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雷锋网
上周六上午小编采访到美国创客Anders Hsi。Anders 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麦肯锡的暑期实习计划,21岁生日那天他问自己:“如果自己做这份工作,我会快乐吗?”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觉得很多人都可以改变世界,那为什么一个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不能?从此,他决定开始自己的事业。
他一开始从事的是服装设计产业,并以一个创客起家,他的团队在Kickstarter上有两个成功众筹的项目。目前他计划在产品上添加更多科技元素,并创造时尚又有科技感的穿戴式设备。当我问到有没有什么类似的新项目时,他说他必须保持神秘感,但他不会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穿戴式设备:它更像是首饰。
在美国,很多人都有好点子,但创新的工作在海内外都不容易,只能说美国人更愿意跳出思维框架。大部分美国创客比较理想化,他们比较少考虑产品化的问题,也不评估实现点子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要有什么管理模式、推广机制等问题。Anders觉得并不是每个创客都适合成为企业家,因为企业家对个性、思维模式、领导能力有不一样的要求。他觉得限制创客的并不是大环境,而是信念:创新固然需要活跃的大脑,但创新更多的是一种“信仰”。
我问他:“既然国外的创新氛围比较好,那为什么硬件创新者要到中国来发展?”他说:“因为美国没有制造商。”美国的制造产业都由大企业掌握,一般创客很难寻求到他们的帮助,而且他们的技术和价钱都没有国内的好。中国的制造产业非常发达,并且在大量制造的过程中,员工累计了大量的经验。反观美国的制造商,员工大多来自南美或亚洲,平时并没有很大的订单可以“练习”,工钱也比价高:在中国他们才能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Anders有一个创客朋友曾经到中国来拜访了几家山寨制造厂。制造商给他看了一些产品样板,他选了一个,做了一些简单的修改后,他就和那位制造商下了单。随后他把产品放到Kickstarter上,成功众筹了很多钱。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创客根本没有参与什么创新工作,但他一样拿的到钱,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这么吸引外国创客的原因:他们能够轻易看到产品的诞生。但Anders并不提倡这种合作模式,众筹的资金虽然可以填补制造成本,但没有好的销售渠道是没办法盈利的:在中国,制造是相对容易的,但除此之外的所有问题都需要花精力思考解决的方法。
Anders不觉得到中国来创业有什么困难,他觉得这就跟冒险一样:刺激并愉快。到中国来就和搬到一个新地方一样,你需要自己拓展生活圈子,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对于其他海外创客来说,语言会是一大问题。Anders说无论合作对象的英文水平如何,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很少讲英文,想要融入这个圈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中文。他在来中国前就学习了中文和中国的文化,他更容易在中国拓展自己的人脉圈:这对于他的事业很有帮助。他觉得所有想来中国发展的海外创客都可以参照他的模式,但是他并不期待很多人会照他说的做,因为语言的门槛还是太高,海外创客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
除了语言之外,来华创客还需要有科技知识和经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中国找到好的供应商,并正确评估他们的产品。面对所有要来中国的海外创客,Anders想说:“来吧!”现在国际差旅很容易实现,只要能来到中国就可以开始你想要的事业。确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它们,成功就会到来。
Anders觉得未来中国会有更多创新出现: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带来更多创造,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比拟的。另外,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集散地:技术、制造、市场都集中在这里。中国人很好学又有很多很好的工程师,海外企业比较喜欢“闭门造车”。他觉得中国有能力打造出拥有自己文化的品牌,并希望以后海外用户能够以拥有这个品牌的产品为荣。
|
|