是顿悟和渐悟呢?佛法是没有顿悟和渐悟之分的,鉴于人的慧根悟性,人对佛法的领悟是有快有慢的,所以叫做顿悟和渐悟。

《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何谓自诚明呢?就是先有诚心学道,学圣人,并诚心向道,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终必然能够明道。所谓自诚明,谓之性。就是说,我们只要遵循大道、遵循真性诚心去做,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最终就能明天道,知人道,这就是人的天性、真性。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要努力去学、去思、去做,不断学、思、践行,这些都是人的真性和天性,人只要朝着真性、天性的方向发展,就必然能够实现理想,率性而为。这个就是渐悟的过程。当我们不能顿悟时怎么办?就是要渐悟。怎么渐悟?上述就是渐悟之法。

何谓“自明诚”?就是当我们遇到真知、真理时,我们要诚心向真,要坚持真理。若人遇真理可以自明,当然就应一心一意地坚持真理。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就是顿悟,即当我们遇事时很快领悟并坚持之。在儒家看来,如何让人可以立刻自明呢?这就需要圣人去教化之。儒家认为,掌握真理的圣人有义务教化有向真心的大众,这是儒子的责任。对于大众来说,则需要有一颗向真之心,有了向真之心就应向圣人学习,坚持圣人教化的天道真理。

所谓“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是说,只要人保持向真理、天道的诚心,并能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道会自明,人生自然会有了方向;而当人明白了大道,自然会一心一意地坚持真理,坚持人生方向。在有了方向、使命的基础上,再制定人生目标,是否很容易就做到纲举目张了呢?

占豪曰: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切自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2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