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5|回复: 0

汇丰与流动的文化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4 0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滙豐與流動的文化記憶.jpg

  图:汇丰总行大楼的地面广场有着随历史隐遁的人和事

  在中环众多拔地而起的高楼间,如果说汇丰总行大楼独树一帜、堪作地标,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自皇后像广场走出地铁,举目即是有四十七层楼高、设计感与科技感兼备的汇丰大楼。它之所以夺人眼球,是因为整座大楼的支撑结构皆在外部显现,工业制造的精密、贵重和高难度一目了然。且地面一层前後毫无遮挡,空荡荡的广场只留下两座扶梯通往中庭;每到周日,菲佣便在此地聚集,享受每周仅有的一天假期。她们通常是三五成群,事先备好了食物,坐在餐布上有的谈笑自若,有的组成乐团、拨动琴弦唱起歌来。

  据说,在菲佣中间也出现了几位作家、诗人,她们在忙碌之余学习、写作,出版作品,甚至在周日聚会时就地开办图书馆、以文会友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由此可见一斑,各异族群、阶层,不同职业、价值观的人们共存於同一屋檐下、投身文化的熔炉,亦是现代化都市的应有品格。

  难怪西西也对汇丰楼下的流动空间赞不绝口,她说,「银行本是服务行业,这就提供了为群众方便的设计」;她还由此想到李安导演的、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理智与情感》。影片中,达什伍德太太的二女儿玛丽安独自弹奏着《My Father's Favorite》当中轻柔的一段,镜头跟随爱德华缓慢地步入室内,连续穿过了数道敞开的门,这一视角不仅显现了房子本身的豪华与开敞,更透露出内敛、恬静的气质,恰与爱德华、玛丽安之间的爱情合拍。西西对此「流动的镜头带出流动的空间」别有偏爱,自然「爱屋及乌」能够欣赏汇丰的设计。

  不过,另一位香港作家小思对此地面广场的设计则大为惊讶,往日的三道铜门凭空消失了,「新的建筑,活像一所未完成的工厂,裸露着冰冷的死硬的身躯」。这自然是所谓高科技建筑风格予以我们的别种感受。它主张暴露结构,而外部结构在显示自身强硬的同时,也一度让人感到刻板,这种标准化作业下的工业美学更强调系统和秩序,把建筑转变为机械零件,未必能够赢得多数人的欢心;站在汇丰身边、由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以及与汇丰同出一家(Norman Foster)、位於伦敦的千禧桥都属这一风格。其实,小思此次来到汇丰,原本的目的是为了《看铜狮去》,面对意料之外的建筑设计,「竟发现许多旧日惯用的概念、词汇都变得不正确。有门没门、大堂、是乘是企……迷糊迷糊,我只好笑」。

  现今所见汇丰总行大楼已是其第四代建筑,上世纪三十年代,汇丰第三代大楼落成後,就参照上海汇丰大楼也在门口摆放铜狮。一只张嘴怒吼的雄狮唤作史蒂芬,另一只则叫施迪,这是因为当初倡议铸造铜狮的总行总司理就叫做史蒂芬。别看铜狮不过是传统中国建筑镇宅驱邪的陈设,只起装饰、象徵的作用,这两座铜狮还曾与香港同命运、共患难。

  日本侵华时期,上海汇丰的铜狮被日军割锯,但尚且留沪;香港汇丰的铜狮则被迳自运往日本,准备回炉以重新炼制军火。直至战後,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两尊铜狮才回到香港,只是身上已留有弹痕。小思去看时便留意到了,「一个个洞,裂得深深的。什麽时候受的伤?五十年的岁月,祂开了口,却没说话。」

  依小思所言,本地港人,哪怕活在香港几十年,都未必认认真真观察过这两尊铜狮,对它们的蹉跎岁月更不得而知。她也坦承,去看铜狮是因为阅读吴冠中的文章,後者提到,时任国立杭州艺专的教授威廉.魏达正是汇丰铜狮的设计者,而当时的校长还是林风眠。林风眠是我国知名画家、享誉国际,他的作品将东西方艺术融会贯通,既表现传统水墨境界与固有题材,又融入西方现代绘画的风格、技巧,在艺术形式上自成一格,在同一题材的中国脉络里亦有所突破。比如其勾勒古典女性的画作,便曾取西方裸体艺术之载体、重塑东方女子独特的美感和韵味。

  不难看到,除了汇丰地面广场是前後通透、自由流动,由它带出的文化记忆几乎也是流动的。西西由此现代主义建筑联想到了电影《理智与情感》的内容与拍摄技巧;小思则是由吴冠中的文章了解到魏达所设计的铜狮,忆起了林风眠,更随着兴致亲自到汇丰走了一遭。直至今天,我们则由汇丰重新进入西西、小思笔下,感受两位女作家各异的体验,由僵硬的钢筋水泥走进深刻、动人的人文情怀里了。

  当然,在流动的文化记忆里,免不了有随历史隐遁的人和事,也有改头换面甚至人间蒸发的空间与物。偶尔搭乘的士,那些念旧的司机就会对你介绍,以往这里是海、那里才是岸边,在他童年的嬉戏之地,如今又建起了哪些住房和商区。所谓消逝,远的不说,就在小思的《香港故事》里还有一篇是关於《花园道口的小丘》。

  原来,今天的长江集团中心是在一九九五年才开始兴建,其所在地址皇后大道中二号本是中环显赫一时的五星级酒店,即希尔顿酒店。而小思笔下念念不忘的小丘,就是被这家希尔顿酒店取而代之的:它「向东紧贴着炮台里的红砖屋,向南连着圣约翰礼拜堂。中学时代,天天路过看见有军人操练、打球……有一棵大树,一到春来,嫩绿小叶招展如玻璃片,夏天就团团如伞」。然而,青春不再,小丘也一去不复返了。它依靠文字重新浮现在我们面前,所谓文化记忆,就是让终将逝去的人事以文字独有的魅力留存下来。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5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