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4|回复: 0

汇丰频售金融资产独爱交行,被猜测将得益交行混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6 20: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押注”交行10年 汇丰在华能否逆袭

   此前汇丰陆续出售平安、上海银行等股份;交行混改让市场猜测汇丰可能获益

  卖掉平安、卖掉上海银行,汇丰接下来还会卖掉谁?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资银行在中国一直扮演着“出售者”的角色。当时手中握有平安集团、上海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股份的汇丰银行频繁出售股权让人记忆犹新。

  2012年12月,汇丰出售了其持有的中国平安全部15.57%股权,结束了与中国平安的“十年婚恋”。又过了一年,2013年12月,汇丰出售其持有的上海银行全部8%股权,12年“联姻”也正式结束。

  频频出售金融机构股份的汇丰,下一个会卖掉交行吗?而今年恰是汇丰与交行10年“婚庆”。

  9月16日,汇丰集团总裁欧智华和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紧扣的十指,让外界看到了汇丰的立场:汇丰不会卖掉交行,相反,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交行,还会成为汇丰在中国布局的重点。昨天,双方举行了信用卡合作续约签约仪式,延续交行与汇丰在信用卡领域的合作。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打破外资持股不超过20%的政策限制?汇丰在交行的话语权会否进一步扩大?这一切都是汇丰未来的关注点。

  汇丰频售金融资产独爱交行

  金融危机让汇丰开始出售金融资产收缩业务,中资银行也成为其“提款机”,唯独对交行多次增持。

  汇丰集团2004年以144.61亿元入股交通银行,获得19.9%的股份,是当时外资银行参股内地商业银行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入股比例直逼监管机构允许的最高上限。

  今年是双方合作的第十个年头。“尽管有些外资银行在收缩中国投资,但汇丰坚持深化与交行的合作伙伴关系。”欧智华一席话犹如给交行吃了一颗定心丸。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争相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财大气粗的汇丰银行以一年一家的速度将多家机构揽入怀中。2001年,汇丰入股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获得8%股份。2002年,汇丰6亿美元入股平安保险。2003年,汇丰控股的恒生银行以17.26亿元现金购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2004年,汇丰系迎来了中国第五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

  但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打乱了汇丰的节奏,汇丰开始出售资产收缩业务,以保持充足的现金流过冬。2009年汇丰出售了旗下汇丰保险经纪公司,后来陆续出售包括新加坡、墨西哥、中国香港等地保险业务,总规模超300亿美元,获利颇丰的中资银行也成为其“提款机”。

  2012年12月,汇丰银行出清中国平安全部15.57%股权,税后收益约为26亿美元。又是一年之后,2013年12月,汇丰向西班牙的最大银行———桑坦德银行出售其持有的上海银行全部8%股权共收益逾23亿元,收益率高达450%。

  没有了平安,汇丰和交行之间的感情看起来更好。2013年3月时任交行董事长的胡怀邦表示,交行与汇丰的高层近期有数次会谈,双方都表示合作不会动摇。

  可以佐证的是,汇丰银行也曾多次增持股份。2007年5月交行A股上市时,汇丰持股被摊薄至18.6%,当年10月汇丰就增持交行至19%。2010年6月、2012年3月汇丰又参与了交行的增发认购,截至目前持股比例占交行总股本的19.03%。

  与此相反,在2013年1月兴业银行定向增发中,汇丰银行子公司恒生银行曾多次认购却遭到拒绝。

  “汇丰控股现在和交行在很多业务上都有合作,暂时还不会撤资。若还要出售资产,兴业银行的股权将是下一个目标。”一家外资行内部人士解释说。从汇丰银行在国内的扩张路径来看,出售所持中国内地金融机构的股权,除了是想通过重组改善财务状况外,也是汇丰银行从参股银行战略转型到独立运行银行的考虑。

  市场猜测汇丰将得益交行混改

  交行成为首家公开表示进行混改的上市银行,市场猜测20%持股上限可能被打破,汇丰的话语权将更大。

  “汇丰十年来始终保持大股东的地位。”牛锡明说道。这让交行一直保持着相对多元和分散的股权结构,也让交行在新的改革中领跑。汇丰力挺交行多年或将迎来收获期。

  7月28日晚间,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目前正高度关注国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要求,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可行方案,以此推动公司改革的深化。这是首家公开表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上市银行。

  牛锡明说,交行作为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均衡化与多元化,具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征,下一步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保留外资银行股份则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对外开放水平。交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财政部持有交行共计26.53%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同时,汇丰银行持有交行18.70%的股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交行4.42%的股份。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和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相比,交行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并以较大股权比例引入了外资,初步具备了混合所有制的特征。另一方面,它的总体资产规模相对工、农、中、建这些大行来讲,要小一些,所以通过交通银行做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符合风险可控,而且操作性比较强的原则。

  目前监管层对外资银行的持股上限要求是不得超过20%,汇丰还有增持空间。而目前市场猜测,混合所有制改革外资银行20%的持股上限有可能被打破,汇丰的话语权或将更大。昨天,汇丰和交行双方未对此作出回应。

  不过,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预期交行的股权结构变化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包括高管、员工激励在内的市场化改革才是最大看点。一位上海的银行界高管人士表示,外资突破20%持股上限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实现,因为修改上述法规需要上人大审议,而交行是五大国有银行之一,监管未必能一下子放开。郭田勇则表示,放宽20%的外资持股上限固然值得业内讨论,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这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单独针对外资开放,因为在过去的银行业股改上市进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已获得了一些改革红利。

  发力或借力?外资行面临选择

  外资银行获准设立本地法人银行后,外资行与中资行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发力“自己”还是借力继续合作,外资银行面临选择。

  事实上,“土”银行和“洋”银行的结合并不一帆风顺,中外两种文化的融合成为大难题。

  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是牛锡明和欧智华都引以为傲的合作案例。2004年交行以内部事业部制模式组建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集中经营该行信用卡产品线,汇丰则为交行信用卡业务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

  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副首席执行官徐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信用卡中心开业之初,不同肤色的人聚在一起,来自中国香港的、加拿大的、新加坡的、印度的员工,操着不同口音的英语开会,开着开着理念不合甚至会把东西摔了开始争执,随后在争执中渐入佳境。

  2011年交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2000万张,提前18个月实现了盈利。今年6月末,在册卡量达到3300万张。

  但是,在2007年外资银行获准设立本地法人银行之后,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更加微妙,到底是着力于自己的本地法人银行,还是继续借助合作中资银行分享中国市场,外资银行面临选择。

  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在外资法人银行建立之初,跟中资银行在市场上区别竞争。外资法人银行成立之初,一方面进入原来市场空缺的村镇银行等低端市场,一方面抓住高端客户服务发挥优势,早一两年激烈竞争格局还未形成。但是在经历了一轮高端理财产品巨亏风暴之后,外资银行在高端客户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中资银行迅速成长起来,走出国门布局海外,而在财富管理领域,外资银行的不少产品已被中资银行模仿,部分高端的个人客户这两年也从外资银行流失,转至中资银行,双方的竞争逐渐激烈。

  信用卡曾经是中外银行合作的焦点领域,但最终所剩无几。浦发银行与花旗银行2002年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时双方就把合作焦点放在信用卡业务上,2004年双方合作的国内首张合资信用卡发行。但后来花旗银行获得了独立发行自有品牌信用卡许可证,2012年3月,花旗银行撤离浦发银行,同年8月花旗在中国发布了首张自己品牌的信用卡。

  如今,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是目前国内硕果仅存的中外资银行联姻的卡部门。(记者 苏曼丽)

  ■ 延展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水土不服”

  在加入WTO初期,国内都担心外资银行是匹狼。从2007年第一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法人银行到2014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走到了第七个年头。比起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快速扩张,近两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有业内人士戏称,当年的狼变成了羊。

  净利连年下滑今年开始反弹

  数据显示,大部分在华外资银行2013年的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2013年渣打中国的净利润从2012年的15.8亿元下滑至12.1亿元,缩水幅度达24%,东亚中国净利润下滑6.06%至12.07亿元。

  汇丰也不能幸免。汇丰中国2013年净利润从2012年的38.24亿元小幅下滑3.3%至36.99亿元。“对比2012年的结果,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源于营业收入的减少。”汇丰中国在年报中称。

  实际上,从2007年首批外资银行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起至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未见大幅度上升。据银监会历年年报公布的数据,在华外资银行业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在2007年至2009年间逐年下降,分别为2.38%、2.16%、1.71%。

  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上升,占比分别为1.83%和1.93%,但2012年占比又下降到1.82%。“未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会进一步下降而不会增加。”梁国威说。

  梁国威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放缓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大的国内经济来看,经济增速的放缓给银行业整体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仅外资银行,中资银行近两年的利润增长也有所下滑;二是从银行业本身的竞争来看,随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扩展,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业务“重合”比例越来越高,竞争日趋激烈,而外资银行在规模、资产和网络方面都明显处于竞争劣势。

  不过,今年上半年,在华外资银行业绩有所回升。汇丰银行在内地的自身业务税前利润实现同比增长64%。2013年基数低是一个因素,上半年跨境业务新增长较多也带动了外资银行的业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很多中资企业在外资行开备用信用证,支持其在海外的融资需求,这带动了外资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

  风控成为在华发展新挑战

  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张晓蕾上周在2014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的新常态下,风险控制是外资银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大挑战。她认为,“过去大势上行,水涨船高。但现在有一些下行,风险也许就冒出来,这给外资银行提出的挑战就是如何加强风控。”张晓蕾说。“过去一个网点覆盖周围几个省,现在必须在客户所在地才能更好地和客户接触,这样对风险的掌握更好。加强风控才能缓冲经济下行对行业带来的冲击。”

  星展银行(中国)中小企业银行业务部华北区主管黄国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风险控制方面,星展银行(中国)主要关注点是客户的现金流。“从业务操作的角度,防范风险的一个关键在于要对新客户做好、做足背景调查。”(记者 苏曼丽 陈白)

  ■ 大事记

  2003年

  ●中国银监会发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境外金融机构中长期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即期《实施细则》正式生效,我国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在承诺和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中国银监会发布消息称,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获批将在中国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法人银行。

  2007年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花旗银行领到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标志着首批改制外资银行正式取得了中国企业法人地位。

  ●4家外资银行正式开业,并开始向中国境内居民提供包括存贷款在内的全面人民币业务。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在北京正式开业,这也成为首家在北京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

  2011年

  ●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银行在华设立209家代表处,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省(市、区)50个城市设立机构网点。

  2013年

  ●大华、花旗、东亚、恒生、星展、汇丰6家外资银行获证监会批准,可在华开展基金销售业务。

  ●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记者 陈白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8 1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