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回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剧增,一些基层财政部门采取“空转”的方式虚增财政收入的现象有所抬头。
为了纾困解难,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取削减非核心及投资支出、动用财政储备、出售地方政府拥有的资产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化解地方财政压力。
所谓财政“空转”,是指财政部门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过高,年底难以实现,只好弄虚作假,通过财政部门向企业拨款后,再由企业将资金以税收等形式缴回财政,通过倒账虚增收入虚列支出,完成每年的增长指标。
“财政‘空转’由来已久。‘空转’并不是真正的财政收入来源,而是由纳税的企业、地方政府共同配合玩一个游戏,在财政困难的时期地方政府更有‘空转’的动机和动力。”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说。
消息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据北方某市财政局预算科人士称,随着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空转”的问题一直存在,近期呈愈发严重的趋势。去年该市财政“空转”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达到15%。这一现象在县级政府更为严重,甚至可能高达30%。
上述消息人士称,一位企业负责人曾表示,该企业接受银行贷款用于向区政府缴税,之后区政府会以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还给企业,企业再归还银行贷款,完成虚增地方财政收入的目的。
8月70个大中城市中95%以上的城市都出现房价环比下跌,房地产下行给经济增长带来严峻挑战,且令地方财政收入明显缩水。
标准普尔在一份报告中称:“我们估计2013年房地产相关收入占地方政府总收入比例约为20%。我们在此类收入的计算中包括下列项目:土地出让净收入、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房产税、以及房地产开发商应付的所得税和营业税。”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钟良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为解决房地产相关收入下降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削减非核心支出、加强收入征收、动用手中大量的财政储备或出售部分资产。”
削减财政支出是多个地方政府最直接的应对举措。很多地方政府今年已经将“三公支出”削减四分之一。昆明市2014年上半年土地销售收入下降超过60%,因此也削减约60%由土地收入支持的支出。一些县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大幅削减,部分地区到今年9月投资性专项支出仅完成25%。
此外,很多地方政府动用累积盈余和储备来填补剩余的融资缺口。这些可动用资金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截至2013年末相当于地方政府总收入的约20%。例如,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部分地方政府今年已经动用此类存款来应对土地销售疲弱带来的收入下降问题。
出售资产来筹集资金也是地方政府应对财政压力的举措之一。地方政府可供出售的资产为抵御房地产相关收入下降提供了额外的缓冲。
据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去年底接受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公开处置其所有的库存备品备件,项目挂牌价251万元,成交价486万元,增值率达到93.6%,这是出售地方国企资产获得收入的一例。
“有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资产,还有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利用在资本市场增发或者其他方式来取得收入。”钟良说:“检索公开资料时鲜见地方政府直接出售资产的案例。也无明显迹象表明,可见的公开出售案例主要是出于应对财政收入放缓的需要。这大概显示迄今为止地方财政面临的压力总体可控,无需大量出售资产。目前地方政府在国企改革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似乎是,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国企增发。此举可做大未来可供出售的国有股权。”
上述措施所带来的提振可能是短期性的,是不可持续的。钟良认为,地方政府不能长期减少资本支出,因为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像广西一样的财政性存款有限的省份,如果明年动用财政性存款,后年可能就没太多储备了。大规模出售资产在政治上可行度不高,也不符合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最佳经济利益。
“这些举措短期有效,但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城镇化率才50%多,对房地产的需求远远没有饱和。如果房地产掉下去就很难用其它举措弥补,还是要让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平稳,不要让其持续恶化。”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徐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